【编者按:“光华未来学术之星培养计划”是光华管理学院针对本科学生的一项重磅培养项目,旨在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同学提供最佳资源,由学院各专业的顶尖师资提供指导,为他们的学术之路铺垫基础,该项目于2014年11月启动。日前,经过近一年实践,2013级本科生作为“开门弟子”,在“未来学术星吧”就参加该计划的收获、感受进行了畅谈。】
光华学术星吧
学术是志向所在
在同学们中间,流行着一种“学霸”的称谓。而这群来参加“学术星吧”的同学们,虽然个个都是别人眼中的“学霸”,但他们内心却均有敬畏。
光华作为文理兼收的学院,吸引了全国文理的优秀学生,在文科生的眼里,数学双学位(以下简称“数双”)是“学霸”所为。而在选修了数双的孙亦菲眼里,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研究的兴趣,选修数双是为了更好地做经济学的研究,于她而言,就是要用更科学的手段去研究社会公平性这个宏观而理想的问题。而在伍启航的眼里,像樊樵枫这样的师兄才是真学神——“山外更有一山高”的虚怀若谷似乎是这帮年轻人们的普遍心态。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这里,我们听到了非常丰富有趣的主题:公共交通与公平性、网络文学、虚拟股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国盐业史、PC端与手机端消费差异等等。
金融经济方向的雷子腾在暑假做了一项研究:各省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对其抗外在需求冲击的影响。子腾说,他看到2008年危机之后各省GDP进出口下降,但各个省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进行了这样一个研究。他花了一个暑期的时间在国家统计局等网站上扒拉数据,阅读文献。虽然抱怨着统计局每年统计口径都有变化,初步研究的结果也不显著,但这一次的独立研究的经历让子腾感觉很兴奋,也收获颇丰。
风格迥异的导师们
说到光华的未来学术之星,一定要聊一聊真正的学术之星们——同学们的学术导师。担任学术导师的都是光华管理学院各系的资深教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颇有建树,绝对是这些未来学术星们的榜样。
在光华,本科生们都亲切地称周黎安老师为“黎叔”,他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必修课让几多学生为之倾“倒”。周老师是应用经济学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但在平时,周老师可谓是饱读诗书的典范,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他本人也特别推崇饱览群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来发现研究主题的研究路径,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
另一位学术导师王汉生老师,是如今统计学圈子里知名组织“狗熊会”的领头人。他和他的学生们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例会,例会上他们会邀请业界人士来分享经验,也鼓励同学们头脑风暴,讨论各自的研究主题。2013级本科生耿晋哲、李子晗说,在他们处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停牌战略和内幕交易”的课题时,会和王老师和学长们一起讨论数据的结果,有时候对于解释变量,王汉生老师会提出很多让他们思考。在王老师的引荐下,他们还请教了金融学系的赵龙凯教授以及在企业任职的校友们,他们的这一研究最终在“北大光华商务大数据博士生论坛”上进行报告。
学术导师们不仅仅指导我们的学术之星,还身兼课程任教、硕士导师、博士导师、科研项目等各种事务,所以非常忙碌。同学们笑称,只有当老师们发了朋友圈,才能联系学术导师,因为才知道他们有空。
光华学术星吧
象牙塔内外
选择学术之路,是一次选择,大家虽从心而为,但也深知有所选择也就有所取舍。暑假,有些同学也参加了一些学术之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