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今昔对比,成绩显著
麻醉科成立之初隶属于大外科,又名外科麻醉组,在2004年开放4间手术间,麻醉技术单一仅能满足相对简单的手术要求。相比一般教学医院,麻醉理论和操作技能均有较大差距,队伍学历普遍偏低,教学和科研空白;手术室外麻醉技术,如术后镇痛、无痛腔镜检查、无痛分娩、无痛口腔和导管室麻醉等缺乏,未开展疼痛诊疗,未开设麻醉门诊。
2004年来自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协和博士、美国海归、协和硕导、小儿心脏麻醉专家,时任阜外医院小儿外科中心行政副主任张东亚,受吴清玉教授力邀来到北京华信医院担任麻醉学科带头人和科主任,成为麻醉科学科建设的分水岭。
张东亚主任指出麻醉专业不但自身要强大,还要通过麻醉学科建设,为全院搭建平台,提高全院核心竞争力,促进清华临床医学发展。遵循“诚信为人、严谨为医”院训,本着保障每一位患者安全、不让一个医护人员掉队的原则,张东亚主任调动全科积极性,从技术培训和安全质控入手,制定了科室近、远期发展目标。
依托心血管体外循环和婴幼儿复杂先心病麻醉技术,采用心血管麻醉轮训制度以点带面,通过言传身教,先在科内重点培训种子选手,再通过种子选手将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每一位麻醉医师。其次,实行住院总医师制度和主治医师分工负责制;再次,建立系统化的教学和科研体系,通过外送和内部培训,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科室总体要求,青年医师必须完成三年规培、一年心脏手术麻醉轮训和一年住院总医师工作,高年资主治医师业务全面有技术特色和专长。目前,完成综合培训的麻醉科中、青年医师,业务能力超过大部分三甲医院同级医师,综合素质达到了知名三甲教学医院同年资医师水平。
经过十余年的共同努力,麻醉科已成为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危重症管理、疼痛诊疗、麻醉恢复、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重要器官保护、可视化技术、麻醉门诊和大型动物体外循环麻醉等亚专业齐全,以心血管、婴幼儿、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危重患者、电生理麻醉和疼痛诊疗为技术特色的临床重点学科。麻醉科招收麻醉学硕士研究生、进修生和实习生,并在舒适化医疗和无痛医院建设中承担重任。
相比2004年,目前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复杂、危重、疑难手术和三四级手术比例明显增长,手术室外麻醉大幅度超过手术室内,麻醉总工作量增加了近三倍,完成了近万例心血管麻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创伤性诊疗技术水平和患者安全。
0 2
建学科是关键
学科建设,理念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管理是效率,人才是核心,梯队是传承。时任麻醉科主任的张东亚副院长,首先明确科室发展、创新理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涉及科内医、教、研和管理各个方面,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汇总成册(2010年8月刊发,现已修订再版)。
实行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分工负责制,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负责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鼓励大家参与科室管理。科主任、医疗、教学、科研主管、住院总和手术室护士长,既是科室核心管理层,也是质量控制核心人员,定期召开科室管理与质控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安排下一步工作。
从临床质控和技术培训入手,理论学习与典型病例讨论并行,文献综述与临床科研并行,三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带教与提高师资力量并行,刺激、促进麻醉与相关科室业务相互拓展、提高。
麻醉学科建设路线图是,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危重症心脏手术和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手术麻醉为龙头,全面提高全员麻醉技术和围术期管理水平;麻醉整体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使相关科室开展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危重症患者、婴幼儿和高龄患者手术成为可能,反过来促进麻醉工作。
联合综合ICU、急诊和相关手术科室,成立危重症救治群,从院前开始、到术中和术后管理,整体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效率。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的补充,麻醉恢复室的成立,明显提高了病房术后患者安全,降低甚至杜绝了术后早期麻醉和手术并发症。
除心脏导管室先心病诊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麻醉外,拓展手术室外麻醉业务,最主要和最困难的就是麻醉科和相关科室要转变观念。从提升相关科室临床安全、拓展新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始,麻醉科与相关科室共同研读有关指南和医政管理部门工作要求,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抓住本院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对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无痛腔镜检查等需求的契机,开展手术室外麻醉工作。
相关科室和患者体会到“无痛”不仅仅是“无痛”,麻醉医师的参与更是临床安全的提升与保障,观念的转变顺应了时代发展,为舒适化医疗和无痛医院建设铺平了道路。
急、危重症救治和手术外麻醉,以张东亚副院长为技术后盾,麻醉科积极倡导多专业、多科室合作,为全院提供安全保障,开展新技术、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许多国、内外诊疗记录。
例如,亚洲第一例世界第二例新生儿经脐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生后2小时复杂先心病手术、心脏肿瘤摘除、国内首例2岁川崎病患儿冠脉血栓抽吸术、羊水栓塞孕产妇救治、90余岁长期卧床严重心衰骨折手术、终末期心脏病手术与围术期管理等。
近年来,骨科、普外科和妇产科收治的合并心脏病和/或心肺功能很差的高龄患者、多器官衰竭、复合伤等患者明显增多,相继开展了微创、介入和杂交手术,许多患者从外院转入我院手术,妇产科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连续数年受到朝阳区卫计委肯定。
我院入选全国无痛分娩试点医院、无痛胃肠镜检查年工作量过万例、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位列全国第一、朝阳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成绩突出等等,麻醉医师幕后大量的工作,在提高医院整体的技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0 3
带队伍建梯队
得益于科室积极开展新业务、普及成熟技术,麻醉科中、青年医师快速成长,学科梯队渐趋合理。2004年张东亚副院长即意识到青年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当年在科室人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将新入职的住院医师外送完成一年的培训,最困难的时候科室仅有4名医师值守。
目前,新入职的麻醉住院医师完成3年规培后,经过1-2年的心脏手术麻醉,担任为期一年的住院总医师工作。住院总医师在科主任直接领导下,协助医、教、研,安排每日手术麻醉,完成会诊,按科室质控要求统计临床工作。规培结业和住院总期满后,均需在科内进行学习汇报和述职,对科室业务、技术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经过最初三年艰苦值守,麻醉科梯队建设进入良性循环,每年均有医师从各大规培基地结业带回“他山之石”,科室许多医师相继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为科室、医院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和跳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何军、张艳丽为主的技术骨干,庞晓林、杨永涛、关圆和张权为主的疼痛诊疗主力,以邵燕斌、李惠先为主的心脏麻醉精英,以贾广知、任倩倩为主的危重症和教学骨干,勤勤恳恳现任住院总仓惠岩,默默工作的老同志付连军、田玉麟,张岩、杜士魁、郭孟孟、朱承选、周美辰、闫果花等新生力量,王芮、张雨和黄浦茜丹硕士研究生,活跃在手术室内、外医疗、教学和科研场所,为医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