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大利好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高学历人才补贴范围能领3W  > 3万元人才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终于熬出头了!

3万元人才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终于熬出头了!

前两周,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更新了当地为高学历人才提供补贴的政策标准,其中,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在当地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

公告中明确提出,如为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入学、2021年7月5日及之后毕业,已经在杭工作,且学信网中载明学习形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毕业生,自5月16日16时起,可于线上申请,领取3万元生活补贴。

在无数非全学子为此欢欣雀跃的同时,这条微博热搜的评论区却再次引发了剧烈争执,而非全日制研究生面临的“歧视”困境,也被再次摆到了公众眼前。

“非全日制研究生”待遇不该等同于“全日制研究生”这件事情似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一旦两者对等就是对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公平。

于是一直以来社会也都默认着这样的规则: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是须有研究生其名,求职时不被认可,不享受人才补贴,也无法走人才落户。

但其实细细分析来,“非全研究生”实在是背了大锅!

大众针对的是此前的“在职研究生”,它不需要考试、不需要积学分、不需要写论文,毕业的时候也只发学位证单证,一向被认为是职场人士“镀金”、“注水”所得。

但是它本质上不是研究生学历,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和培养方式也千差万别,仅仅是因为其相似的“在职可读”的性质,便被不明真相的社会大众混为一谈,甚至产生了惯性歧视。

实际上非全日制研究生2017年才开始“统招”,2020年,首届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才正式毕业,走向社会。

图丨2016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此政策文件中包含了诸多要点:

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招考统一试卷及录取标准,实行并轨发展;同全日制一样,进行学历学位双证管理(以往的在职研究生是单证),具备同等法律效力;毕业标准和全日制一致,保证同等质量。

它的定位是「与全日制研究生功能互补的全新学位类型」,统考流程、培养方式、毕业要求也一样。

全日制考生是全职学习,非全日制考生是兼顾工作的同时利用双休日上课,也要完成修学分和其他课程要求,也要面临论文的“折磨”,实在没有“低谁一等”的道理。

再者说,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高许多,且学校不提供住宿,也不提供奖学金。(读研的时候都已经这么好说话这么自给自足了,要求毕业后和全日制考生一样的待遇怎么了!)

不过,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年国家大力发展专硕,非全日制的考生越来越多,非全日制考生也开始通过各个渠道发声。

在呼声渐长的同时,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调整,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松绑”。

2020年2月,教育部和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拒绝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等方面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1年10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曾发布《关于支持招收2022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通知》。

对成功考取中国农业大学2022级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符合资助条件的对象进行部分学费支持。

2022年6月17日,德州市委督查室回复山东德州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留言: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我市将在2022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中,明确报名资格条件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遴选机关不再对学历性质限制“全日制”。

河南省2023年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通知中明确:平等对待各种学历人员,报考者只要持国家承认的学历,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均可报考。

2024年烟台市蓬莱区公开招聘高层次教育人才简章中明确:报名时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此外,天津市2023年的“三支一扶”招募公告中也明确:对国家统一招生的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还有我们前面说的今年杭州市也将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纳入补贴范围。

并且截至目前,全国已至少有山西、河北、山东、浙江、河南等5个省份的6个城市对人才补贴政策做出完善,将“非全”研究生纳入范畴。

对于我们很多同学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作用是全日制研究生所不能替代的。

因其可以在职就读的特殊性,是无法从工作中完全脱离去脱产读研,但又有学历或个人能力提升需求的在职人士的最优之选。

所以首先请你不必妄自菲薄,在毕业多年后能有勇气选择回归校园“再读书”,能有毅力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本就值得骄傲。

而且现在距离第一批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不过4年,与2020年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权益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政策支持、社会认可度都有着肉眼可见的完善和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