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3.1.1 构建理念

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功能,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在深入研究教学环境、资源、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的混合形式、耦合关系、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该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参与性,教与学双方的便捷性,课前、课中、课后阶段信息技术融合的实效性,重塑教育结构,优化教学流程,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3.1.2 构建原则

(1)以教学资源为支撑

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拥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因此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及自制教学素材,搭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适时推送和应用教学资源,为各类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2)以学习任务为驱动

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巩固复习的任务作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推动教学进程有序开展。采用个人独立完成和多人协作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意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在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全覆盖,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体系的架构,更要突出对学生深度学习探究能力、知识转化运用能力、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未来从业竞争力。

(4)以学情数据为抓手

依托智慧教学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即时反馈学情信息,一方面便于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动态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内容、方法、进程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借助学习行为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监督,为自我反思和整改提供参考。

(5)以综合评价为保障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与效果。评价中既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内容多维化,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和层次化,发挥评价纠偏和激励的双重作用,有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为教学提质增效提供保障。

3.2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以智慧教学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支撑,在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情境、策略、方法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多元评价和平台监测数据反馈教学效果、查摆问题,实现闭环整改和优化,构建出“双线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2.1 课前阶段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收集整理、自制开发、规划设计各类教学素材,依照具体授课内容进行学习资源推送,通过发布任务清单的方式为学生自学提供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学生在具体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查阅资料,全面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并可通过题库中的相关测试题自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梳理自身存在的疑难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参加后续的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教师也可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各类统计数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总结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为有效设计教学活动、精准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3.2.2 课中阶段

为有效解决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和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学习情境,并根据线上线下教学环境和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解式、翻转式、案例式、项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组织和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协同合作、讨论互动、头脑风暴等方式,提升求知探索精神、团队协作意识、高阶思维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利用课上测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及时反馈自身学习的实际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择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

3.2.3 课后阶段

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辅导答疑方式解决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理解层面的遗留问题,更要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应用上。在系统规划设计实践内容的基础上,以独立或分组等方式驱动学生完成课后任务,进行深度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课后任务既要体现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又要体现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高阶性。同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归纳和梳理、利用课后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还可以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师生对上传智慧教学平台的实践成果进行有益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