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地信学院  > 【创硕决战年】地信学院:风劲帆满图新志

【创硕决战年】地信学院:风劲帆满图新志

5月25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召开第8次创硕工作推进会,学院党政负责人带领骨干成员进行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况表的讨论与完善,至此学院创硕工作的申请材料已完成了五轮修订。

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是地信学院当前阶段的重点工作。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地信学院党委行政积极谋划布局,立足学科专业严格对照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申请条件,从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与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建设,形成了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和环境工程三个专业方向,遴选了骨干教师12人,专业教师30人,行业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15人,制定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机制推进、专项行动、学科平台、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提升。

转型转向强内涵,学科领衔

多年来,地信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地理学先后入选了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和安徽省高峰学科(Ⅲ类)。立足于一流学科和高峰学科平台,学院自2018年起形成了以“实景地理,众源信息”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地理信息学方向,以“一山一岭一湖”为典型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学方向,以“一体一带双圈”为特色研究区的人文地理学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的确定为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等专业办学特色指明了发展方向。

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专业建设强势转型,是学院落实“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的重要手段。地信学院借助测绘技术飞速发展的良好契机,迅速实现了测绘工程专业转型,2019年形成了以“北斗卫星、无人机航测、激光雷达”等新型测绘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体系。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测绘工程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于2021年6月完成了专家进校考查。今年,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工程专业正式纳入安徽省本科一批招生。

2022年3月,在地信学院第6次创硕工作全体会议上,对照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发挥现有学科平台优势以及专业办学基础,凝练了以“多传感器集成测绘与智云协作测绘”为研究方向的测绘工程,以“众源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为研究方向的地理信息工程,以“区域环境智能监测与保护”为研究方向的环境工程等三个方向。

地信学院副院长李伟涛说:“通过聚焦三个特色方向,专业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组建团队,不但学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更为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一账谋机制,有序推进

为确保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成功,创硕工作稳步有序进行,地信学院早在创硕工作启动时就建立了“一张图、一本账、一盘棋”的工作推进机制。2021年5月,地信学院成立了一个由学院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系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创硕工作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承担创硕工作的总体规划、过程监督、进度推进以及现状分析等职能,为整体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组织管理。

为及时掌握创硕工作进展并发现短板问题,领导小组在2021年6月初完成了“地信学院硕士点创建工作推进督战图”的构建工作。该督战图将创硕的二十多项核心指标按照时间线制作进度表格,并用构思、筹备、启动、完成四种进度符号在督战图中进行持续标注。通过挂图督战,可以持续动态地把握工作进展,科学合理地发现存在短板,为后续针对性提升提供依据。

为确保核心指标能够按期完成,领导小组建立了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推进机制。一方面通过构建“院-系-中心-个人”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将每项指标任务明确到具体的执行人,进一步细化了系部、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团队及普通教师的工作分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建设主体。另一方面,领导小组针对常规指标采取“一月一统计”的摸底方式,而对重点难点指标则采取“一周一推进”的工作模式,定期统计和公布工作进展。 

2021年,地信学院超额完成学校下达28项任务指标点的18项。其中获批代表性科研项目2项,占全校总数的一半;科研经费总收入超过2600万元,为全校最高;1人入选第八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批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新增2门省级代表性课程。

专题专项破难点,持续攻关

面上有挂帅,点上建专班。针对重点难点工作,地信学院成立了多个专项突进工作小组,抽调在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通过短期集中封闭或长期分工协作等形式进行专项工作的突击。专项工作小组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地信学院的师资力量,实现了多个重点难点工作的持续攻关。

2021年5月,学院成立了人才引进专项工作组,系主任与博士教师为主要成员。小组成员均分配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指标,每月按照工作的开展、对接、意向、面试等级定期汇报进展情况。通过人才工作专项小组定期推进的工作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小组成员的资源优势,更稳步推动了人才引进工作的进展。

2021年8月,学院成立了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专项工作组,教授、青年博士为小组核心成员。该专项工作组按照工作计划定期组织专家讲座、提交进展、邀请专家论证、集中突击修改。2021年12月,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报奖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技奖励申报专项工作组。在科技平台申报工作中,分别成立了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产业学院等专项小组。这些工作小组均采取多轮集中封闭的工作方式,突击完成各项材料的撰写、修订以及支撑材料的汇总等工作。此外,学院先后成立了测绘会议、发明专利申报、骨干教师成果建设、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等专项突击工作小组。

专项突击工作小组的模式针对硕士点创建中的重点难点工作,通过集中学院优势力量,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力求在较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某一专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地信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项,2022年已完成25项申请书的提交。2021年,地信学院新进博士教师9人,其中5人符合A类博士人才待遇。2022年,已完成5个批次16名博士生的面试工作,其中已公示12人。2022年5月,完成国家发明专利申报29项。硕士生导师人数达15人,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人。

借力借势补短板,奋楫扬帆

为积累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响应专业学位申报核心指标条件,地信学院提前布局、尽早谋划,从多个渠道不断夯实研究生人才培养基础。一方面,积极对接其他高校,通过签署校-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扩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规模。自2021年起,地信学院党政班子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先后多次走访安徽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取得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学院鼓励骨干教师发挥个人资源优势,以个人名义申报相关高校校外硕士生导师,增加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途径。对于我院导师已经指导的外校研究生,地信学院通过制定各种政策积极吸引其前来滁州学院继续完成学业。在滁州学院期间,让其进入导师所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习,既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导师科研,更是加强了导师的实际指导。

经过不断努力,地信学院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完全具备申报条件的相关要求。目前已与安徽大学签订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硕士生20人。硕士生导师人数达15人,分别担任安徽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近10所高校的硕士生导师,8人已具备了硕士生的实际指导经验。累计指导学生18人,目前在滁州学院学习满一年有7人。

聚行聚效求实干,党建护航

学院党委坚持“一手撑伞、一手干活”“一手强党建、一手促发展”,在基本建设上强规范,在质量提升上谋创新,在引领发展上聚合力,竭力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互融互促。地信学院党委副书记白绍业说:“学院重点工作有阶段,但岗位责任‘不临时’,党建护航‘不临时’”。

地信学院党委是安徽省高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是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省级培育库。学院党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近两年,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安徽省优秀大学生”、“安徽省向善向上好青年”、“滁州好人”等先进典型。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先后获国家级奖项36项,省级奖项86项。202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5.18%。

学院领导班子着眼于把方向、谋大局、聚人心,带头倡导“快”“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到政治站位高、工作思路清、具体落点实,切实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投身学院各项事业的积极行动,推动形成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学院发展实现“全年精彩”,最终要夺取硕点创建工作的“决战胜利”。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相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必将迎来最绚烂的绽放,全体“地信人”也将继续为滁州学院“申硕更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稿源单位审核:白绍业  责任编辑:陈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