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实施方案试行  >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520101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专科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

(52)

临床医学类

(5201)

卫生(84)

全科医师

(2-05-01-19)

乡村医生(2-05-09-00)

临床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执业助理医师、助理全科医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基层卫生机构职业群,能够从事医疗、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与能力目标:

1.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爱好。

2.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4)掌握预防医学、急诊医学和社区医学的基本知识。

(5)掌握基本医疗机构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6)掌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

(7)熟悉全科医学基本知识、全科医疗基本原则与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诊疗策略。

(8)熟悉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和中医中药知识。

3.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含英语读说写能力)。

(3)能够对基层常见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

(4)能够进行基本诊疗技术操作。

(5)能够合理使用临床常用药物。

(6)能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7)能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服务。

(8)能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日常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9)能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实施人文关怀。

(10)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六、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11门课程,共508学时,30.5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5

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

4

3

形势与政策

7

0.5

4

英语

136

8

5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108

6

6

军事理论

32

2

7

健康教育

16

1

8

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

16

1

9

就业与创业指导

16

1

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48

3

11

劳动教育

16

1

合计

508

30.5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机能学实验、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预防医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临床实践技能等。

(3)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常用护理技术、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康复医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精神病学、急救医学、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等。

(4)素质拓展课程。为本专业“ X” 课程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均为选修课,主要包括:营养与膳食、医用化学基础、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社会心理学、验光技术、眼镜定配技术等。

专业必修课程28门,共1516学时,82.5学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1

人体解剖与组胚

128

7

2

生理学

64

3.5

3

生物化学

48

2.5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3

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4

6

药理学

62

3

7

医学机能学实验

36

2

8

医学心理学

16

2

9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

16

1

10

诊断学

108

6

1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36

2

12

预防医学

54

3

13

外科学

150

8

14

内科学

126

7

15

妇产科学

72

4

16

儿科学

56

3

1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56

3

18

临床实践技能

56

3

19

医患沟通

18

1

20

常用护理技术

18

1

21

全科医学概论

36

2

22

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

42

2

23

康复医学

36

2

24

传染病学

36

2

25

皮肤性病学

14

1

26

神经精神病学

42

2

27

急救医学

36

2

28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28

1.5

合计

1516

82.5

(二)课程内容

专业(技能)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①人体的分部和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②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构成,基本组织的微观形态及其与大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③人体发生发育过程;胚胎结构的形成及其与常见先天性畸形的关系。④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辨认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特有的细胞成分,并进行基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绘图和文字描述。⑤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尊重科学的意识。

建议:128学时(理论78,实验50),7学分。

2

生理学

①生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②人体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变化的发生机理、发展过程、所具有的特征和规律、调节和影响因素,以及在整体中的意义。③血液的构成、生理特点与调节。④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代谢、生殖、神经等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发生的机理和调节。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建议:64学时(理论64,实验0),3.5学分。

3

药理学

①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等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与禁忌证。③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和常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④处方开具规范和患者正确用药指导。⑤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用药理念。

建议:62学时(理论62,实验实训0),3学分。

4

诊断学

①临床常见症状的常见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②系统性问诊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③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不同系统和器官体格检查的特点和要求。④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应用和结果判断。⑤医学文书书写。⑥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建议:108学时(理论76,实训/见习32),6学分。

5

内科学

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方法、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②内科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初步处理和转院要求。③内科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健康宣教、社区管理和康复锻炼。④内科常用基本诊疗技术操作。⑤培养耐心细致、以人为本、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树立为社区健康服务的思想。

建议:126学时(理论102,实训/见习24),7学分。

6

外科学

①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②外科急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初步判断、急救处理和转院。③外伤、手术后病人的基本心理疏导、功能锻炼和康复技术。④外科治疗常用的手术和手法等外科基本操作技术。⑤培养吃苦耐劳、沉着冷静、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建议:150学时(理论108,实训/见习42),8学分。

7

妇产科学

①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原则。②正常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和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原则。③妇产科病史采集、基本检查和病历书写要求。④孕产妇健康管理及计划生育宣传指导。⑤培养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慎独情操。

建议:72学时(理论52,实训、见习20),4学分。

8

儿科学

①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常用衡量指标和生长发育评价。②儿科常见病的常见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③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选择和基本的儿科诊疗操作。④儿童保健和常见疾病预防方案制定,0-6岁儿童健康管理。⑤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建议:56学时(理论38,实训/见习18),3学分。

9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本要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居民健康建档、管理与应用,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实施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病人、肺结核病人的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协助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基本规范和内容。③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理念。

建议:58学时(理论38,实验实训18),3学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

学期

教学

考核

入学教育

军训

毕业

教育

实训

毕业

实习

机动

总计

(周)

1

9

1

2

5

1

18

2

12

1

4

1

18

3

7

1

9

1

18

4

6

1

6

1

14

5

24

24

6

20

20

总计

34

4

2

24

44

4

112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表2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

学时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

理论

1426

1:1.1

实验、实训

596

1520

毕业顶岗实习

924

共计(学时)

2946

课内总学时

2022

(三)教学进程安排

表3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时间分配

课程性质

考试

考查

学分标准

每周授课时间分配

合计

其中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理论

实训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一

学期

第二

学期

2周

16周

18周

2周

18周

14周

1周

44周

公共基础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5

39

6

必修

1

3

入学教育和军训

3*15/

基层医院职

实习前教育1周

 

毕业实习42周

 

临床思维综合实训2周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

60

8

必修

2

4

4*17/

3

形势与政策

7

7

必修

1,2

0.5

/3*1

/4*1

4

英语

136

68

68

必修

1,2

8

4

4

5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108

4

104

必修

1,2,3

6

2

2

2

6

军事理论

32

32

必修

1

2

2

7

健康教育

16

16

必修

1

1

/2*8

8

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

16

16

必修

1

1

2*8/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48

24

24

必修

2

3

3*16/

10

就业与创业指导

16

16

必修

4

1

2*8/

11

劳动教育

16

8

8

必修

4

1

2*2/

2*2/

2*2/

2*2/

小计

508

290

218

 

 

 

30.5

 

 

 

 

专业基础课程

12

★人体解剖与组胚

128

78

50

必修

1

7

8

13

★生理学

64

64

0

必修

1

3.5

4

14

★生物化学

48

40

8

必修

1

2.5

3

15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54

44

10

必修

2

3

3

1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54

18

必修

2

4

4

17

★药理学

62

62

0

必修

2

3

3*10w/4*8w

18

医学机能学实验

36

0

36

必修

1,2

2

/3*6w

/3*6w

19

★医学心理学

16

16

0

必修

2

1

2*8w/

20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规

16

16

0

必修

1

1

2*8w/

小计

496

374

122

 

 

 

27

 

 

 

 

专业核心课程

21

★诊断学

108

76

32

必修

2

6

6

22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36

20

16

必修

3

2

2

23

★预防医学

54

38

16

必修

3

3

3

24

★外科学

150

108

42

必修

3,4

8

6

3

25

★内科学

126

102

24

必修

3

7

7

26

★妇产科学

72

52

20

必修

3

4

4

27

★儿科学

56

38

18

必修

4

3

4

28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56

38

18

必修

4

3

4

29

★临床实践技能

56

38

18

必修

4

3

4

小计

714

510

204

 

 

 

39

 

 

 

 

专业拓展课程

30

医患沟通

14

14

0

必修

3

1

2*7w/

31

常用护理技术

22

12

10

必修

3

1

/2*11w

32

全科医学概论

36

36

0

必修

3

2

2

33

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

42

30

12

必修

4

2

3

34

康复医学

36

30

6

必修

4

2

3*12/w

35

★传染病学

36

30

6

必修

4

2

3*12/w

36

★皮肤性病学

14

12

2

必修

4

1

2*7/w

37

★神经精神病学

42

36

6

必修

4

2

3

38

急救医学

36

28

8

必修

3

2

2

39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

28

24

4

必修

4

1.5

2

小计

306

252

54

 

 

 

16.5

素质拓展课程

40

营养与膳食

36

30

6

选修

3

2

2

41

医用化学基础

30

24

6

选修

1

1.5

2*15w/

42

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

30

24

6

选修

1

1.5

/2*15w

43

社会心理学

36

28

8

选修

3

2

2

44

验光技术

18

9

9

选修

3

1

2*9w/

45

眼镜定配技术

18

9

9

选修

3

1

/2*9w

小计

 

 

 

 

 

 

 

 

 

 

 

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

42

42

周学时

30

30

30

30

22

总学时

2946

1434

588

924

毕业考试科目

1

实践技能考试:实践技能多站式考试(OSCE考试)

每学期开课门数

11

10

10

11

2

医学综合笔试:包含基础医学综合、医学人文综合、预防医学综合、临床医学综合(二段式毕业综合考试)

考试门次

3

4

4

4

3

考查门次

8

6

6

7

备注:

(1)学分计算:一般课程的学分以每18学时折算1学分,超过9学时、不足18学时计0.5学分,不足9学时不计学分;集中进行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

(2)★表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课程。

(3)专业顶岗实习为专业必修课程,每周计1学分(寒、暑假均不计算在内)。

(4)适时制定和开设本专业“ X” 课程。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

表4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序号

实践教学环节

项目

周数

合计课时

各学期分配

1

专业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与组胚

16

50

50

2

生物化学

16

8

8

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8

10

10

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8

18

18

5

医学机能学实验

18

36

18

18

6

专业核心课程

诊断学

18

24

24

7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18

16

16

8

预防医学

18

16

16

9

外科学

32

42

34

8

10

内科学

18

24

24

11

妇产科学

18

20

20

12

儿科学

14

18

18

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

14

18

18

14

临床实践技能

14

18

18

15

顶岗实习

42

924

528

396

16

临床思维综合实训

2

56

56

合 计

432

1298

76

70

110

62

98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临床医学专业要建成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临床经验也较为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队伍形成职称、年龄合理的梯队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2﹕1,“双师素质” 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 70%, 硕士学位以上比例为 60%,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大约为 1:1。

2.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

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双师型专任教师,从事本专业 2 门及以上相关课程教学达 10 年及以上,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临床医学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医疗机构,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 积极开展本专业建设研究,深化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领导下,拟定和落实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负责组织制定或修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本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审核工作; 提出本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负责本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实施计划、技能训练方案、教研活动安排,任课教师和选用教材的确定;负责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了解和跟踪本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负责安排、指导和管理本专业学生实习等。

4.兼职教师

主要从医疗机构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或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副高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热心从事教学工作, 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本专业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基础医学实践实训中心和临床技能实践实训中心等。根据课程设置相关校内实验实训室;制定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文件,包括《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实验员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工作规定》等;配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对学生、行业人员以及社会学习者进行课外开放,提供学生创新创业环境、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服务,提高实验实训室的使用率和综合效益。校内实训基地课外开放实验实训室应根据本室的软、硬件条件和环境,根据申请人员的不同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预约开放场地和时间。开放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设计;学生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和技能证书培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生技能鉴定考证;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普基地参观等。

基础医学实践实训中心包括:①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以人体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等实践教学为主体,配置人体解剖台、人体解剖和胚胎标本与模型、多媒体和虚拟仿真学习环境与数字人信息资源。 ②医学机能学实验室: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心理学等实验教学为主体,配置动物实验台、相应手术器械、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及配套设备,人体生理机能测量相关设备。 ③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以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等实验教学为主体,配置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组织病理切片、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切片等。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等实验教学为主体,配置移液枪、离心机、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电泳仪、层析装置和 PCR 仪等仪器设备,建设适合开展细胞培养、蛋白质、核酸定性定量分析、提纯分离及纯化技术以及 PCR 技术的实验条件和环境。⑤病原生物实验室:以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为主体,符合2018年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修订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1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以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等要求建设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有条件后建设1间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2006年卫生部)选取相应的实验材料。 配置生物安全柜、 光学显微镜、细胞计数板、高压蒸汽灭菌器、微量移液器、培养皿等。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为主体,符合国家相关网络安全标准,建设具有安全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和可视化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门户网站、教学平台系统、智慧学习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系统、服务管理系统等。

临床技能实践实训中心以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实践教学为主体,设置临床仿真实践环境,模拟临床岗位实际工作情景,配置多媒体实践教学设施,主要教学设备包括:病床、综合模型人、全功能急救模型人、气管插管模型、洗胃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实验室、心电监护仪等。此外,学校附属医院还拥有X 线检查设备、超声诊断仪、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仪等设备。 涵盖国家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项目标准化视频资源,按功能配置实训操作设备,可组合形成客观结构化的临床技能考核(OSCE) 体系。 包括:外科刷手室、模拟手术室、外科基本技能(切开、止血、清创、缝合、换药、拆线等) 训练设备等;心肺、胸腹部体检模拟系统,胸穿、腹穿、腰穿和髂穿模拟人等内科及诊断学实训设备;心肺复苏、外伤急救等模拟设备;妇科检查、骨盆测量、产科触诊和分娩机转等妇产科实训模型;儿童发育及营养测量设备;静脉穿刺、胃管置入、导尿、吸氧、吸痰等基础护理实训设备。

校内实训带教人员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技术人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兼职教师;专业核心课实训带教教师还应具有行业执业资格、初级及以上行业专业技术职称、1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相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具有良好的带教意识,能按照课程实验实训大纲,合理运用专业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下线上混合式实践教学,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指导实验实训、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验实训任务,评估实验实训效果。实验管理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保管与维修以及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开出率, 要达到课程教学标准规定完成项目的 100%。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本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包括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两类。

综合性医院实训、实习基地要符合教育部、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等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要求,科室分类齐全,医疗设备、教学设备和技能培训中心等能够满足临床教学需要,要有专门的临床教学管理部门和专制管理人员,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包括二级甲等及以上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综合性医院。

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该能够承担在校学生的专业理论课教学、临床见习和部分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在校生均住院床位大于0.5张。实习医院用于实习教学的床位数不低于接纳本专业实习生总数量的5倍;具有示教室、学生自习室等专门的临床教学场所,满足临床实践教学需要的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基本的住宿、餐饮等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险保障。实习岗位包括: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感染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的门诊和病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符合相关建设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服务人口不少于3 万人,基本科室设置完备,服务项目齐全,有实习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人员,实习岗位必须包括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习带教人员(指导教师)应具有行业执业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相应的兼职教师培训,具有良好的带教意识,能按照实习计划(大纲)为实习生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指导临床实践、评估实习效果、 鉴定实习成绩,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毕业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提供临床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包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发行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国家级规划、全国行业规划、职业精品教材等。教材选用由二级学院申报上报,教务处审核订购。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馆拥有医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期刊40多种,专业图书 8万册及相应的专业著作、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图书文献配置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涵盖基础医学、 医学人文、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各学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等临床医学专业相关图书和一定数量的国内外专业期刊;要有满足本专业师生需要的电子图书、期刊、在线文献检索等电子阅览资源和设备。

3.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学校已建立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包括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排课系统、教师及学生课程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登录及查询系统、教材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此外,学校还拥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库,我校联合60多家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单位,依托“智慧职教云平台”,承担建设了国家级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涵盖了专业各门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素材,还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思维教学系统以及数字化教学案例库等特色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行动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团队化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1)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讲解知识点之前,通过一个实际的项目,引出知识点,为了解决项目的问题,讲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兴趣。

(2)分层实践教学法 始终坚持以技术应用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层次化分阶段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3)与职业认证结合教学法 教学中贯穿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课程考核内容来源于等级考试试题库。与职业认证的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学习动力。

(4)问题引导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以问题的设计和回答为主要形式,实施要点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

(5)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6)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学生通常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角色扮演是在模拟状态下进行的,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地获取多种工作经验,锻炼能力的机会。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能够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五)学习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末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闭卷笔试、操作考核、小组答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检测,以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参考,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突出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把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毕业考试参照国家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式,探索二段式毕业综合考试改革,采用理论综合考试与多站式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把行业评价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视国家权威机构评价,如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考试等,形成立体的人才评价网络,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六)质量管理

1.教学组织保障

为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顺利执行,我们建立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完善了校、院、专业三级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与管理职责,建立教学质量责任制。重点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明确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责任主体以及专业教学质量建设的内容与标准,逐步形成由学校进行宏观管理,由院系具体负责,由各专业具体实施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据此完善校、院、专业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教学日常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由临床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组成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修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负责人执笔完成撰写,二级学院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开展专业调研、需求分析,并经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和修改, 由二级学院报送学校教务处, 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后,经学校党政班子会议讨论审批发布。

2.教学制度保障

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文件齐全,主要教学管理制度有: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教学与管理、继续教育管理4个方面,共56条。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历经多次修订,分四大部分规范了各类教学管理制度。分别是:①教学运行管理(规范了教学、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调停课等制度)。②教学质量管理(教师质量考核、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等各项规定)。③实践教学与管理(学生实验、实习、顶岗实习等各项规定)。④继续教育管理(学院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管理办法等各项规定)。健全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在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二级学院也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如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奖惩制度等。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1)教学质量监控 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校内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四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责任到人,按照监控标准,进行针对关键点的监控。学校和二级学院应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医疗机构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校验活动。

(2)教学质量评价 ①学生评价,包括通过学生座谈会、网评、评价表,对任课教师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学方法、讲课效果、信息量等内容进行评价。②教师评价,通过听课、评价表,进行教师互评,二级学院对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③校内及行业督导评价,通过对教师试讲的审核、课堂教学文件的审查、听课,重点对课程进行指导和检查,并与教务处一起,综合各方对教师评价结果。④用人单位评价,通过对用人单位访谈、问卷等方式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本专业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完成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教学过程,并获得总学分不少于159学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准予毕业。其中:

1.公共基础课程不少于30.5学分;

2.专业(技能)课不少于82.5学分;

3.基层医院职业体验不少于2学分;

4.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不少于2学分;

5.顶岗实习不少于42学分。

符合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及我校学历管理的要求,授予国家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