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很多小伙伴每次去做了体检拿到体检报告单,全是各项指标,由于工作压力大,个别指标会有偏差,红细胞、白细胞、肿瘤标记物、甘油三酯……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你是否也一头雾水,出现升高或降低又提示怎样的身体信号?各位关注健康的亲们,一起来聊聊体检报告中的那些化验结果。
当报告中出现如下建议1随诊:是指注意观察身体有无不适,或原有不适是否出现新的变化,一旦不适造成身体或心理难以接受,随时致电/造访家庭医生、原接诊医生或医院就诊。
2进一步检查:指发现了问题和异常\又不能做出判断,需要做其它相关检查.
3.复查:是指本次体检一些数值略有变化或临界,如血压、血糖等,可能受近期的饮食、生活,工作及其它因素变化而要复查.
4定期复查:体检后有结论或诊断,不需要立即手术或紧急处理的,需要观察大小、形态等性质的有无变化,如有变化及早诊治.
肿瘤标记物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上看到肿瘤标记物异常,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感觉自己已经得了癌症.医生表示,一般轻度升高可能提示的不是癌症而是其他疾病,如果升高比较明显,比如3倍以上的升高,就要及时通知体检患者,马上到相关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各种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身体某个部位长结节要特别重视,最主要是动态观察这个结节有无发生变化,比如甲状腺这个结节大于1厘米以上,就要引起警惕。如果观察追踪结节两次,2-3个月一查没什么变化,它就倾向于良性的可能性大。提醒:到45岁以上,尤其是女同志更要引起重视。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属于轻度异常状态,成年人如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可能是劳累,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精神压力比较大引起的,但是总体来讲,窦性心律不齐是一个可以改善的情况,只要调节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
肝功能( 转氨酶)肝功能检查里,人们关注度最高的是转氨酶.转氨酶分为两种,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简单的说,这两个指标如果其中一个升高可能提示问题不大,但同时升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到了损伤.
血脂检测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升高也比较常见,很多人是家族性遗传,甘油三酯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等都会反映在甘油三酯升高,因此要引起警惕.
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在血脂化验中,经常会出现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医生常常用好坏胆固醇来区分它们,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 低密度胆固醇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血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中性粒细胞)血常规检测会用上下箭头来提示是否高于或低于平均值.简单来说,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白细胞增高是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 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是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则可能显示病毒性感染.
基因检测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基因检测后,为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做了切除手术.其实,基因检测反映的是一个趋向,预示的是一定的患病风险,基因检测指标高,意味着在这个方面发生突变的可能性比别人高,但并不代表一定就发生突变,一定会患病.
体检结果出现这些异常要紧吗?增生:大多不会癌变 增生可以理解为过度生长,良性的增生大多数不致命。结节:突然变化要警惕结节符合两种情况需要定期检查:一是身上的结节, 如在短期内大小、 形状、 颜色有较大的变化, 或突然破溃;二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出现结节。包块:不疼的更危险:不痛不痒、 没有症状的包块才更危险, 中老年人体检时发现包块, 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 及时检查治疗。襄肿:九成不会恶变体检报告中最常见的是肝囊肿、肾囊肿, 它也是较常见的肝、肾良性病变。大部分患者的肝、肾囊肿均较小, 不用担心, 但肝、肾囊肿需要定期随访,每年做1-2次B超。息肉:要看部位和大小体检发现的息肉多为胆囊息肉。5mm以下的胆囊息肉多数是胆固醇息肉。5mm 以上则有可能是相对危险的腺瘤息肉, 有必要定期复查。 如果体检发现了胃息肉、 结直肠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 也有不同处理要求, 请遵医嘱处理.
拿到体检报告 这些要注意!1、结果没异常不代表身体没问题 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 指标正常, 只能说明身体达到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绝对健康。 2、指标数值与参考值略有偏差应理性对待如指标数值比参考值略低或略高, 不必太过紧张,但也要重视。 短期内复查异常指标, 如指标逐渐在上升, 要非常重视, 往往有些指标的变化是某种疾病的预兆。 如慢慢接近正常参考值, 则问题不大。 3、关注体检报告中的“临界值”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没达到致病程度, 但已处于健康边缘。 最好把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保存好, 新报告出来后, 结合前几年一起解读, 看看指标变化趋势。4、体检建议一定要重视查看体检报告时, 要注意看每一条结论后面相对应的健康建议和健康指导。 健康体检报告通常不会直接做出疾病诊断, 而是将体检所见各项异常汇总,并做出是否需要复查或者进一步诊治的提示。
注:信息来源 央视 生命时报,健康时招英锁新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