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北大人文学科文库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王斯秧  >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本书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理论探讨,共有七章,从七个维度对本书作者原创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建构。上篇首先指出“隐性进程”是与情节发展并行、一直被忽略的另一表意轨道,然后阐明两者之间有哪些互动关系,以及有哪些原因造成其一直被忽略,如何才能加以揭示;在此基础上,从双重叙事进程的角度对文体学理论和模式、叙事学理论和模式、翻译学理论和批评进行了拓展和重构。本书下篇为作品分析,共有八章,运用上篇建构的理论分析享有上百年出版史的八个西方经典作品,揭示出一直被遮蔽的双重叙事进程。下篇不仅运用上篇的原创理论对八个作品展开研究,而且也为上篇的理论建构提供实例和支撑。

主要观点和方法创新:从古至今,中外学界一直仅关注情节发展,将“情节、人物、背景”视为天经地义。本书开拓性地探讨情节发展背后的“隐性进程”和两者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原创性理论建构。本书从相互对照、冲突、互补的双重表意轨道的角度,对以往均属于单一性质的叙事学/文学批评、文体学和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拓展和重构。多位西方著名学者认为这是超越了亚里士多德研究传统的重大突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匿名评审专家认为本书“具有极强的创新性”“构建了其独创的理论体系”。国家社科基金匿名鉴定专家认为本书“对于中外半个世纪以来流行的西方叙事学理论乃至传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均是重大突破”“在我国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诗学立足于世界、超越西方学者的一大明证”。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截至2023年1月,本书及前期阶段性成果已被引2825次(其中被A&HCI论文引用98次)。本书的核心概念“隐性进程”被收入法国“叙事学常用术语”网站(RéNaF),美国顶级期刊Style2021年春季刊把全部篇幅用于邀请美、英、德、法等多国学者探讨和应用本书原创的“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理论。国内重要杂志《外国文学》2022第1期开设专栏,用7.5万字的篇幅重磅推出本书的原创理论;另一重要杂志《外国文学研究》2022第5期也开设了“双重叙事进程研究”专栏。《外国文学》2019第1期将“隐性进程”作为文论的“关键词”(两万字)推出。第八届叙事学国际会议(2023)、第十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2021)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叙事学研究”全国研讨会(2021)均将“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获奖情况:本书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已公示)和第三届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被评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好书”。

作者简介

申丹是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人文学部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科首批)、中国中外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名誉会长(2005—2017任会长),被聘为国际叙事和文体研究权威期刊Narrative(美国)顾问、Style(美国)顾问、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国)编委,以及英美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顾问编委等。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次(已公示)、二等奖四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三次;并获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著作类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和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4年以来,连年上榜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2022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文学研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文学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A&HCI检索)2024年第1期以87页的篇幅开设“申丹学术思想研究专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