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统筹考虑北京市和中国人民大学疫情防控要求,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感染风险,我院通过互联网远程开展复试工作。为保障复试科学有效、公平公正,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作的相关规定,我院2021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即综合考试考核)安排如下:一、工作原则    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二、总体要求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试相关的内容属于教育工作国家秘密,按照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除已公开信息和我校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录制、复制或传播与我院复试相关的内容。复试过程中,所有涉考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复试过程和内容保密。    考生报名时已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承诺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考生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尊法守法,诚信考试,不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三、复试内容与过程要求    复试采取远程在线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一)复试内容    参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含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申请-考核制”工作方案》(具体网址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6859)。(二)考生准备    1.采集音频、视频的设备(电脑、手机等设备)和配件(电源、支架)若干,并按照要求在设备中安装好必要软件。具体软件要求如下:    (1)复试平台原则上使用腾讯会议,复试期间突发情况下将启用微信或其他软件进行视频。    (2)请提前下载安装腾讯会议软件,并注册登录双机位需要的两个腾讯会议账号。用于第一机位的腾讯会议软件用户姓名为“考号后5位+姓名+第一机位”,用于第二机位的腾讯会议软件用户姓名为“考号后5位+姓名+第二机位”。    (3)请考生在双机位设备上均下载微信软件(备用),并注册登录双机位需要的两个微信账号,用于第一机位的微信用户姓名为“考号后5位+姓名+第一机位”,用于第二机位的微信用户姓名为“考号后5位+姓名+第二机位”。    2.良好的网络环境。    电脑端和手机端须能够采取不同的网络连接模式(无线、有线、移动网络),保证始终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考生应提前测试设备和网络,须保证设备电量充足(自行配好电源、充电线、充电宝等)、网络流量足够、网络连接正常。考试进行中须关闭移动设备录音、录屏、音乐、闹钟等可能影响正常考试的应用程序,并取消锁屏和息屏的时间。    3.“双机位”等硬件要求。    两个机位设备即电脑端和手机端要确保声音、画面质量清晰,摄像头像素不低于标清720P(720*1280)。    “第一机位”设备采集考生音、视频源(考生正前方),要求使用带摄像头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外接摄像头与麦克风,但不得使用耳麦设备)。从正面拍摄,放置在距离本人30cm―50cm处,将头肩部、双手及桌面置于摄像范围内,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得戴耳机、耳麦、耳饰等,考试期间视频背景必须是真实环境,不允许使用虚拟背景、更换视频背景。    “第二机位”设备采集考生“第一机位”显示器及考生所处环境的整体情况(远端)。要求使用带摄像头的手机等移动设备。请准备手机支架或提前摆放第二机位支撑物,从考生侧后方45°距离本人30cm―50cm处拍摄,确保第一机位和第二机位分别从考生面前和身后完整拍摄到考生全身、监考教师能够从第二机位清晰看到第一机位屏幕。“第二机位”须可自由移动,考试过程中考生须根据考官指令随时变换机位位置。复试开始前,考生应当根据考务人员的指令,手持摄像头,环绕360°展示本人应试环境。

                 图1  第一机位示意图            图2  第二机位示意图

     4.独立应试空间。选择独立、可封闭的空间,确保安静整洁,复试期间严禁他人进入考试独立空间,否则复试无效。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外,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双机位”涉及的硬件设备的电脑桌面以及手机不得存放考试相关的电子资料。仅专业综合笔试开卷考试允许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存放与答题相关的纸版书籍资料,不得存放与答题无关的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    5.两个机位设备内严禁在考试同时打开任何考试相关电子资料,否则按违纪处理。    6.身份认证及资格审核材料:身份证、《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应届生承诺书》等。    7.笔试必要文具:指定规格的答题纸(答题纸模板另行通知,请考生自行打印)、黑色字迹签字笔若干支。    8.请确保紧急联系人电话畅通,如遇紧急情况能够联系上考生。    9.复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耳机、耳麦等设备。(三)提交材料    1.考生本人签名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和《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扫描件(电子版见附件1、附件2)    2.考生本人签名的《应届生承诺书》扫描件(电子版见附件3)    以上材料请考生于4月7日20:00之前,将文件和邮件命名为“类别(学硕/法硕)-姓名-报考专业-报名号”发送至以下邮箱:    法学硕士考生邮箱:fxxlyruc@163.com    法律硕士考生邮箱:flsslaw@163.com(四)线上报到、测试与抽签    复试考生应当按照我院联网调试安排提前配置网络复试环境,并准备好身份证和本人签订好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应届生承诺书》等,按照我院考务人员的指导,完成线上报到、抽签、身份核验与网络环境测试等环节。线上报到时考生当场宣读《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应届生承诺书》等,学院将对宣读过程录音录像。具体安排如下:    线上抽签预计于2021年4月8日进行,请考生8:30前进入指定的视频会议室进行线上报到(具体场次、会议号和密码另行通知,请密切关注微信通知)。    2021年4月8日8:45,我院将安排线上抽签,确定网络复试分组和复试顺序。具体抽签室会议号和密码另行通知,请考生密切关注微信通知。(五)复试过程安排    考生应按照我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的,迟到20分钟以上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复试当天,我院安排值班电话(电话号码:010-82509226),考生遇到紧急情况,应提前与我院联系。    1.候考    考生应当提前进入候考状态,于整场考试开始前20分钟进入候考室,等待考务人员通知逐一进入视频考场。候考中考生应认真阅读网络复试考场规则,并在考试过程中遵守考场纪律。在候考室中,考生不得私自与其他考生交谈,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复试资格。候考具体场次、时间、考场会议号及密码另行通知    2.身份核验    考生根据通知公布的复试场次与顺序,按照学院安排进入远程复试考场。进入考场时,考生应将身份证与本人签订好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应届生承诺书》拿在手中,配合复试老师和视频监考员,进行身份视频在线核验,核验过程由学院全程录音录像备查。请考生务必使用高清的视频采集设备,确保复试老师、视频监考员、考务人员可以清楚看到并核验考生证件。    3.笔试    专业综合笔试(满分100分):考核模式为在线开卷考试。时间:4月10日8:40-10:10(8:40-9:00:考生候考与身份核验;9:00-10:00:笔试;10:00-10:10:笔试试卷回传)。    笔试试卷(答题纸)回传操作指南另行通知。    4.面试    外语面试时间:4月9日上午,各组具体面试场次、时间、考场会议号及密码另行通知。    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时间:4月9日下午,各专业具体面试场次、时间、考场会议号及密码另行通知。    5.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按复试组老师要求退出网络复试考场。退出考场后,考生不得再进入候考室或复试考场。四、复试成绩计算与复试录取    参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含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申请-考核制”工作方案》(具体网址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6859)。五、违规处理    考生应诚信应试,对在考试过程中,违反诚信、规范应试相关规定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成绩或录取资格,触犯法律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六、其它事项    1、以上复试安排如有变化另行通知。我院本次复试所有通知(包括报到、候考、复试安排等与考试密切相关的消息)将通过微信发送给各位考生,请密切关注。因考生错过通知影响考试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2、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应当保持报名时填写的本人手机号码和邮箱正确、电话畅通,以便接收学院通知。请考生该注意及时接收微信、电话、邮箱的通知;若联系方式有变更,请提前联系报考学院进行更改。    3、本复试办法未尽事宜,由法学院招生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要求确定。七、咨询方式    法学硕士联系电话:010-82509226,联系邮箱:fxxlyruc@163.com。    法律硕士联系电话:010-62511339,联系邮箱:flsslaw@163.com。

附件1: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doc附件2: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规则告知书.doc附件3:2021应届生承诺书.docx附件4:法学院2021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含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招生复试名单.pdf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1年4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