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2018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和第三方调查结果,对北大2018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行业分布、地区分布、重点领域、出国留学、毕业生求职过程、雇主评价反馈以及就业工作特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说明。
《201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图文版
2018年,北京大学全校毕业生(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共计9603人。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八个显著特点。一是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北京大学校本部就业率为98.81%,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8.03%;硕士生就业率为99.25%;博士生就业率为99.19%。二是就业地区分布多元化基础上去往京外地区就业趋势明显,六成毕业生选择到京外地区就业,特别是到西部和基层地区就业人数继续增加。三是越来越多毕业生投身地方建设,选调生遍布全国29个省区市,人数创历史新高。四是越来越多毕业生投身国防事业,国防军工和部队单位就业人数继续增加。五是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力度增大,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人数84人,实现翻番增长,继续领跑全国高校。六是赴京外创业人数增加,科技型创业和知识密集型创业仍是最主要形式。七是去往世界TOP50高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出国总人数比例增加。八是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高,《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世界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上,北大毕业生就业能力位列全球第19位,蝉联内地高校首位。
2018年,北京大学持续推进北大就业“红绿蓝”三色战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北大学生就业工作不断开辟和扩宽毕业生到国防部门、航天军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国际组织等领域就业渠道。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特别关注了重点领域的就业情况,46.05%的毕业生赴京津冀地区就业,41.03%的毕业生到“一带一路”所涉及地区就业,23.61%的毕业生到“长江经济带”所涉及地区就业;14.49%的毕业生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4名毕业生到部队单位就业,53名毕业生到国防军工领域就业;562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其中457人签约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定向选调生和人才专项引进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北大着力推进“引领未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战略,共有84名学生到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2018年,北京大学就业工作通过“信仰、素养、兴趣、供求”四个匹配形成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有效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年学校共举办940余场企事业单位校园宣讲会,分行业、地域举办50余场大中型就业及实习双选会,超过650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北大就业信息网发布招聘信息,发布岗位信息12万余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北大就业”“北大创业”“北大选调生”等微信平台,逐步完善就业信息定向推送机制,为有意向到京外工作的毕业生建立地域求职微信群,覆盖超过6000人次。学校继续探索建立专业化、全程化、多元化的精准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结合“就•在你身边”职业发展系列活动,分类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全年举办发展教育活动82余场,参加人数近7500人次。
本年度,北京大学首次推出“最暖就业季”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校内老师与校外力量整合、就业中心与各个院系联动的模式,打包推出七项就业指导服务,覆盖各类学生不同层次的求职需求,营造积极向上的求职氛围,共有超过8000人次学生参与活动。
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毕业生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所用时间平均为4.38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27.30份,获得面试邀请12.21个,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95个,就业满意度超过86%,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6%,最大限度实现了学生个体化职业规划需求与用人单位供给的精准对接。
附:《201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