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五方面着力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依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拓展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推动创新、丰富供给;有利于打通隔阻、促进融合。低空经济把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生态、普通特色定制等联在一起,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是推进全面现代化的坚实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释放通用航空的消费潜力”。在新的形势下,应当高度重视培育低空经济,着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低空经济稳步发展,成果丰硕。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后,契合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节拍,全国许多地区“向天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海南五省开展了试点,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的应用场景陆续拓展、航空器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加快推进。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传统通航企业599家,在册航空器3018架,在册通用机场370个;全年共完成飞行117.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9.8%。无人机运营企业1.27万家,全行业注册83.2万架,无人机数量比2020年增长60.9%;无人机实时飞行约3.86亿架次,飞行时长约1668.9万小时。将这种发展势头与我国14亿人的庞大市场和向全面现代化挺进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可以肯定,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前途光明。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虽然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但传统通航产业却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低空经济存在着产业链条较短、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开放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必须从基础环节入手,立足于补短板、固长板实行系统创新,加快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说,应当着力抓好如下五个主要方面:

第一,加强政策法规支撑。良好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目前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应树立系统思维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一体构建。一是抓紧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对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操作方式、政策举措等做出顶层设计,并细分工作事项,明确责任主体。二是探索建立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从实际出发,对特殊区域和特定事项实施必要的财政、金融、土地、准入等政策优惠,同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打造共性技术平台等多种途径支撑低空经济发展。三是围绕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公平竞争、安全运行等主要事项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保障各方合法权益、遏制各种不良行为,当前应抓紧出台无人机管理法规。四是健全低空经济发展的统计体系,加强对投入、产出、盈利等主要指标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成效,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低空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经济活动特别是低空飞行活动的关键载体,应着眼于便捷、智能加以拓展提升。当前低空基础设施的主体是通用机场。在数量上,我国通用机场已超过运输机场,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要在“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应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目前这三类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只占全国226个跑道型通用机场的25%。与此同时,应强化现代技术赋能,提升通用机场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服务品类,提升管理效率。此外,还应通过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协同融资及推行简易化跑道等举措,降低通用机场的建设费用。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应用场景迅速拓展,应合理规划布局,结合通用机场建设和其他适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无人机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

第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应统筹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自主与开放等关系,着眼于激发能量、拓展市场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一是进一步优化低空管理体制,促进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进一步健全低空服务体系,提高低空经济活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三是进一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推动构建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规则、规制、管理,深化与国外相关机构、企业在资源、技术、标准、项目等方面的互利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第四,强化市场开发力度。市场状况决定着低空经济的前途命运。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市场比较窄小,既有体制机制不顺的缘由,也有开发拓展不足的成因。应在推进体制创新的基础上,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入手,以产业拓展、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着力点,不断开拓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在供给侧方面,一是要大力推动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加快融合,逐渐使“低空+”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内容;二是要持续延展产业链条,实现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低空综合服务产业等的同举并发;三是契合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不断拓展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与服务;四是跟踪研判新的技术革命、前沿应用场景塑造等对低空产业发展的引导趋势,提前进行市场布局。在当前,应积极促进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短途运输、私人飞行等业态发展,强化应急、医疗、政务等领域的低空服务。在需求侧方面,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机构与普通人群低空经济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意识或参与欲望;二是降低消费门槛,消除不合理限制,不断优化低空产品与服务消费的政策环境;三是丰富营销手段,增强特色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与舒适性。

第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先进技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不够坚实,不少环节存在“卡脖子”状况。要着眼于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科技攻关,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努力掌握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一方面,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积聚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逐步解决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问题。在这方面,既要坚持自立自强,也要积极推进开放合作,运用适宜的途径引进专利和技术。另一方面,把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发展的比较优势。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目前我国在无人机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需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巩固提升领先优势。科技创新还应致力于促进低空经济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转型是国际大势,更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低空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也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激发消费欲望。要加快推动纯电动、油电混用飞机制造及在低空领域的全面运用,实施通用机场节能降碳改造,推动无人机对燃油类有人机的替代。与此同时,注重低空绿色标准研制,为通用机场建设、电动航空器制造、航油生产与使用、无人机发展、低空短途运输等领域提供行业标准支撑。多管齐下,不断提升低空领域绿色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