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总有奇葩题  >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总有“奇葩题”?

公务员考试为什么总有“奇葩题”?

【奇葩点】题型样式新奇

奇葩题最容易出现在哪个模块?常识肯定一马当先,本来就是大部分考生不太擅长的模块,几乎都是靠蒙。但常规的常识题还是会几个的,就怕遇到这种奇葩的,连下手的地方都找不到。当年多少人看到这题就直接放弃了,这种题型太罕见,再看题目要求,要按照尊卑来排位。每个选项中的人都认不全,这几个人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理都理不清,还是直接放弃吧。

【破解秘钥】利用熟悉的知识排除。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题乍看无从下手,细细分析的话,一点也不奇葩,实质就是认人——辨别图中所给人物的身份。座位的尊贵高低依次为:西>北>南>东。公考通网校认为,人虽然认不全,但可以用排除法去掉错误选项。第一个排除D项,恭亲王奕?地位明显高于李鸿章。B项中的人物也比较熟悉,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爸爸,苏洵不可能坐在东面,因此B项错误。剩下A、C两项,C项,只知道“戚继光”和“张居正”,判断不出来。只能靠A项了,都姓孙,应该是亲戚,名字中间“伯仲叔季”好熟悉,古代兄弟姊妹就是按照这个排序啊,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这么一看,哎呦,顺序正确啊,就选A。

【真题2】题干中给出一套图形,其中有五个图,这五个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下边给出一套图形,从中选出唯一的一项作为保持上边五个图规律性的第六个图( )

【奇葩点】不按常理出牌,摸不清规律

有考生出了考场就开始吐槽:“这是啥奇葩图形推理?看脑袋方向?看手?看胡子?看帽子?我看遍了所有该看的,就是没找到规律,反而看得心烦气躁,明明感觉很简单的,怎么就找不到规律?”近几年的江苏省考几乎都有一道类似这样的图像式图形推理,有动物也有人,跟常规的图形推理完全不一样,这种看上去更简单有趣,也更接地气,但是乍一看就是找不出规律。

【破解秘钥】练就火眼金睛。其实这位考生的思路是对的,出现这种人物图像式的图形推理,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姿势、身体的朝向、发型、衣着、手中是否有物品等。时代教育认为这种题型更偏生活化,我们的思维、观察角度也要跟着改变。本题很简单,看姿势,题干中的古人都是站立的,只有D项中的人是站着的,就是这么简单。还可以看衣着,古人衣服都有黑边袖子,也能选出D项。

【真题3】著名科学家、科学史学家普赖斯提出:如果K代表参与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数,那么这个数字的平方根大致等于为这个领域做出一半贡献的排名在前的那部分人的人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普赖斯观点的是( )

A.某国出版协会统计了本国的期刊,发现与经济有关的期刊大约有150种,所有与经济有关的科研论文中,有一半发表在其中的13种期刊上

B.某县有20万农业人口,统计发现,过去一年全县的粮食总产量中,大约一半粮食产量是由450位左右的种粮大户贡献的

C.某组织统计过去一年全世界公开举办的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发现所有演奏曲目是由大约250位作曲家完成的,其中大约一半的曲目来自于16位作曲家

D.某销售奢侈品的网店过去一年的访问量为10万人次,但去年全部的销售额中,大约一半的销售额是由其中大约300位固定客户提供的

【奇葩点】定义判断?数量关系?傻傻分不清楚

明明是道定义判断题,怎么长的跟学题一样呢?看看这定义中竟然出现了“平方根”,这是什么鬼?加减乘除都快要掰扯不清了,还来“平方根”?再看到每个选项的数字,宝宝内心是崩溃的……直接放弃!

【破解秘钥】淡定!不管题长啥样,它肯定还是个定义判断题,不懂“平方根”也没关系,就用定义判断的做法来解题即可。

定义要点:“参与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数”“这个数字的平方根大致等于为这个领域做出一半贡献的排名在前的那部分人的人数”。A项说的是期刊数目,不是“参与人数”,不符合定义,排除。B、D两项犯了同样的错误,B项,农业人口≠种粮大户,D项,访问网站的人≠购买商品的顾客,这都不是一拨人,参与的领域也不一样,都不符合定义。因此C项正确。不需要计算,跟数学也没啥太大关系,它就是一个定义判断题,不要惧怕它。

这样一分析,就会觉得奇葩题一点都不奇葩,大家可能从来没见过这种考查形式,或者是有的出题角度比较奇怪,导致大家觉得题目很奇葩。奇葩题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只是换了马甲,其本质还是那个题,那个考点,甚至相对于普通题来说还要简单些。万变不离其宗,大家只要复习到位了,考场淡定从容,一定拿下这些奇葩题。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