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其中,地方红色文化所特有的地域亲和优势,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便利的鲜活教材,激活红色基因浸入心扉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强“知”的输入。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感召力,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镌刻着红色记忆、独具特色的地方“红色地标”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有助于思政课教师把晦涩的理论讲明白、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真正学懂弄通。
思政课教师通过讲述当地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深刻揭示百年大党的初心本色、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通过讲述“为有牺牲多壮志”英烈们的故事,让新时代大学生感受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通过把一个个蕴含着红色基因的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烈的故事融入思政教学中,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红色基因,以其厚植理论认识,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学史明理的过程中,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达到增信、崇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铸就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
发挥实践教学深化作用,加强“行”的锻炼。马克思认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列宁说,“活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知”的输入,同时还要在“行”的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使课堂教学成效得到深化和升华。
高效思政教学可以通过走进当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还可以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社会大课堂实践中心、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实践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的理论融入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中,让红色资源的根和魂“活”起来、“融”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生动而丰富的内容、直观多样的感受,检验和解惑、吸收和转化课堂教学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同,培育和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进而引导大学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象化,激发青年学生带着豪情壮志和奋斗激情,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并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实行动,提升思政教学的获得感和实效性。
发挥校园文化浸润作用,加强长效性教育。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红色是我们的底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把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校园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高校可以结合地方红色文化特色,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法,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层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熏陶、渲染、吸引力等作用,引导校园红色基因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建筑设施、文化景观、宣传平台、教学场所等校园场景,把红色基因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融入校园物质文化中,使其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与校园环境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耳、入眼、入脑、印心。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学校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强化顶层设计,各职能部门建章立制、各负其责,各学院热切响应、主动配合,积极构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综合制度体系,通过各举措、各要素、各环节的契合融合,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强大育人价值。
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引导教育。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地方红色文化能否有效融入和灵活运用于高校思政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是关键,通过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教师应善于挖掘和整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抓住其与思政教学目标的契合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身边红色文化,追忆红色历史,感悟红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理想信念只有在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才能坚定、有底气、富有感染力的讲好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教师学识要渊博、理论功底要深厚,通过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过硬的教学能力,灵活运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大量史实、案例等素材,用地方红色文化强化自身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深邃的思想生动化、形象化,引导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引导学生从地方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和披荆斩棘的奋进能量,激发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自强不息,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各地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这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思政教学应通过多途径深入融合与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发挥好教育功能,赋予红色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特色,润物无声地做好学生思想深处的引导、塑造工作,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永葆红色江山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