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1、熟练掌握运动损伤急救方法中的包扎、固定技术及心肺复苏术,能随时应付运动场上的突发损伤事件。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手法和运动疲劳的恢复手法。
3、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二、教学要求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运动实际,讲解运动损伤发生原理、急救处理手段和损伤诊断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演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掌握处理常见伤病的基本技能和手法,提高应对突发损伤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1.采用讲授法讲解体育保健学基本理论。
2.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运动实际,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理、诊断方法、急救处理手段。使教学内容客观、生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操作练习法,练习和掌握处理运动损伤的基本技能与手法。
四、实验内容和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备注
1
止血、包扎
2
验证型
3人/组
必做
2
包扎 固定
2
验证型
3人/组
必做
3
心肺复苏术
2
验证型
3人/组
必做
4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拔火罐
2
验证型
2人/组
必做
5
按摩基本手法(一)
2
验证型
2人/组
必做
6
按摩基本手法(二)
2
验证型
2人/组
必做
7
局部按摩(一)
2
验证型
2人/组
必做
8
局部按摩(二)
2
验证型
2人/组
必做
实验一 止血、包扎
1.实验目的
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人体不同部位损伤的各种包扎方法和应用;不同部位出血的止血方法。
2.实验要求
(1)包扎时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
(2)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不能打在伤口上。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3)指压止血法时一定要找准表浅动脉压迫点的位置。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要在肢体周围垫上软布后再扎止血带。
(4)上肢出血时,止血带要扎在上臂(但不要扎在1/3处);下肢出血时,止血带扎在大腿靠近伤口的近心端。
(5)上肢每隔30min、下肢每隔1h须放松一次止血带,放松时间约2~3min并暂时改用压迫止血法,以免引起肢体缺血而发生坏死,但上止血带的最长时间不宜超过3h。
(6)上了止血带后要留明显的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同时、部位、放松上血带的时间和重上止血带的时间等。
(7)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临时止血后,都应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3.实验内容
(1)间接指按法。
(2)止血带法。
(3)绷带加压 包扎法。
(4)绷带包扎:环行、螺旋形、转折、“8”字包扎。
(5)三角巾包扎:头部、肩部、上臂骨折、前臂骨折。
4.主要仪器设备
绵垫、卷轴绷带、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止血带、软布。
实验二 包扎、固定
1.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运动损伤急救方法的固定技术。
2.实验要求
(1)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
(2)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不能打在伤口上。
(3)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压住前一端的1/2到2/3。
(4)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3.实验内容
(1)胸锁、上臂、前臂、腰部、大小腿骨折的固定。
(2)肩关节脱位的固定。
4.主要仪器设备
骨折夹板、三角巾、卷轴绷带,绵垫、绑带、医用橡皮膏、剪刀等。
实验三 心肺复苏术
1.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2. 实验要求
(1)开放气道行仰头举颌法时,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要颈过伸。
(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否则易造成胃大量充气。
(3)判断有无脉搏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s。
(4)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衡、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也不能忽快忽慢,禁止做猛烈地冲压,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则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5)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特别是肘关节要伸直),不要左右摆动,双手掌要重叠放置,不可交叉放置,按压后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可离开胸骨定位点。
用力不可过猛,以免引起肋骨骨折。
3. 实验内容
(1)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2)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4.主要仪器设备
心肺复苏模型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实验四 运动损伤治疗方法--—拔火罐
1.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物理疗法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实验要求
体位的选择要适当舒适。经络和穴位选择要准确。
操作要准确、动作要灵活,以免烫伤皮肤。
3.实验内容
(1)准备工作:准备好火罐、镊子、棉花球、95%酒精、火柴等必须用品
(2)检查体位是否适当,应拔部位有无妨碍。
(3)根据部位大小选用适宜的火罐 。
4.主要仪器设备
各类火罐、点燃用品、镊子、棉花球、95%酒精、火柴、消炎膏、1%龙胆紫药水、纱布、胶布、人体经络及穴位分布图。
实验五 按摩基本手法(一)
1.实验目的
掌握运动按摩的不同手法及具体应用。
2.实验要求
手法操作时要作到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伤,过轻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因此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作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减。“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均匀”是指推拿过程中变换动作要自然,操作要有节奏而连续,速度不能时快时慢。“持久”是指手法施治时能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深透” 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组织。
3.实验内容
(1)摩擦类手法:推、擦、摩法、
(2)按压类手法:按压、点法、掐法
(3)揉搓类手法:揉法、揉捏法、搓法、滚法等。
4.主要仪器设备
按摩床、介质、穴位挂图及模型。
实验六 按摩基本手法(二)
1.实验目的
掌握运动按摩的不同手法及具体应用。
2.实验要求
手法操作时要作到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伤,过轻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因此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作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减。“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均匀”是指推拿过程中变换动作要自然,操作要有节奏而连续,速度不能时快时慢。“持久”是指手法施治时能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深透” 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组织。
3.实验内容
(1)提拿类手法:拿法、弹筋法、捏脊法、
(2)叩击类手法:叩法、击法、捶法
(3)动摇关节类:抖动法、运拉法、拔伸法等。
4.主要仪器设备
按摩床、介质、穴位挂图及模型。
实验七 局部按摩(一)
1.实验目的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用相宜的一些按摩手法组合起来运用,同时初步了解身
体各个部位的按摩方法。
2.实验要求
操作体位正确,手法选择正确,取穴准确,操作过程合理。
3.实验内容
(1)颈部局部按摩
(2)腰背部按摩 (3)手部和腕关节部位按摩 (4)前臂和肘关节按摩4.主要仪器设备
按摩床、介质、穴位挂图及模型。
实验八 局部按摩(二)
1.实验目的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用相宜的一些按摩手法组合起来运用,同时初步了解身体各个部位的按摩方法。
2.实验要求
操作体位正确,手法选择正确,取穴准确,操作过程合理。
3.实验内容
(1)上臂和肩部按摩 (2)足、踝部按摩 (3)小腿和膝关节按摩 (4)大腿、髋关节与臀部按摩4.主要仪器设备
按摩床、介质、穴位挂图及模型。
五、教材及参考书
1.《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 自编 2001年7月
2.《体育保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组编写
3.《运动医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教材组编写
4.《体育保健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组编写
六、考核方法和评分比例
本课程为考试课。实验成绩由实际操作,实验作业二部分组成。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