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健全高校思政育人体制机制  > 人民论坛网:大思政课

人民论坛网:大思政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担负着引导学生坚守思想阵地的重担,肩负着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重任,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建设学生“精神大厦”的主力军,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否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能否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发扬心有大我、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守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让教师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凝心铸魂、凝魂铸人的根本力量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让“思政力量”在中国教育土壤中生根发芽,让“大思政课”在中国教育事业中发芽结果。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挥棒,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就对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作出了明确指示。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突出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的领头羊作用,统筹兼顾各类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学科评议组等专家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构建结构科学、过程合理、内容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体系。而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协同育人的同时,还有利于推动课程思政自身的完善与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其次,要以育人为导向,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只关注思政的质量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新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在以课程思政的质量为重要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还特别关注课程思政对学生人格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始终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大思政沉浸式课堂”,以满足学生个性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始终以学生的实践效果评价为参考,并以此积极优化和调整思政评价方案,从而构建特色鲜明的评价体系。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课程质量评价以及思政效果评价,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和思政简单相加,而是要让课程与思政在激情碰撞中不断擦出新的火花,通过不断挖掘思政与课程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及结合点,并以此为依据寻找和确立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为系统的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方法,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无论是在内容还是方法上的创新,实现学生专业和人格的统一发展,最终到达“1+1>2”的效果。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

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效提升思政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当教师真正掌握一门课程的学术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才能自然融入思政元素,有效提高课堂效果。而通过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在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制度规范三个方面加以引导,切实解决好教师在面对课程思政时所产生的“愿不愿”“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以及更符合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思政课程。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首先要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也是激励教师的核心所在。客观且公正的绩效评价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与改善,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完善,让教师之间能够产生良性竞争关系,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绩效激励机制,还可以有效激发教师参与思政教学改革的热情,最终实现课堂思政质量的提高。

其次,要着眼于激励政策。激励政策是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且公平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持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能推动思政建设工作顺利落实。这就需要给予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