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提升,筑梦同行
春天,是播撒和希望的季节。这个春天,青年教师联盟综合一组的老师们百花齐放,承担了多项区级公开课、讲座、优质课以及校内视导展示课。她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各自的领域和学科努力着,成长着,收获着。
姑娘们在前期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一次次的磨课和研讨中,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思路,一遍遍改进和精细教学方案。课堂上,她们见证成长的自己,全面展示了教师个人风格和魅力,积极展现了她们焕发出的青春活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01 心理篇 02 道法篇 03 英语篇 04科学篇 )
由于疫情,大多数展示课以录课和线上教研的形式展开。李婷老师亮相了区心理健康展示课;张金莹老师参与了萧山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朱星瑶老师带来了萧山区“美好教育”直播课;孔丹瑶老师在区小学英语中坚教师成长共同体线上教研活动中承担了说课任务。马霞飞老师和王雨蝶老师在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上承担公开展示课。
李婷老师为孩子带来了人际交往能力中,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和陌生人交往。现在的孩子因为家庭学校的安全教育,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去与陌生人交往。但在如今这个社会,与陌生人交往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正常社交的情况下,去和陌生人交往,把这个想法变成可实操的课堂。学生通过节奏操、角色扮演、分享交流等形式,学到了在正常的社交情境下,与陌生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社交能力。
张金莹老师录制了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一课时,本节课重在了解国际组织,知道不同类型的国际组织的作用,感受其重要性。本课遵循儿童学习逻辑,催生价值感知的自然萌发,可视化的合学过程、赋能真实事件引发学生价值思考、催升价值认同。
朱星瑶老师展示的是英语地方课程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堂课。本堂课是对动物类词汇的进一步拓展学习。此前已学过的动物单词有 dog, cat, fish, bird, panda, tiger, elephant, monkey. 本次课学习了新的动物fox, rabbit, lion, giraffe, bear, 这些新的动物有别于之前所学的宠物单词,让学生通过主观判断自觉分类,形成初步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孔丹瑶老师带来“探究主题意义,构建思维课堂”为主题的说课。她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My school calendar 读写课为例,从“解读文本材料,探究主题意义”、“确定教学步骤,构建主题意义”、“巧设教学活动,生成思维课堂”三方面具体阐述。本课亮点在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前期教学设计中,通过思维导图、设置开放性问题、深挖文本等方式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发逻辑性思维,发展批判性思维。
王雨蝶老师展示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第六课《观察土壤》,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多种感官来了解土壤的颜色、气味以及组成成分,通过沉积实验了解土壤颗粒的分类,为后面的土壤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以研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基础上畅所欲言,通过说、记录、做、研讨、辩论、修正原有的观念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马霞飞老师以土壤视频导入,接着让学生猜测土壤里有什么,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再通过控制材料让长时探究活动有序进行,最后以讨论交流记录单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认同、补充、概括的过程中修改自己的记录单,形成班级记录单,逐渐完成由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
在这个春天,在青年教师综合一组,不同学科肩并肩,齐发展,共成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成长的背后是漫长的磨砺和重重考验,相信她们定能过五关斩六将,会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善于总结与反思,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奔跑,一路欢歌!
反思总结,促君成长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它能让教师成长成为一种自觉。当教师进入反思时,他/她会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借助反思,教师可以对教育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实践,并会主动寻找新的思想与策略来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
教后反思,它具有批判性,一方面可以让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总结和评价能力。这种带有研究性质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拥有了双重角色: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就让教师的教育生命不会停滞不前,成长也就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必然。
在综合一组,老师们上完每一堂公开课后都自我反思,或记录感想,或系统成文。
张金莹老师:
从接到比赛通知直至赛前,在师傅和各位道德与法治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教学目标反复斟酌,确保走对路;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让学生走好路。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始终做到眼中有学生,顺势而教。在教师语言这方面,每一句话都需要斟酌,前后衔接、呼应,提问过程中需要精准简练。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细抠和优化,一环接一环的教学过程,根据学情的充分预设,反复的模拟、试教,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收放自如,教学目标真实落地!完美的课一直在路上,这节课再细究,也能不断优化。
这次上课的经历让我收获很多,也有很多的感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英语词汇很有限,所要上的内容相对较难。一开始我很担心孩子们是否能将课堂的效果呈现出来。但是在经过多次磨课和教案的修改后,我对孩子们的能力和掌握状况也越来越清楚,知道哪些环节需要做多点的铺垫。我从一开始的慌张、时间不够、评价语太简单等问题上一步步改进,在最后的呈现中,总体来讲还是比较满意的,教研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今后在让学生朗读的时候尽量是一个一个读,这样更能帮助纠正他们的语音。环节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再紧密一些,使课堂更加流畅和精彩。
朱星瑶老师:
孔丹瑶老师:
这学期,很幸运能加入到中坚成长共同体中。在这里,我们以团队的力量共同前行。和其他学校英语教师组队前行,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尤为珍惜。协调时间和课务,参与共同研讨、磨课的过程虽然繁琐不易,但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吸收的机会,每一次跨校研讨,我都报以学习的态度前行,收获知识而归。组内活动中,我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正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良,学生的所学所获不断加深。从课堂教学到说课,教师个人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正在逐步增强。
拿到课题,先是一遍遍翻阅课本、教材解析,了解、理解、捋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实话说,一开始思绪真的很乱,后来细细钻研了骆琳倩老师的公开课后开始变得明朗。
《观察土壤》作为一节观察课,我首先思考了自己需要做哪几个实验探究,解决好实验材料后,再次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一开始的思路到最终的公开课一共改了三版,第一版因为受骆琳倩老师的影响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究土壤的颗粒大小上,后来经过陈特的指导将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观察土壤的成分。最终结合马霞飞老师的公开课,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再次修改我的教学设计,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师生共同研讨土壤中有什么上去。对于我来说,开放式的教学环节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个环节都充满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初敲定这个方案时内心是有些惶惶不安的,经过和科学组小伙伴一次次的随机挑选不同学生的记录单模拟,从万种解题答案中找出可以应万变的解题思路。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在这节课中,这个教学环节是对我教学能力提升最大、最有帮助的。
王雨蝶老师:
马霞飞老师:
磨了两次课到最终录像课的生成,可以说也是我的一次深入学习。以结果来看,录像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导入时间太长,信息量巨大的视频导入是否有必要或是否有效;暴露前概念过程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板书学生的猜想,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去写猜想;有些环节诸如强调填写记录单信息,是没有必要的,学生拿到记录单填写基本信息是自然而然的事;一直询问学生“土壤中有什么“是没有必要的,汇报交流时只需开头问一次,总结时再问一次,这之间学生能根据记录单顺其自然地汇报下去,我只需适时引导与追问;在研讨过程中还是缺乏充分的辩论,这与我课堂把握还不够从容自然有关。还需再接再厉!
李婷
老师:
如果把磨课比喻成一项技艺,那一节课的打磨就好似由粗糙的矿石变成光亮的宝石的过程,虽然过程道阻且长,但等到量变到质变的那天,终会是风雨过后见彩虹,而自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