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退学道路的人正在增多。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硕博)主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而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每四个研究生中就有一个没有按期毕业。这其中包括延毕,也自然包括退学。
在考研即上岸的当下,退学不免被视为一种失败:一纸毕业证是最终成就的证明,凡事只看结果,考研难,读研也难,中途退出,那就是一败涂地。
可对这篇稿件中的主人公来说,他们主动退学,逆流而行,也是及时止损。
文|饶富英
编辑|张瑞
来源|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guyulab)
腾讯新闻内容出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退学的研究生们
一个月前,以安回了趟初中的母校。那是一所很普通的乡镇学校,每届考上名校的学生不会超过五个。在樱花树下,她看见校门口「荣誉校友」的宣传栏上贴着自己的名字和图片,那是三年前贴上去的,作为从双非本科考上985研究生的优秀学姐,她被视为母校的骄傲、学弟学妹们的榜样。
她站在那,心想:看起来真光鲜啊。
但没几个人知道,她已经退学一年多,离开了北京,甚至已经换了好几份工作。连她的母亲都不知道。
图源视觉中国上一个冬天,以安选择退学。她红着眼眶从导师办公室走出来,那天北京是一个雾蒙蒙的阴天,就和她的心情一样。几天后,她前往川西,试图通过旅行忘却生活中的一地鸡毛。她在雪山上大喊:「从明天起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同样选择退学的还有浩宇。研一结束,他从一所211大学退学。如今是他上班的第八个月。他从没加过班,离开学校后,「不内卷」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
每逢周末,他会去山上徒步、去参观展览、去图书馆看书,和朋友们见面,有的时候他会坐三个半小时的高铁回老家,陪陪家里的两只小猫。八个月前他的生活和现在截然相反。他被困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每周开着令人痛苦的组会,晚上时常失眠,他一度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无望。当他拿着盖满学校各大部门印章的研究生离校手续单走出行政办公楼,他感到莫名的高兴,退学于他而言,不是沉重的事,是一种解脱和自由。
走上退学道路的人正在增多。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硕博)主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而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每四个研究生中就有一个没有按期毕业。这其中包括延毕,也自然包括退学。
在考研即上岸的当下,退学不免被视为一种失败:一纸毕业证是最终成就的证明,凡事只看结果,考研难,读研也难,中途退出,那就是一败涂地。
可对这篇稿件中的主人公来说,他们主动退学,逆流而行,也是及时止损。
读研后确诊抑郁症的南舒也已退学。她不再在夜里崩溃大哭,情绪也开始恢复稳定,「我真的感到如释重负,路边的树木、清晨的空气、夜晚的路灯都让我觉得无比美好。」临走前她请同门吃饭,师兄安慰她:在这里呆过之后,给你带来唯一的好处就是,以后工作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和这里相比,再大的困难也不过如此了。
她看着满脸疲态的同门,内心百感交集:「希望大家顺利毕业吧,但我要先走一步去探索世界探索自我了。」
2023年12月24日,新的一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始,一个退学生在社交账号上更新了一条帖子,或许写出了许多选择研究生退学的年轻人的心声:「我从未后悔当初做出退学的决定,庆幸自己可以从原本既定的社会节奏中脱离出来,开始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
在「研究生退学」超话里,有着102万名「学渣」,超话里每天都有新加入的研究生。大家面临的状况都很一致:无外乎是论文写不出来、导师不给予指导、学习压力大,担心自己无法顺利毕业等。面临同样困境的一群人在超话里互相抱团取暖,大家都叫嚷着要退学,真正退的却是少数。很偶尔的,会刷到一条「我终于退学成功」的帖子,网友在底下纷纷评论:「恭喜脱离苦海!」
研究生退学超话
每一个退学的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原因,但如果回溯退学的种子,往往在考研之际就种下了。
本科毕业那年,浩宇的三十位同学中只有三四个人选择了找工作,其他人都投身到了考研中。他曾考虑过找工作,但是本科期间连找实习都不太顺利,为了逃避就业,他选择了读研。
既然是「为了读研而读研」,他也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索性就继续考本校。难度要低很多,他也确实上岸了。彼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主动退学。
南舒读研的初衷也很简单,她自己描述为「纯跟风,很盲目地考研」。南舒学的是化学工程专业,毕业那年身边人都在考研,她就跟着大家一起考了。一志愿报考的是北京的某985高校,最后由于分数差距过大未上岸,南舒对调剂无意,父母却劝她尝试调剂,告诉她有书读就行。于是她投递了西南地区一所211学校。面试结果出来排名第7,一共只要6个人,她觉得没机会了。出乎意料的是,排在她前面的两名学生放弃了录取资格,她顺位排到了第五,被成功录取。
「中间其实有好几次机会我可以拒绝读这个研究生的,一切都是半推半就半靠运气往下走,越往后我其实是越不想读这个研了。」这些难以名状的巧合似乎都为她后来的退学奠定了基础。
2020年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在考研动机调查中,「想晚些步入社会」「受他人影响」而考研的人近40%,而出于「对学术研究感兴趣」选择读研的学生比例不到20%。我们见多了媒体上「全班考研」「全宿舍考研」的胜景。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从众效应」的证明:许多考生对自身缺乏清晰定位和职业规划,只是被「裹挟」到考研中,盲目从众、被动向前,这也是部分成功「上岸」的研究生极易陷入迷惘、徘徊等消极情绪的重要原因。
在一篇名为《硕士生退学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的论文中,作者将读研的动机划分为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学生受「文凭价值、逃避就业、盲目跟风和父母期待」等外在因素的驱动,是自主性较弱的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自身科研兴趣主动选择读研。研究发现,缺少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会更容易产生退学意向。
和跟风考研的人不一样,以安的选择是为了弥补18岁高考的遗憾。临近大四时,她确定要从双非跨考985高校的「电影戏剧与编剧」专业。早上六点半,舍友还在睡觉,她轻手轻脚下床,去宿舍走廊里安静的角落背书,等舍友醒了后再回去洗漱。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坚持在图书馆学习一整天,晚上回去后也还会再看会儿书,如此生活她坚持了近一年。但是回忆起备考的那段时光,她提及最多的却是「幸福」二字。她说当时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学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她享受知识灌入大脑的那一刻感觉,也沉迷于学习时感受到的心流体验,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很美妙。
同专业的其他人要么家里已经安排了工作,要么对学历也没有太高的追求,最后一个班考研的不到十个人,她成为了本专业为数不多考研的人里唯一一个考上985高校的。成绩出来那天,她内心有一颗理想的种子萌芽,她想着研究生读完继续读博士,未来成为一名高校老师,空闲时写写剧本,参与电影的制作。至少在上岸的那个时刻,喜悦的心情盖过一切,她对读研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困在围城里
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在2022年底发布的全球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在来自世界各地的3253名接受采访的研究生里,超半数的人表示自己存在潜在焦虑和抑郁的倾向。其中33%的受访者称,已经接受过因学业而导致的焦虑抑郁的心理治疗。读研后抑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搜索「研究生抑郁」,成百上千条帖子映入眼帘,考上研的喜悦很快被读研沉重的学业压力冲淡,每个人都在为如何顺利毕业、如何找到工作而焦虑。
去年9月,一篇名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论文走红网络。这篇论文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导师掌握着学生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的「生杀大权」,每一名上岸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选上一位负责、优秀、和自己相契合的导师,但很多时候看的其实是运气。在知乎「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学」的话题中,对于想退学的原因,研究生们提到的一个高频词是「导师」。
入学后,南舒的导师给她布置了一个非常小众的课题,做的研究和其他几位同门都不一样。实验遇到了瓶颈,她向导师求助,导师却坚持这个课题非常简单,需要她自己去攻克,「做不出来就是你能力不行。」组内资源匮乏,缺乏做实验的仪器,三天两头要向其他老师借实验器械不说,遇到关卡了也无法求助老师和同学,南舒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图源视觉中国南舒的导师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对评职晋升有着很高的追求,这种追求落到学生头上,就成了灾难。导师要求他门下的所有学生,毕业前需要在SCI一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