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系统性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地构建产品?关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产品机会、产品商业化、产品验证等维度切入解读,一起来看看,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这样一个“反常”的情况:
我们平时接触的产品基本是成功的产品,而当我们自己开发一款产品时却往往以失败告终…
有幸参与开发一款成功的产品似乎比中彩票还要难。
因此,我们或许很容易产生一些产品的“念头”,但我们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产品的能力。
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我希望通过理性找到构建产品的系统性方法。
一、产品是什么1. 产品的定义产品的本质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能够解决一类人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比如,橡皮为了解决用铅笔写错字的问题,电话是为了实现远距离通信。
为了定义好自己的产品,我们可以尝试回答以下3个问题:
1)我在为谁解决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多样化,一款产品注定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群的问题。
比如电灯可以分为专门为办公人群服务的台灯,为夜晚出行人群服务的路灯。辅助驾驶主要是为了长途驾驶或堵车人群提供的,而非科技发烧友或新手小白。再比如汽车租赁主要是为了年轻打工族提供的,并且这群人多为单身男性,他们常分布在深圳的城中村、北京的天通苑这些地方。
我们在定义用户是谁的时候经常犯两个错误:
一个是贪多求全。盲目为大范围的群体服务,这导致人群的精准度不够,画像模糊,比如有车企标榜自己的用户为“技术发烧友,自我至上者,时尚追风人”,但看到这样的用户画像我们无法立马想到身边符合定义的的用户,也就不是一个好的用户画像。第二是过于狭窄。常见的有各种兴趣社群APP,如跑步社群、摩托社群等。由于用户数量有限,最终很可能无法支撑起产品的商业化。如何判断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用户画像呢?
你可以将用户画像的描述讲给身边人听,如果他们能够立马想到很多这样的人群,那就说明你的画像很可能是正确的。
2)我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这里的要求是把问题具体化,我们先来看看汽车之家的李想是怎么做的:
李想说汽车之家具体解决的问题就是”为打算买车的人提供有助于购车决策的信息”,十分简单明了。而为了满足对问题的定义,汽车之家在内容的选材上就摒弃了美女模特拉力赛等内容,转而进行相对严肃的内容创作,最终获得市场竞争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常见的错误是把问题的范围定义的过大,最终影响产品资源的投入。比如辅助驾驶主要是为了解决司机长途驾驶疲劳和堵车疲劳的问题,那么只需要在自动巡航和自动跟车两个功能做到极致就可以了,而无需在自动进匝道、掉头等功能上进行大量投入。反之则可能会花费大量的资源,甚至失去市场的先机。
3)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解决方案的首要目标是找到决定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维度。
我们先回到汽车之家的案例,既然李想说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买车用户提供决策信息,那就主要围绕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维度进行内容选题就可以了,具体包括品牌、价格、车型、能源类型、舒适度等;
再举一个链家的案例。左晖说链家要解决地产销售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于是他的产品就从保证房源真实性和实现公平的销售激励2个关键维度进行构建。最终成功建立起来以真房源数据库和以ACN网络为核心的的产品。
产品核心维度的洞察很考验一个产品操盘手的经验和能力。尤其对于一个创新产品而言,能否抓住产品方案的关键维度往往决定生死存亡。大厂有绝佳的资源和人力,却很多时候无法战胜创业公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职业经理人在关键维度的洞察力很可能不如身经百战的小公司创始人。
2. 好产品的定义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而好产品是比较出来的。即跟原有的问题解决方案比,新的产品体验能否实现超越。
比如,对开车这件事,原有的解决方案是人工开,而驾驶疲劳是人工驾驶很明显的痛点;辅助驾驶的出现,就为开车这件事提供了更加轻松的解决方案。如果辅助驾驶对人工驾驶做到了很高的替代率,就是一款好的产品。
再比如,汽车行业都喜欢宣传百公里加速度。可是主打家庭用车的理想汽车,却刻意把加速度放到5秒以上,目的就是给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