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互联网内容审核员机器背后的打工人  > 李公明|一周书记:屏幕背后的……阴影与“幕后之人”

李公明|一周书记:屏幕背后的……阴影与“幕后之人”

《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美]莎拉·罗伯茨著,罗文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3年5月出版,248页,68.00元

美国学者莎拉·罗伯茨(Sarah T. Roberts)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先锋研究者”,她在2010-2018年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持续展开了对互联网公司中的商业性内容审核员群体的工作状况及生存环境的访谈调查与实例研究,《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原书名Behind the Screen:Content Moderation in the Shadows of Social Media,2019)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互联网田野调查与社会学研究的专著。作者的调查对象与研究主题指向全球性的商业化社交媒体的内容审核运作:针对互联网上日益巨量而良莠混杂的内容,商业性内容审核是必要的工作,因此互联网公司要雇用数以百万计的内容审核员评估社交平台用户上传的信息,筛选和删除、暴力、仇恨言论等不良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工作群体一直隐身于幕后,其游离于社会、薪资低微、劳累过度、精神创伤等生存状况亦一直未能引起社会关注与疗救。莎拉·罗伯茨克服了互联网公司保密协议、地域限制等重重困难,对从硅谷到菲律宾、从专业审核公司到主要社交媒体的一线员工进行了深度采访,全面考察、分析了互联网商业性内容审核工作的不同类型(短期合同工、专业公司、外包、零工)及作为“幕后之人”的审核员群体的工作与生存状况,同时也对内容审核与相关政策争议、对现实影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打开了一扇了解内容审核这一晦暗不明世界的窗口。……是数字经济这一关键领域的权威著作,必将影响未来几年的政策和研究。”联合国特别报告员大卫·凯依(David Kaye)对该书的这一评语是客观、中肯的。

原著书名是Behind the Screen:Content Moderation in the Shadows of Social Media,其中的content moderation(内容审核)在措词上值得注意,因为moderation原意是“适度;节制”,用来表达“审核”之意不太常见。就此我和一位青年学子、留美的法律博士讨论过,他认为这种用法的确不太常见,Moderation在英式英语中有考试、资格审核的意思;而常用的censorship(审查)不好听,带有负面含义,因此换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这是互联网公司老板喜欢听的。我想起作者在序言中谈到需要创造一个描述性的词汇,最终决定使用“commercial content moderation”(商业性内容审核)来指代这种工作和现象。(2页)原著书名直译是“屏幕背后:社交媒体阴影下的内容节制”,该书中译本译作“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强调了“人”无疑是更符合原著的研究宗旨;另外把content moderation译作“内容审核”更是对的,把被moderation淡化的“审查”之意还原出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中文语境中的“审核”还是与“审查”不同,而在用户上网语境中显然是“审查”更接地气。这样看起来,无论原著还是译本都在书名的用词上有所推敲,都有一种moderation的考虑。再看看原书与中译本的封面设计,显然在设计构思上有很大差异。原书封面是一幅双手紧紧捂着脸的头像照片,设计者的意念是突出被遮蔽的“内容审核员”群体,这当然也符合原著的研究主旨。问题是如果只看封面就看不出是有关互联网的用户与审核。中译本的封面设计则不但有鲜明的键盘感,而且在这个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界面——亲密互动或短兵相接的空间中,突出了“delete”(删除),标示出隐藏在某地的 “幕后之人”每天、每分钟最基本的职责,是用户与平台之间最接地气的符号之一。应该说,中译本的封面设计更有互联网平台与用户的视觉符号感,也更符合跨文化的阅读语境和读者的在地经验。

原著封面

作者在“序言”中说,“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揭开这层面纱,将审核员和他们的工作公之于世,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