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周 坚 杨勇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周 坚 杨勇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日益交融的新趋向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不断加速衔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导向,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更加注重与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坚持把教育服务创新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量,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重大成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立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产业的贯通融合,更加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在培育高端人才、致力科技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变革;加速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高校在政策指引下,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四个面向”,科技工作更加注重发挥教育、人才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教育、人才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上将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深度融合,深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教育、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更加突出强调高校要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十年来,高校获得67%的国家自然科学奖、72%的国家技术发明奖,集聚了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源。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才工作更加注重培养造就创新拔尖人才和战略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瞄准国家需求,发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优势,《中国制造2025》指出,“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先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工程硕博士教育改革,切实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培养急需的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我国的人才类型、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强调评价重点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思维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一系列强国建设目标,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定位,高校应以“三位一体”战略思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项工作,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进教育教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中坚力量,要以系统观念整体推进教育教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制度和治理体系变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厚植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沃土。要致力于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创新平台体系,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方略,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为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其将立足能源电力特色,“三位一体”构建学科专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和战略新兴学科发展,构建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等本硕博一体化学科链条,深入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新工科”建设,培养造就大批支撑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基础,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立项建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化”水平,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等共引、共育、共用“高精尖缺”人才和各类高端人才,建立灵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内在联系和核心聚力。教育、科技、人才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战略支撑,也要以共同的目标追求强化内在联系、汇聚发展合力。高等教育要坚持“四个服务”导向,将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着力点汇聚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来。科技创新要聚焦国家战略重点发力,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模式、资源配置要转向有利于科技创新上来。人才工作要以国家战略部署为牵引,把重心放在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上,着力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人才。华北电力大学将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科研攻关布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布局,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坚持改革创新,在深度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融通。要持续推动教育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同向聚合、协同发展。加快搭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践载体,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深度融合,有效整合行业资源、校内资源,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堵点。加大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以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推进校企联合科技攻关,推动学校内部科技创新与教学紧密结合,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支撑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促进学校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数字技术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和科研模式变革。华北电力大学将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围绕能源电力行业所需,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联盟等产教融合平台,深入推进“一企一策一平台”点对点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与特大型能源电力央企的实质性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师资培育,推进办学模式、科研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双提升,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周坚,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杨勇平,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原载2023年第1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编辑:王弘扬

策划:唐景莉

统筹:万玉凤

监制:黄 蔚

制作:王惠英

请点击上方图中二维码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