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意义对每个人都不同,对每个阶段的自己也不同。不管在哪里,我都希望不要止步于这种认识,而要不断地接触广阔的世界和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成为简单而强大的人。
@苏菲:
学会对自己负责。
很多知友都是以“出国能锻炼一个人的独立性”这个中心思想来说的。可留学这件事需要的,有哪里仅仅是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找房子,准备考试,面对病痛那么简单?在一个人际关系、社会认知都被清零的环境里,你如何克服懒惰,只靠自己找寻方向并且活下去,留学其实是这样一个课题。
有的人抱着毕业回国的想法,在中国人圈里,吃得开,平时会自己买买菜办个手续也就够了。
有的人不仅做到了以上,还在学校里广交好友,和当地的外国人交流,想法改了,眼界开了。
有的人不仅做到了以上,还要留在那个国家,全凭一己之力去认识当地的职业人士,找工作,去规划自己在这个国家的未来。
有的人不仅做到了以上,更要去改变那个社会,他们创业,创办组织,创造出了这个国家本没有的东西。
以上这些人,并没有什么优劣,只不过是各自的需求与选择而已。但毫无疑问,我会无比尊敬后者。
偶尔回国,听闻家乡那边,找工作、婚姻、买房皆由父母包办的故事,不禁感叹出国与在国内生活差异之大。对于留学生来说,父母除了提供钱财,能帮忙的其他事情非常之少。你是自己一个人面对着这个庞大又复杂的世界。
很多机会,不会有人通知你,只能靠你自己去掌握。一个聚会,你不去主动认识人,也不要抱怨为什么人家事事都办得成你却朋友甚少。你的礼仪不到位,改不掉迟到的毛病,就别怪自己得不到工作机会让别人抢先。不要还玩在父母怀里任性的那一套,每个人都在外面奋斗,大家会互相扶持,但必须记住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的幼稚无限买单。
因此很多在国内依赖性较强的人,留学之后也许往往会有很多不理解的事情。很多在国内挺正常的人,到了国外突然变成了“极品”。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环境更严苛了,这消耗了太多人的体力和精神力。不主动去做,就会被淘汰。不主动进步,就会得不到左右自己将来的力量。
可与此同时,付出责任,你获得的是“自由”。你可以决定自己未来的走向并为之努力。在国外,混得好和混得不好不开心的留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否能主动去克服自己的不足,主动去想,去追求新的东西。累吗?当然累,但是那些过着累而充实日子的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拍着胸脯,告诉你他有多么不愿离开这样的生活,并且以此为傲。
这是我从留学生活中所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山羊月:
英国半夜十二点半,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寝室,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不知是否是造化弄人,今天和两个英国朋友进行了两场对话,听到了两个故事。冥冥中,它们竟然有着一种让我不寒而栗的联系,而这种联系背后,是太多太多难以言说的复杂,让我久久回味,最后只留下一声长叹。
两个故事,主角都是在英国的留学生。
第一个朋友和我谈起了她作为老师参与 A学校针对国际学生的英语「学前课程」(pre-sessional course)的经历。这几年英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招生的名额限制被取消,各类政府资助开始缩水,因此学校想法设法录取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一个常见的手法是先给那些雅思成绩不达标的学生们发派 有条件录取通知书(conditional offer),然后鼓励他们参加学校自己组织的英文「学前课程」,理论上只要通过这个课程就相当于满足了英语的标准,可以换取 无条件录取通知书(unconditonal offer)。当然,这个课程本身也是收费的,大概是2000到3000磅不等,相当于让学校多了一条创收的途径。
我朋友谈到了一些学前班的内幕:其实只要参加学前班基本都会让你通过考试,每次只会象征性的刷掉两三个人。但他们自己非常清楚,其实学前班的教学根本无法弥补语言上的缺陷。她一次遇到了一个中国女孩,连基本的英文段落都无法理解,于是她就劝这个女孩不要继续硕士课程了,因为她知道她一定会失败的。但是这个中国女孩说,如果她现在放弃回国,家人一定不会原谅她。我的朋友当时非常震惊——明明就是能力不够,为什么无法原谅?
后来这个女孩竟然通过了考试,进入了硕士学习阶段,一年之后,悲剧的挂了。我的朋友又去和她谈心说不要灰心,可以再读一年,那个中国女孩却说,这一年已经花光了父母所有的积蓄,家里无法再供她读书了。于是,她仅仅拿着一个结业证书回国了。
我朋友至今仍牵挂着这个女孩,认为她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的牺牲品。也许她还会继续挂着海归的身份在国内就业,用一辈子时间心虚地掩饰着自己这段耻辱且一无所获的留学经历;或者她也许能凭借着这样的身份干出成绩,混的风生水起也说不定。种种可能,有好有坏,但唯一的现实却是:一年前,无知的她来到英国,不该开始却强行开始了一段学业;一年之后,仍然无知的她回到中国,不该结束却强行结束了一段学业。
这个故事,不算快乐,但也不算太过忧伤——毕竟她也算是经历了一年英国的大学教育。而第二个故事,恰恰就是关于英国的大学教育。
我第二个朋友在B学校教书,他谈到了他们学校最近开除的一个高级讲师。这个高级讲师是地道的英国本地人,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之前被委以重任,教授本科和硕士课程。
直到几年之后,有学生投诉这位老师完全是照本宣科,甚至有的题目答案错了他也照着错误的答案批改作业。中间又经历了很多政治把戏,最后学校开始调查,结果后来发现这位仁兄的学历是高中,连大学学历都没有,其简历上罗列的工作经历全部都是造假。学校为了息事宁人,以最快的速度开除了他。
我听了之后问:『你们这样已经是诈骗了!尤其对国际学生来说太残酷了!他们有的花费了家长一生的积蓄来英国接受教育,结果竟然被一个高中毕业生糊弄?』
我朋友说:『其实学院的很多老师都知道他的情况,但是谁都没有说出来,这哥们有人罩着,谁也不愿意惹麻烦。』
我那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只是想着,这些留学生太可悲了,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这一年的青春和金钱白白浪费在了这么一个老师手上,他们永远不知道他们被彻彻底底的忽悠了,他们也许拿了学位,但是他们真的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吗?
此时,再回头看看那个中国女孩的故事,谁能保证她说接受的教育没有水分?而最令我不寒而栗的是,即便她接受的教育充满了水分,她自己知道吗?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如同这些栽在这位高中毕业生骗子老师手上的留学生们。
至此,两个故事告于段落,我的内心却激荡着某种情绪:我们看过那么多那么多励志的故事,但是一旦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所有的这些故事的意义全部化为乌有。他们所经历的,也许仅仅是那百分之一的不幸,但是对于他们自己,却是真真切切的百分之一百的悲剧。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他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当然,我们可以努力考取优秀的大学,尽最大的努力规避这样的风险,但我们自己的安全,无法代表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安全。我们可以在精英的大学里谈论留学的种种好处,却仍然有这么一些学生,被一层留学的光环说误导,真正可以说是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更进一步,太多中国的留学生和留学生的家长,被留学两个字的流光溢彩所迷惑,却忽略了其背后冷酷的现实:你在中国操着中文都学不好,凭什么以为你到了国外就能学好?更进一步,在中国你至少能基本判断老师的水平,到了国外你也许被忽悠了也不自知。很多留学生出了国,就将自己依托给了所谓先进的教育体制,却恰恰忽视了自己所该付出努力,他们以为一个国外的环境就能够改变自己——天方夜谭。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现实:留学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让平庸的人更加平庸——却被一纸文凭包装成了不那么平庸的模样。
我们永远也不能寄希望于留学这个光环本身去改变自己的人生——留学本身的意义,也许仅仅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个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
@圭多达莱佐:
你可能会得到很多东西,也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
你可能会找到自我,也可能会失去自我。
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但你也可能觉得世界并不是越大越好。
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也许这种不确定就是它的意义。
人生的得与失都是守恒的。你在国外获得多少东西,同时也就失去了国内很多东西。
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问你还要不要出国留学,你可能仍然会选择出国。因为你知道,这就是你的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你的选择,就是你与这个世界的缘分。
内容来源于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