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医学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一级学科代码:1010)

医学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一级学科代码:1010)

为加强医学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和规范性,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的文件精神,提高我院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加大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新乡医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经济区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目标,培养符合现代化医疗卫生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按照思想道德素养、岗位胜任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如下: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规范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践行学术诚信。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热点。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能从事专业技术应用方法、范围的研究,特别是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研究。

(四)具有承担本学科助教和助研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能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六)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研究方向

医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五个研究方向,具体如下:

(一)医学检验技术:新型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分子免疫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技术、分子诊断技术、临床输血技术。

(二)医学影像技术:脑功能影像分析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分析、放射治疗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

(三)临床营养学:营养与代谢性疾病、老年疾病营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营养治疗、肠内外营养液配置技术。

(四)病理学技术:常规病理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分子病理技术。

(五)康复治疗技术:骨关节软组织急慢性疼痛的基础及康复治疗、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病及临床康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医中药在康复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学分制;延迟毕业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间为半年,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含论文工作)等不低于二年半。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为主、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法,政治理论学习和日常的思想教育相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

(一)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等方式,对研究生的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进行培养。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含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活动安排等)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位论文研究与工作计划),在新生入学后的2个月内完成。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分类培养,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研究生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调整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报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

(二)实行校院两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校院两级配备专人(或兼职)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分会)的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所有课程70分及以上为及格,记录相应学分,必须在毕业前至少修满20.0学分,原则上所有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完成。(具体培养项目学分说明详见附表1,课程设置详见附表2)

公共必修课:共3门课,8.0学分,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期统一组织开设,要求必须修满。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需选修4-8门,8.0-12.0 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需在第一学年完成。导师和学生根据研究方向,需突出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的需求。

(三)选修课:需修满4.0学分,原则上需在第一学期完成。从各二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下选择。

六、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技能训练及科研工作期间,必须参与不少于10次的学术活动(校级及以上学术活动不少于3次,主讲2次及以上学术报告,参加校外学术活动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生须认真填写《新乡医学院研究生科技学术活动手册》。校级的学术活动由研究生处认定,各培养单位的学术活动由各培养单位认定,考核成绩分为合格或不合格,经所在培养单位审核后,合格者可获得3.0学分。

七、教学实践

研究生必须参加教学实践,由导师所在教研室(科室)组织安排。研究生可承担相关学科本科生的实验课程或作为助教辅导学生的实验内容。研究生如承担课程,需参加所在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并进行相关实验课的预试讲。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表达能力、讲授方式、教授深度等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行本科生实验课的讲授,并将研究生纳入到青年教师队伍统一管理。教学实践经所在培养单位的教研室(科室)考评合格后,可获得1.0学分。教学日历等资料由培养单位保存备案。教学实践需在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

八、科研实践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要求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专业技能及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三年培训,基本能独立思考、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科研实践考评需进行学术成果量化,具体见《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管理暂行规定》,考评不合格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可获得6.0学分。

九、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对研究生在校两年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参加学术活动等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考核。中期考核的对象包括所有专业二年级在校研究生。第四学期由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负责全面考核工作,需填写《新乡医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研究生处抽查监督。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

十、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研究、写作和学位申请过程中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论文内容应以自己获得的第一手实验数据或调查资料等为基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学术规范规定。(具体要求见《新乡医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一)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调查及预实验后,确定论文选题。要求研究生在此期间掌握本专业有关专业技能及从事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具有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选题领域:一般应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选题,所选课题原则上与本学科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课题要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对某个学科方向或技术领域有所推动。

(二)开题报告

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确定选题并举行开题报告。研究生应详细填写《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须有详细记录,由各单位组织专家组对课题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议。

(三)实验记录

研究生使用统一规格的实验记录本,如实详细记录实验的全部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原始实验记录用黑色水笔或钢笔填写。提交毕业学位论文时一并提交至研究生处存档,具体参照《新乡医学院实验记录规范要求》。

(四)论文工作阶段考核报告

论文工作开启后,各培养单位需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制度,每学期至少举行2次研究生论文工作阶段报告会,研究生要在科室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况,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计划等。此项工作应有详细记录。

(五)论文结题与答辩

学位论文必须于第六学期三月底前结题完成初稿,撰写格式依据《新乡医学院研究生论文撰写要求》规定。论文完成后,经学校组织的论文初审,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2/3及以上专家同意方得通过。

十一、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的培养的重要环节,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始终。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指导和行政管理,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切实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研究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硕士研究生应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教研室(科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在年度考评中,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政治表现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

十二、学位授予

按照《新乡医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研究生在完成全部培养环节,课程考试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并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后(按照《新乡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管理暂行规定》执行),向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学位申请,经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授予学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