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周亭

本研究从传播强度、传播速度、传播热度以及传播广度四个维度建构国际传播力分析框架,对CGTN、CNN和BBC涉及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效力展开对比分析,认为CGTN在报道的速度和内容生产能力上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但仍需加强传播平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议程设置效力。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在国际舆论场上,各国媒体一方面报道本国疫情的发展态势,分享知识和经验,促成政府间和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互助;另一方面也通过各自设置的议题和精心凝练的话语方式讲述抗击疫情的故事,争取有利于己的国际舆论环境。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作为多语种、国际化的融媒体平台,近年来在中国的国际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通过对CGTN、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有关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比较研究,试图对CGTN的国际传播力进行评估和定位,考察CGTN在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道时的国际议程设置效力,以及相较于国际一流媒体的已有优势和提升空间。

一、对国际传播力评估研究的回顾

国际传播力评估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2002年,刘继南等在《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一书中较早界定了国际传播力,认为“国际传播力是一国所具有的传播能力与效力在国际领域里的总体体现。国际传播能力主要以从事国际传播事业的机构数目、基础设施情况、人员的配备和相关培训等来考量,国际传播效力则表现为国家所收获的国际传播效果,如受众数量、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知程度、国内外舆论导向的力度等。”“国际传播的能力与效力”这一内涵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刘肖将国际传媒所具有的现实能力划为国际传播能力,将一国媒体经过长期的国际传播实践而内在产生并逐渐积淀起来的实际效果归为国际传播效力。吴立斌提出国际传播活动由信息的采集、制作、发布、接收、反馈组成,前三个阶段属于国际传播能力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国际传播效力范畴。

对于国际传播力的评估,不少学者都提出了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唐润华、刘滢提出,从内容生产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品牌知名度、国家影响力五个方面考量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刘燕南、刘双主张,从基础建设、内容产值、传播影响、市场经营四个方面进行划分,通过12个二级指标和52个三级指标对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展开细致评估。刘澜提出,由传播者的一般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信息接收能力五大部分组成新的国际传播能力模型。郭光华认为,应该从“说了没有”“听了没有”“信了没有”三个层次考察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吸纳以往有关国际传播力评估的研究成果,基于互联网数据采集和文本分析的可能性,用传播能力、传播效力2个一级指标,传播强度、传播速度、传播热度

以及传播广度4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构建国际传播力评估框架。

本研究的时间周期为2019年12月31日~2020年3月12日。这一时期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包括:2019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湖北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情况;2020年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评估组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本次疫情病原;2020年1月23日,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日内瓦时间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简称PHEIC);日内瓦时间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根据媒体报道,本研究使用Wuhancoronavirus/2019-nCoV/Novel ronavirus/COVID-19/The Chinese Virus等关键词,基于谷歌平台采集了CGTN、CNN和BBC的传统媒体平台报道和社交媒体发文(以推特为例),共采集有效的、原发的英语新闻报道1236条(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