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中国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 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

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

1 引言

目前,中国已转向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底线,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战略重点,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一直承担着引领和带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的重大使命。2020年7月,为提高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2021年2月,科技部印发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国家高新区应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2021 年 4 月,科技部印发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了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方面评价的指标数量和权重。因此, 未来国家高新区之间的竞争将从传统的 GDP 竞争转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竞争。然而,受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不同国家高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实现协同增长,这不仅加剧了其增长的区域差异,也给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我国面临的问题有: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究竟如何?是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产生这种结果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带动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协同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 3 个方面。

第一,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对象的选取而言,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省、市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2-4],仅有的有关国家高新区层面的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5-6]:其一,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其分析框架中并未纳入资源和环境要素,即缺少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其二,选取的国家高新区样本数量较少,难以全面反映国家高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情况;其三,现有文献在测算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时,常常采取参数法(如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该方法会面临无法有效处理多个产出(含非期望产出)和误设生产函数等问题。因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