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学在民族工作中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系统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转化为推动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把各民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
(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持续强化思想引领,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相互贯通,入脑入心。深刻把握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的丰富内涵,把握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任务和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文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路线方针,进一步明确做好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方向和道路,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民族文学工作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就。
(三)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的新使命新任务。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作为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充分发挥文学润物无声、凝聚民心的独特作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三、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四)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时代民族文学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引导各族人民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五)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重点把握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民族文学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以共同性为主导方向、前提和根本,把握好民族文学的价值导向、创作方向和审美取向。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学事业协同共进,赋予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六)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书写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以文学的力量引导各族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宣传教育和文学书写,继承和发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八)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价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文学工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九)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资源。我国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生活形态,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构成了各民族文学的鲜明特色。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国文学百花盛开、繁荣发展的活力源泉。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挖掘、生动书写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增强民族文学创作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吸引力,以各民族的故事丰富中国故事,以各民族的精神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十)用心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和创作交流,促进各民族作家、各民族文学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用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三交史”的故事资源,深刻把握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各族人民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时代凯歌,书写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团结和谐景象,推动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十一)大力发挥民族文学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作家在民族地区开展文学周、文学论坛、文学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学服务活动,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文学发展服务,为民族地区的作家、文学爱好者服务。大力培养能够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流畅互译的翻译人才,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作品互译,用各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帮助民族地区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
五、创作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学作品
(十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