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科学网

学习支持服务:“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

已有 3028 次阅读 2022-11-13 14:38|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摘要] 运用网络调研法,基于图书馆网站,调查了36所A类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情况。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内容,整体上是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学习支持服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独特的作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学习支持服务一种增值服务,将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任务。

[引用格式] 郑学军,于海涛.学习支持服务:“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J].图书馆学研究,2019(4):83-87.

引言

近年来,开放教育的发展,尤其是MOOCs的兴起,教学模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革,更加重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学习。教育方法向“知识创造,自主学习”转变,提倡参与式协作学习,将学习支持提升到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学习支持”概念,大学图书馆员可通过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与授课教师协作,共同促进学生学习[1]。

同时,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运动正从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发展,顺应了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趋向。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教室为中心,虽然国内大学尝试教室改造以满足混合式教学需要,但即使像哈佛大学课堂上传统的苏格拉底模式教学法,也需要学生阅读大量图书资料,图书馆其实才是重要的学习场所,而教室则是集体讨论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地方。空间利用是对学生学习成功的有力支持,大学图书馆通过建设“能动性学习空间”,为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已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指向。

欧美一些大学甚至建设了独立的学习中心。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新建的学术中心就是一个多元学习空间,依据大学所有学科的共同点,为几乎所有的学习和研究模式――从个人学习到团队合作、项目参与――提供了全力支持。这座独立建筑的功能围绕着四层学习空间展开,每一层专门用于特定类型的学习:底层为有教师指导的合作学习空间,二层包含专注于教学和学习技能的功能,三层为图书馆和个人学习空间,四层包含研究中心和会议空间,方便学生接触到原始资料,并通过公共交流促进学习[2]。

将大学图书馆、教学部门集中于“一个屋檐下”,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支持目标。一流大学图书馆要成为学校学习,教学,研究资源的中心,必然要改变观念,改造物理空间,给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场所,加强大学图书馆与教学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嵌入教学,走创新之路。

1 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理念

学习支持服务(Learning Support Service)概念源于英国开放大学著名学者大卫・西沃特(Sewart),原指远程教育院校为指导和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学习者的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供的各种类型服务的总和,包括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持服务。

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引入我国。随着MOOCs、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学习支持服务不再局限于远程教育领域,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范围和模式。学习支持服务已涉及整个教育领域。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图书馆最早开始在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方面进行了实践[3]。2007年御茶水女子大学图书馆在日本率先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日本学者指出,学习支持服务是超越传统图书馆功能的图书馆服务,其宗旨是有效支持学生开展主体性、自发性的学习活动,培养能够在知识社会生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它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促进交流性学习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扩充图书馆学习中心的功能[4]。

我国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主要关注欧美等国的学习共享空间或学习资源中心。但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还不是很理想。有调查表明,在我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图书馆中,除阅览区外的空间服务区平均仅12.7%。国内大学图书馆仍以阅览空间为主体,缺乏学习支持服务[5]。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学习支持服务将是提升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学习支持服务理念,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西沃特认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几乎是无限的。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学习资源保障之外,还将在信息素养教育、互动交流环境构建、教学活动合作等领域提供持续学习支持,在教学服务、空间环境和学习工具方面全方位满足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逐渐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任务。

2 我国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

目前,我国对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内容的研究主要采用网络调研法,来源为各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朱轶婷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5(ARWU2015)500强中的18所日本大学图书馆为对象进行了调查,发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日本大学图书馆共10家。作者以国内双一流建设A类大学的36所大学图书馆为对象,通过初步调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图书馆主页明确使用了学习/教学支持服务“标签”。

北京大学图书馆将实体机构规划为包括学习支持中心、研究支持中心在内的7大中心,2015年投入运行,增设了学习支持馆员等新岗位[6],为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其网站设有“学习支持”和“研究支持”主条目。采用常见的列表式信息展示方式,学习支持服务包含一小时讲座、体验与创新服务、宣传推广和数字加工四方面内容。数据库培训、文献调研、论文写作、数字人文、专利和学习工具培训等信息素养教学方面内容基本归入一小时讲座中,按日历提供讲座列表[7]。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均采用“教学支持”名称。复旦大学图书馆主页采用了平铺的卡片式索引,新版中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支持,将研究支持和教学支持放在突出位置,单设了教学支持、研究支持魔方导航。其中,教学嵌入讲座、教参书服务、学科馆员、信息素养教学、外国教材中心和学位论文提交六个部分组成了教学支持魔方,查找方便。凸显了学科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这无疑是对“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的极佳回应[8]。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页专设了教学支持和研究支持板块,比较醒目。教学支持板块含有教参服务、新生专栏、滚动培训、专题培训、嵌入教学培训和信息专员培训、课程教学、学科馆员、学习中心和小组学习室(IC2)。其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完备,滚动培训涵盖信息检索、科研素养、工具应用和数据素养;为特定对象(信息专员)开展专业化培训;课程教学中的公共选修课和通识核心课程均有课程教学网站,课件集中于学习中心[9]。

东南大学图书馆主页将“科研支持”和“教学支持”列于查找资源之后。教学支持服务细分为教学支持(教师荐购、试题资源等)、学习支持(新生专栏、信息素养、开放课程、论文写作等)和互动交流(微信微博、学科馆员等),显示了对学习支持服务理念的广泛理解和服务框架的全面设计,并规划了微课数字资源和空间服务[10]。

我国这4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习/教学支持服务基本是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构建学习/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资源服务、空间环境、技术工具是该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具有各自学校的特点。服务流程方面,北京大学图书馆专利讲座和复旦大学图书馆教学嵌入讲座都采用了预约式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不仅包含了常见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还突出了数字技术上的优势。数字人文内容有地理空间分析和GIS工具使用、网上展览、新设备体验和3D打印服务,以及数字加工、讲座摄录和直播。为数字学术支持奠定了基础。

两所位于上海的双一流大学图书馆都将教参服务和嵌入教学列为主要教学支持服务。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教参服务的特色在于将教学相关的网络课堂、课件资源和外语学习等视听资料搜集整理,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图书馆还与教务处、网络中心共同开发建设全校课程电子教学参考资源服务,为全校1400多门课程提供电子教参书。

教学嵌入讲座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院系授课教师的一种教学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以院系为对象和以具体课程为对象。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两所大学图书馆都将学科馆员归入教学支持,将学科服务归入研究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供学科馆员列表,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列表基础上,提供学科服务页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