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于2023年10月17日开始征稿,12月10日结束征稿。现将大赛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大赛宗旨
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加强海内外学生文化交流,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中文素养。
二、参赛范围
中国内地(大陆)高中在校学生。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18周岁及以下青少年学生。
三、大赛主题
本次大赛为非命题作文,作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体裁、题材不限,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题目自拟,可参考以下主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
主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包括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请结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谈谈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主题二:
山林清幽,流水潺潺,纯粹意义上的景色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古以来也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为之描摹。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表现富春江水的秀丽壮观之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以“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呈现永州西山之雄伟秀美。
当这种自然生态的美进入人类的文化圈,便超越了感官性的享受和生理性的愉悦,赋予山水以情感态度与哲学内涵,譬如孔子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象征智者的胸襟;汉魏六朝时期,王羲之“穷诸名山,泛沧海”,以隐逸的心态寄情山水;苏轼面对千古长江,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言说个体生命在漫长历史中的短暂。
山水文化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分支之一,主要是寻求人与山水的平衡和谐,以及与山水内在精神契合的审美观。请你走进大自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人生体悟写一篇山水游记。
主题三:
科技浪潮带来了生活的改变,人们吃饭、看电影、出行都要依赖于手机软件;喝水与否要看健康记录;行动与否要看步数是否达标;甚至有人将高考作文题目输入多个人工智能软件中,几秒钟内便获取了一篇篇成熟的“考场佳作”……有的人感慨这是完善自我,有的人担心这是丧失自我。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主题四: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三千年古诗词韵,诗词之美,在乎吟诵、情感与意境。吟诵是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形式,主要指的是韵律、节奏、音调等方面能让人感到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感。它带来的兴发感动,是理解古诗词的基础,比如崔颢《黄鹤楼》中“楼”“悠”“洲”“愁”四个韵脚读起来徐缓悠长,体现了客居他乡的惆怅之情。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意境取之自然,又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传承古今的歌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感动天地的情怀;“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是被贬他乡的漂泊。
中国古典诗词之韵浸润在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从声韵之美的欣赏,到诗词内涵的解读,才能真正完成我们对诗词文化的思考感悟。请从声韵、意境、情感内容等角度,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谈谈你对诗词的理解。
四、大赛赛程
第二十四届大赛分为征稿及初审阶段——复审阶段——终审及特等奖评选——获奖结果公布——颁奖盛典五个环节,详细过程如下:
1.征稿及初审阶段:2023年10月17日—12月10日。团体参赛:由学校将初审通过的稿件附《初审推荐名单表》提交大赛组委会。个人参赛:个人提交稿件后,由大赛评委会初审。
2.复审阶段:2023年12月11日—2024年1月30日。评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所有稿件进行复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特等奖入围稿件。
3.终审及特等奖评选:2024年1月31日—2月29日。由评委会确定一、二、三等奖,对特等奖入围稿件进行终评并结合特等奖入围稿件的线上测评情况确定特等奖。
4.获奖结果公布:成绩查询、电子证书下载开启时间为2024年4月初。
5.颁奖典礼:2024年7月。
五、参赛方式
本届大赛分为团体参赛和个人参赛两种方式。
1.团体参赛:团体参赛采用线上提交报名信息、线下寄送纸质稿件相结合的方式,即以学校为单位在大赛官方网站(www.zuowendasai.com)完成注册并提交《初审推荐名单表》(登录大赛官网资料下载专区下载),然后将参赛纸质稿件连同加盖学校公章的《初审推荐名单表》一并寄送大赛组委会。每所学校仅可注册一次,请勿多次多人注册;同一所学校不接收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