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麻醉学硕士点  > 麻醉学

麻醉学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增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医学理论扎实、临床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一流麻醉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以“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医学人才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生能胜任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三)学制年限

全日制,标准五年。学分制,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要求248.5分,其中必修178学分,限选42.5学分,选修18学分,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10学分。

(四)培养要求

1. 科学和学术领域

(1)具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能够应用医学等科学知识处理个体、群体和卫生系统中与医学或者健康相关的问题。

(3)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及心理状态。

(4)能够理解和描述生命各阶段疾病的预防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预后及康复。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临床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7)掌握麻醉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理论、麻醉方法、麻醉技术。

(8)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9)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应用常用的科学方法,具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10)了解智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了解智能科学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2. 临床能力领域

(1)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

(2)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3)能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评价,规范地书写病历的能力。

(4)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中的发现,对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初步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提出合理治疗原则的能力。

(5)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安全和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方法,提出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具备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解释诊疗方案合理性的能力。

(6)选择并安全地实施常用的临床基本操作的能力。

(7)能够根据不断获取的证据做出临床判断和决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确定进一步的诊疗方案。

(8)掌握临床诊疗工作的辨证思维和分析判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思维与表达能力。

(9)能够将疾病预防、早期发现、卫生保健和慢性疾病管理等知识和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

(10)具有对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进心肺复苏的急救处理能力。

(11)掌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等常用麻醉技术,中心静脉置管及CVP监测、外周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等常用监测技术。

(12)掌握常用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麻醉镇痛药、肌肉松弛药等常用药物的使用。

(13)掌握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微量输注泵等麻醉设备的使用。

(14)熟悉手术麻醉期间的液体输注与容量管理。

3. 健康与社会领域

(1)具有保护并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责任意识。

(2)了解影响人群健康、疾病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心理状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3)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以不同的角色进行有效沟通,如医生、健康倡导者、研究者等。

(4)能够解释和评估人群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措施,包括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患者随访、用药、康复治疗及其他方面的指导等。

(5)了解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权限,重视患者安全,及时识别对患者不利的危险因素。

(6)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组成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理解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原则,以满足个人、群体和国家对健康的需求。

(7)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因素。

4. 职业精神与素养领域

(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广医人精神和南山精神,践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伦理原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履行维护良好医德医风的义务。

(3)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为所有患者提供人道主义的医疗服务,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

(4)了解医疗卫生领域职业精神的内涵,在工作中养成同理心、尊重患者和提供优质服务等行为,形成真诚、正直、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素养。

(5)掌握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原理,尊重、理解他人,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行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等有效地沟通伦理问题。

(6)了解影响医生健康的因素,明白医生健康问题给病人安全及医疗服务带来的风险,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影响自身健康的因素。

(7)了解遵守医疗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8)具有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能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局限性,面对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能够主动寻求帮助。

(9)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树立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10)具有国际化视野。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

(五)师资队伍

麻醉学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及职称结构合理、实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承担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麻醉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共220余名,拥有以钟南山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国家级“内科学教学团队”和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级以上荣誉老师近20人。

麻醉专任教师团队融集广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麻醉科的优秀师资,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5名;硕士生导师23名、博士生导师6名、博士后联合导师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5.5%;拥有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2人、广州市重点人才1人、珠江科技新星1人,广州市医学后备人才6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有21人在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麻醉专业学会或协会担任主委、副主委、常委或委员。

1.专业负责人介绍

 

黄焕森  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现任麻醉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麻醉与组织器官功能保护。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协会麻醉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外科麻醉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名誉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广东医学》、《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实用医学》、《广东药科大学学报》编委或审稿专家。

2.导师及骨干教师介绍

王寿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重症产科麻醉、脓毒症机制。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科管理专委会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

宋兴荣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儿科麻醉与神经保护。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麻醉分会委员兼小儿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第五届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

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学专家顾问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李恒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麻醉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学术任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麻醉医师协会常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麻醉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清远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尧永华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肿瘤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

学术任职:

广东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胡祖荣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麻醉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儿童气道管理,分娩镇痛。

学术任职: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妇儿疼痛学组组长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分娩镇痛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学分会妇幼麻醉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万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治疗与机制研究。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委员,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女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广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疼痛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

蓝岚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心胸麻醉与肺保护。

学术任职: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委员

广东省麻醉与舒适化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及镇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儿童胸部外科疾病委员会副主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青年研究组副组长

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汪灵芝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治疗与机制研究。

学术任职:

中国心胸麻醉学会基础与临床医学转化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麻醉科女医师分会常委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广州市危重症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第一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广州市高层次医学骨干人才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

贾杰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科教科科长。研究方向:产科麻醉与围产期器官保护研究。

学术任职: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分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刘先保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住培教学主任。研究方向:重症产科麻醉及妇婴保护。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分会青年学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科分会创伤与骨科学组成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分会委员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二批精英人才培养对象

杨经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主任。研究方向:重症患者器官保护。

学术任职:

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重症医师协会委员

清远市重症学会副主任委员

清远市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重症医学与器官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吴涯雯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麻醉药理及重症产科。

学术任职:

广东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

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广州市科信局专家库成员

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唐春林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研究方向:肿瘤患者临床麻醉管理与相关机制。

学术任职:

全国医师协会会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会会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加速康复专业委员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神经外科麻醉学组成员

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田航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副主任、妇婴院区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血回收、微针治疗术后并发症。

学术任职: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治疗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委

   

徐颖怡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副主任、儿童院区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儿童麻醉与麻醉药理学。

学术任职: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儿童胸部外科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普胸麻醉学组组员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与镇痛专委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麻醉与舒适化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

广州市医师协会危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中青年学组副组长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人才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宗银东  主任医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产科麻醉,分娩镇痛。

学术任职: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麻醉科管理专委会委员

   

李俊锋  副主任医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主任。研究方向:临床麻醉,神经阻滞。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麻醉科分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麻醉科分会常委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常委

   

唐建成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围术期器官保护、神经病理性疼痛、麻醉深度及麻醉药物对学习记忆影响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学术任职:

中国睡眠医学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技术推广专家库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麻醉治疗学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肝癌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Anesthesiology and Perioperative Science青年编委

(六)教学条件

1. 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建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

 

麻醉学专业归属于第二临床学院管理。第二临床学院教学用房充足,目前拥有41个教室、示教室,近1000多个座位,教学场地占地面积为2077平方米,大部分为多媒体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所有病区均设有实习医生值班床,设立独立的学生宿舍,现有学生宿舍134间房床位510个,房间人均面积大于4平方/人。

第二临床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3.5万册,设立了阅览室,方便学生借阅最新期刊,开通内外网信息点,支持教师师和学生查阅知识库及电子书;使用200兆带宽电信光纤,与学校使用光纤直连,可直接访问学校数字图书馆并全文下载;还拥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包括万方数据库医学期刊及博硕论文库镜像版、循证医学数据库、药品字典、数字图书馆等。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占地共1350平方,有完善的基本教学设施如投影仪、大屏幕一体机、录播设备、监控设备、手术闭路电视等。除基本教学设施外,广泛覆盖了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训练设施,以及心肺检查室、标准手术室、模拟产房、腹腔镜室等专科训练场所和设备。

2. 教学实验室

麻醉学专业充分依托学校实验室资源,实验室体系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功能齐全。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下设机能实验学、形态学、生物学3个实验分中心,并设立有15间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中心面积达13235平方米,设备总值10525万元。本着资源优化共享、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对12个基础医学学科的实验课进行调整重组,形成了形态学、机能学、细胞与分子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四个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

(2)临床技能实验中心  学校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达9000平米,现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为本专业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3. 实习基地

目前,麻醉学专业实习安排在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医院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市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南山医院)等8家临床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均为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学科设置齐全,年手术总数均在20000台以上,为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及麻醉科临床实习提供充足的临床病例资源。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 培养医学类紧缺专业人才  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增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为导向,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应,培养麻醉学专业人才。

2.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传承  秉承“广医人精神”、“南山风格”和“抗非精神”,医文相融,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

3. 厚基础、重临床、强特色  以钟南山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国家一流专业-临床医学为依托,以临床医学类课程为核心,以麻醉学专业课程为特色,注重岗位胜任能力培养。

4. 专业师资力量强  融集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及麻醉学专业优秀教师团队,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高,拥有较高水平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

5. 毕业生升学深造率与就业率高  近三年平考研录取率58%以上,一次就业率97%以上。

(二)专业影响力

2021年我校麻醉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我校麻醉学专业排名第5位(评级A),2023年排名上升至第3位(评级A+)。

(三)专业招生、毕业生质量及就业

1. 专业招生

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是学校招生热门专业之一,每年计划招生人数为60人(2个小班),每年招生录取分数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持平,近年最低录取分数均超过全省本科线150分以上。

2. 毕业生质量

近三年,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四级英语通过率100%,六级英语通过率93%以上;硕士考研录取率在全国院校麻醉学专业中位列第一梯队,近三年共187名毕业生,其中110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平均升学率58.82%,其中被一流或双一流大学录取的比例为30.6 ~39.4%;毕业生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核首次通过率平均为92.06%,明显高于同专业的全国平均水平。

3. 毕业生就业

2021-2023年,我校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87人,就业率分别为96.83%、100%和100%;有73.8%进入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工作,有89.04%就业单位位于珠三角地区。用人单位对本校麻醉学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超过95%。

(四)近年优秀毕业生介绍

李楠琦  2016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2016年以高分考入中山大学攻读麻醉学硕士学位,获得中山大学二等奖学金,英语专业免修资格。2019年硕士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攻读麻醉学博士学位。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广州医科大学实践先进个人等多个称号,善于学习,积极探索,具有创新精神。立志从事慢性疼痛临床及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高影响因子SCI收录论文2篇,知网收录论著1篇。

高天晓  2016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班长,成绩优秀,在社团活动中获得 “优秀广播员”“优秀主持人”等称号。2016年考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研究生(硕博连读),博士期间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进行为期三年联合培养,毕业论文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影响因子IF 9.8 )。2021年博士毕业后入职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博士后)。

林宏彬  2017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2017年考取汕头大学麻醉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在读硕士期间获得“汕头大学优秀研究生”。2020年考入南方医科大学攻读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型)。在读博士期间,获“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项目资助,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访问学习;获“南方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奖;获资助参加第27届国际大学生生物医学会议(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项;在Anesthesiology、Neuroscience Bulletin、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影响因子IF均>5分),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5分。

吴范灿  2017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高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获优秀实习生表彰。2017年考取南方医科大学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在中华麻醉学杂志发表论文 1 篇。2020年硕士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方医科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多次参与外文书籍翻译,包含主译《米勒麻醉学》第九版第28章,参与国家自然资金及省级课题多项。

   

陈柳冰  2018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2018年考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型硕士,2022年考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科研型博士。2021-2024年分别以共一第一、共一第二、共一第三的身份在《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IF:8.4)、《Trials》(IF:2.5)、《BMC Anesthesiology》(IF:2.2)发表论文,并以共同作者身份在《Cell Death Discovery》(IF:7.0)等多家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19-2023期间共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

   

谢炜基  2019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二院排球队队长,积极参与课外科研活动,发表基础研究文章1篇。2019年考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2年考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型)。以第一/共一作者在ANN ONCOL、Front. Pharmacol、Cancer Biol Med发表论文3篇。

   

邓智钊  2020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麻醉学系宣传部部长,参与课外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发表论文1篇。2020年考取中山大学麻醉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report、Translational research、Cell signaling and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篇,获得“中山大学2023届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学位论文被评为“2023年中山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考取中山大学麻醉学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参加广东省医学会第三十三次麻醉学学术会议壁报交流荣获一等奖。

   

赵乐  2020届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校团委校园文化部副部长、校文娱部部长、校学生艺术团团长及校学生委员会委员。本科期间,连续五年获得校级奖学金;2018年“广东省优秀团员”;2019年获“红日南山”奖学金;连续五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2019年被评为“优秀实习生”。2020年考入中山大学攻读麻醉学硕士学位(专业型),获校级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参与发表论文3篇。2023年硕士毕业后考取中山大学麻醉学专业型博士。

   

罗琪琛  2020届麻醉学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麻醉系学生会体育部长等职,2020年考取暨南大学麻醉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型),在读期间获二等奖学金,2023年硕士毕业后继续于暨南大学就读麻醉学博士研究生,参加省、市级课题等3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