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毕业季

徐梓涵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延边大学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存在》参展“平凡的一天”当代·漆视觉艺术展于大云书库美术馆

白色

60x40x2cm

大漆、玻璃

美丽

尺寸可变

大漆、树脂、亚克力

透明

120x70x3cm

大漆、树脂

自由选择

120x90x4cm

大漆、碳粉

创作理念:

保持头脑清醒,做出自己的选择。

如果没有丑陋,什么才算是美丽?

作品《透明》运用了大漆与树脂进行融合创作,素髹的大漆表面后会如晶体一般透亮又深邃,树脂本身的折射率使其质感通透,两种质感相互呼应而媒介本身的颜色是强烈对比的,在这同一空间下也显示出了统一性。

于嘉豪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触·线的空间系列》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光影系列《迷雾》入选“跨域与再造”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作品展

迷雾

106×106cm

大漆、陶瓷

映象

106×106cm

大漆、陶瓷、螺钿

创作理念:

光影系列作品《迷雾》、《映象》以漆语言的介入,泥土肌理以及釉面的渐变,以漆与陶为媒介来表现光与影的关系,因材料作为一种共通的语言基础,亦是艺术家创作最主要的媒介和载体,回到材料即回到艺术的起点,重新赋予材料新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方式,形成拥有共通基础的沟通和共同关切的对话,以此探讨我们对日常所见事物的主观感知与客观存在的关系与意义。

张日升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雀》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彳亍》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花鸟风月》参展“平凡的一天”当代·漆视觉艺术展于大云书库美术馆

gussy up

20×140cm

大漆、化学纤维

protect

20×140cm

大漆、动物纤维

shelter

20×140cm

大漆、植物纤维

创作理念:

在毕业设计的呈现方式上,笔者将纤维材料分为三个种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以及化学纤维,根据纤维材料的根本职能,把植物纤维定义为“遮蔽”,动物纤维定义为“保护”再把化学纤维定义为“美化”,并分别在不同种类的纤维材料中选取七个在其中具有代表性(肌理、质地、属性)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强化了材料之间的联系,且有一定的装饰性。

王雅茹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8-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不“盲”》入选2020年漆之内外作品展

作品《合》系列获2019年中经云设计大赛入围奖。

同一个世界Ⅰ

120×80cm

大漆、麻绳、溶胶

同一个世界Ⅱ

120×60cm

玻璃、溶胶

同一个世界Ⅲ

38×34.4×3.5cm×2/58×54.4×3.5cm

大漆、溶胶、镜面、金属 2022年

创作理念:

艺术是无边界的,每个人都有感受艺术的权利,或见或触,人人生而平等。

导师 : 张泽国

研究方向:当代漆画创作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张冉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狼山竞秀》入选2021中国(厦门)漆画展

作品《我与你》入选第二届广西漆画作品展

作品《织-边际》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作品展

作品《苍山漫道》入选第三届中国青年漆画作品展

作品《望野-秋色》入选第二届中国青年漆画展/中国港口博物馆收藏

作品《白菜梆》系列二 入选“炼”第五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品

作品《百财贺岁》入选翰墨丹青省美术作品展览

峥嵘

146x116cm

天然漆、瓦灰

沉浮

146x116cm

天然漆、黄土

创作理念:

毕业创作是在原有具象风景实践的基础上,对意象题材进行的全新尝试,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漆材料本体语言的运用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峥嵘”与“沉浮”是生活中的两种状态,一个是追求不凡,一个是随波逐流;在生活的各个片段中——奋斗之喜、失落之悲并没有具体的形态,忠于自己的内心寻找情感的流露与诉求。创作中充分的尊重漆的本体语言多变的肌理感、通透的透明性以及细腻的流动性皆在画面上体现,画面中的线条与色块有些笔触严谨有些轻狂松动,构造个人的艺术理想。

马铭悦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大连艺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浮生》入选2021中国(厦门)漆画展/第二届广西漆画作品展

作品《泊》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作品展

作品《过往》入选第三届中国青年漆画作品展

作品《过往》入选第四届清华大学乔十光漆画作品展

浮生

90x120cm

漆画、天然漆

过往

120x120cm

漆画、天然漆

创作理念:

浮生的题材是一幅根据生物细胞进行主观解构重组等最终设计形成的意象题材作品。通过借鉴原细胞美观有趣的自然结构形式,将细胞自然的结构意象化为森林田野草地等。通过运用木粉罩染绿色大漆后形成的草地般的效果诠释旷野;黑漆圈形起皱的方式罩染绿松石色大漆塑造郁郁葱葱的树冠丛林;整幅作品运用了色彩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根据丛林茂盛的画面需求,将整体罩染了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绿松石色大漆,使整幅作品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之态。

夜幕降临下繁华的街区内有一位孤独的高龄老人身披长衣带着兜帽倚在木椅上,在路灯下贩卖着泛黄的书籍和几乎被这个时代淘汰的磁带与光盘,老人贩卖的物件对于如今这个时代已然是过去的产物,玻璃上倒映出络绎不绝的过往人群从老人身旁一一走过,如同人生中的过客一般;从精神层面而言,老人的年龄也是一种过去的象征。作品透过种种迹象皆是意指感怀时间的流逝。

李依婷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2018-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八月,你好》入选“魅力红谷”首届全国小幅漆画作品展

作品《显与隐》入选第五届全国漆画作品展

作品《夏物夭夭》入选第二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

作品《织语》入选第三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

作品《谧思》入选2021年中国(厦门)漆画展

作品《念》入选与党同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第二届安徽省漆画大展

谧思

80x140cm

大漆、蛋壳、蛋壳粉、木粉

织语

80x140cm

大漆、木粉、椴木板、白纱线

创作理念:

《谧思》在创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技法在创作中的无意识状态和无意识规律,并不是利用技法进行客观物象逼真的摹写,而是去表达艺术表现上的真,融入情感制造宁静意境。

在《织语》的创作中尝试借用现成品介入创作,巧妙地选用薄木板、纱线2种批量化生产的制成品作为创作要素使用。整个画面利用光影拉伸空间,窗户纱帘部分光感特意保留肌底的木粉,依赖留白来突出微风下纱的轻盈质感,营造出暖光氛围。

陈希

2014-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老城旧事》入选第二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

作品《夕戏》入选第二届广西省漆画作品展

作品《掠影》入选 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展、

作品《姥姥家的后院》入选第三届中国(宁波北仑)青年漆画大展

姥姥家的后院

120×120cm

天然大漆、木粉

夕戏

60×80cm

天然漆、蛋壳粉、瓦灰

创作理念:

我的毕业创作《姥姥家的后院》灵感来自于童年记忆。那里有很多太姥爷用过的和姥爷收藏的老物件,有《红灯记》时李玉和同款的信号灯;《辘辘、女人、井》里面同样的辘辘头;老牛耕地时架在脖子上轭;太姥爷的宝贝马车;还有鸟笼、香炉、日本刀等等。院子里还有一个长满老藤的葡萄架,上面有葡萄、紫藤、凌霄。我想用画笔把这些记忆中的画面定格下来。

《夕戏》的灵感来自于童年往事,伙伴们在夕阳下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余辉映在身上,发出金黄色的光,时不时形成小小的光斑。主要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采用了大漆起皱研磨变涂的技法来表现凹凸的地面,人物的头发用黑漆起皱,堆灰来表现蓬松棉衣的质感,通过透明漆和白漆晕染来表现强烈的光影效果。

导师:刘建斌

研究方向:金属工艺品设计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赵璐

2013-2017年,本科就读于大连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融》入选ACE首届辽宁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彰显》入展“奋进小康路 开启新征程”——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名家作品邀请展

Occupy系列—鸟巢

50×50×80cm

3D打印喷黑金金属色、纸浆

Occupy系列—蚁穴

60×50×30cm

3D打印喷黑金金属色、纸浆

Occupy系列一虫茧

80×35×30cm

3D打印喷黑金金属色、纸浆

Occupy系列—蜘蛛网

100×70×30cm

3D打印喷黑金金属色、纸浆

创作理念:

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现在的人们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贪婪的消耗着自然的资源。人们毫无节制的消耗着自然资源,就好像饕餮张着大嘴一直不停地吃,最后被撑死。暗讽人类如果再毫无节制的消耗资源,那最终也会回到人类身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不复存在。

occupy意为占据、占领。作品的灵感来源是新冠疫情下再一次共同生活的父母与子女生活中发生摩擦的事情。我的作品是通过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研究,结合金属与其他材料进行实验,探索如何更好的追求个人空间的独立,对人进行自我意识和安全感的培养。我通过对三种空间理论、四种人际距离、动物逃脱距离以及大脑神经元理论的分析总结,将作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虫茧》《鸟巢》《蚁穴》以及《蜘蛛网》。

李玥莹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伫·望》参选“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思》参展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合集获得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的创意设计进步奖

溯羽系列-无极

40×35×90cm

黄铜、金属漆、大理石

溯羽系列-云梦泽

25×15×80cm

不锈钢、大理石

溯羽系列-萤火

35×20×80cm

青铜、大理石

创作理念:

通过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作者对于金属艺术的工艺和制作流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品萤火主要以植物自然形态为原型,并融合其他自然有机体的抽象语言,按照草稿的理想形态,用雕塑油泥不断对细节进行调整。最初草图更为繁琐,精简后的细部装饰少了,作品自身的结构变化、抽象化表现、仿生形态等就成了装饰性表现的重要元素。作品分为草图阶段、泥塑阶段、雕蜡铸铜阶段到最后呈现出的金属铸造作品。

溯羽系列》灵感来源:自然界的鱼群飘散各处,但大多数会在长大后溯游回自己出生的地方繁衍生息。溯字取鱼群循回往复的溯游回归源泉之意,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羽字与鱼字同音,并有轻盈灵动之感,符合鱼生动灵活的自然习性。将鱼的自然形态抽象概括出基本型,并与其他动植物(珊瑚、花朵、树木等)和自然界物质(云、山石等)相结合。用抽象表现形态呈现金属艺术的简约美、材质美、造型美。在简洁造型的基础上呈现出金属材质的光亮感。

杨水源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伛偻》2020年12月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2020年入选“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入选 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举办第二届G-Cross创意奖

35×20×65cm

铸铜

共生·无界

50×30×180cm

铸铜,磁铁,磁流体

创作理念:

《雅》的灵感来源于古代人席地而坐的姿态。“席地而坐”顾名思义:指人铺席于地,坐在席上,现泛指坐在地下。作品整体造型多为流线型,模仿了整个人端坐的身体姿态,通过简化人体骨骼造型,提取端坐时的重要特征,结合传统的黄铜铸造技术,在泥塑-制模型-挂壳-浇筑-打磨-上色等步骤下制作。头部采用黄铜打磨抛光的方式,其余部分采用高温着色,呈现最终效果。

作品《共生·无界》主要受到磁场的启发。磁场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传递实物间磁力作用的场。磁场是由运动者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在现有条件下看不见,摸不着。磁场具有粒子的辐射特性,通过了解到这些磁场的特点后,结合当代艺术创作观念,磁场在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上更为广泛。

赵梦媛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独倚》2020年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三界》入选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创意节

作品《小憩》入选2021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获得铜奖

作品《蚀》入选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获得创意设计进步奖

旦 系列

120x30x60cm

不锈钢、紫檀木

旦 系列戒指

尺寸可变

银,实木

小憩

18x18x78cm

青铜热着色

独倚

18x18x80cm

青铜热着色

创作理念:

《旦》系列作品一共四件,以童年的陀螺作为切入点,以陀螺的转动来代表人类每一天不停歇的社会活动以及每个时段的不同状态,选取的时间段分别是“8:00;12:00;18:00;24:00”,每个时间段的寓意代表随时间流逝压力对人们的影响。不同于传统的金属工艺技法,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锻造性进行温挤压成形的加工技术。作品《旦》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对压力的思考,经过对装饰语言的提取、重构、组合等流程,最后把自我感受加入金属创作之中,使两者融会贯通。《旦》、《独倚》运用青铜热着色的工艺统一了作品的整体色调,并且通过圆滑的线条呈现女性体态的柔美,同时不规则的块面设计体现了当代独立女性的果敢与担当。整个作品营造了魅力女性的自信氛围,也是对独立女性的向往与钦佩。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我的创新在于没有通过女性外貌与身材定义美丑,而是通过模糊外在美的抽象概念,展现出自信即美的理念。

导师:李程

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杨维顺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褶皱》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作品《金石滩的海系列一、二》入选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作品《器质Ⅰ》入选第九届“茶境”国际茶文化交流作品展

金石滩的海

58.5cm×42.5cm

创作理念:

《金石滩的海》系列作品是我基于在海边的生活感悟,以及对金石滩的海岸在一年四季中某一段时间不同变化的记录,最终在内心深处构建了关于金石滩海岸的具体形象,通过陶瓷材料将其呈现。我利用“气枪吹制”泥浆的方法去模拟海浪肌理,利用泥粉皲裂的形式去呈现沙滩肌理部分。海浪和沙滩的颜色以温润如玉的瓷泥固有色去呈现,洁白如玉的色泽传达出我心中自然唯美、极为纯净的金石滩海岸。

高子涵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壶·泥泞的肌肤》入选第十一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

作品《器·光辉》入选第七届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

作品《器·泥泞的肌肤Ⅱ》入选第五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

里面的里面

尺寸可变

陶瓷

创作理念:

基于对陶瓷的认识和思考,结合个人审美的意象,这组毕业作品旨在用器物形成一种连续的动作,使得每个个体之间有互相关联和连贯的意象,形成一种动势,呈现一个渐进的状态。为了符合本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再加上对于当代构成的审美理解,形成了富有个人色彩和节奏感的装饰图形,这些点线面连结起的画面,就对应每一个个体,压迫的秩序感和孤独感充斥着现代人们的心理,而每一个“里空间”就是人们缺失的本心,作品旨在呼吁人们找寻自我。

导师:刘宣

研究方向:漆艺装饰语言与表现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王祥宇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荷》 入选山西省第四届漆画作品展

作品 《陇黄》入选奋进小康 开启新征程展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作品《云游敦煌》香港当代设计大赛铜奖

作品《远征》入选魅力红谷第二届小幅漆画创作展同/入选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藏于江西省美术馆

作品《暗香一》《暗香二》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银奖与两项铜奖

侘茶髹

250x100cm

大漆、原木、麻布、夏布、水墨

创作理念:

设计灵感来源日常最常见的事物——树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缕阳光,照在墙上映出交叠摇曳的树影;炎热的午后一片清凉的树荫,映在地下的树影;萧瑟的秋风,吹走最后一片落叶,冬日里仅剩枝丫的树影。让我们用侘寂之心感受这周而复始的变化,将时间定格感受生命的强大张力,正面自己最初的记忆。用最简单的形态放空思绪,不受外物影响,单纯的感受侘寂美学的力量。作品不仅呈现了物体本身,更是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珍视。

原艺菁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石城》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梦》入选“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霁雪》入选第二届全国小幅漆画展

作品《雪韵》《石城》入选“漆佑长安”

雪韵

100x80cm

大漆、蛋壳、瓦灰、综合材料

雪峰

120x100cm

大漆、蛋壳、瓦灰、综合材料

霁雪

80x60cm

大漆、蛋壳、瓦灰、综合材料

创作理念:

笔者创作的雪景题材形象的描绘了自然景象之美,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实景记录,表现当下人们生活环境的状态并体现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此创作题材源自于自然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创作的灵感也源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因此应以敏锐的目光关注、贴近生活并将自我意识和价值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董少琦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群》入选“山西省第四届漆画展”

作品《相由心生》入选广东青年漆画展

作品《鱼羊》入选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名家作品邀请展

作品《严冬三部曲》入选ACE首届辽宁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严冬三部曲之红》入选“漆佑长安”漆艺作品展(线上)第十期

寒冬三部曲——红

100×150cm

大漆、蛋壳、木屑、瓦灰

寒冬三部曲——黄

100×150cm

大漆、蛋壳、木屑、瓦灰

寒冬三部曲——蓝

100×150cm

大漆、蛋壳、木屑、瓦灰

创作理念:

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止境的信息输出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神经网,五花八门的信息使现代人患上了选择恐惧症和纠结症。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被裹挟其中。作品通过描述寒冬下的三处景象:繁杂树枝后的废旧卡车、老林深处破败房屋和城市街景大楼。缠绕的枝藤预示着一道屏障,也代表着现代人面对信息大爆炸时无限纠结与混乱的状态。保持情绪稳定俨然成为现代人的一项修行。

米昱璇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蓝》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览

作品《宅系列之:蓝》入选“漆犹长安”漆艺作品展

与日常对话 系列

50x50cm

漆综合材料

创作理念:

灵感来源于生活,以第一视角的角度,来描绘那些保留在自己记忆里的生活物件和场景故事。同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结合,对日常小事的观察形成新视角和新表现,对大部分人都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建立新的审美认识。

指 导 教 师 :胡金黎

研究方向:玻璃语言与当代艺术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董虹宏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流岚》入围2021红星照耀中国——全国工艺美术红色主题创作大赛

作品《流岚》入选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

焕 系列

35×35×6cm

玻璃铸造

焕 系列

42×32×6cm

玻璃铸造

焕 系列

48×31×7cm

玻璃铸造

创作理念:

先将完整的形态进行分割铸烧,再次拼合后以玻璃粉料填补缝隙,然后以800度的较低温度二次融合,利用玻璃材料高温下的缓慢流动,最终得以展现器物残破之后的重塑之美。该作品经历了人为的破碎,修复,重铸之后,创作过程更像是一场心灵上的修行,没有任何事物能一直恒常且圆满,往往缺憾才会带来新的转机。

张依濛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濡染淋漓》入选“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郁》入选茶境·第九届国际茶文化交流展

作品《镇宅》入围第六届中国·河间玻璃设计创新大赛

作品《澍》入选看今朝——第六届保利学院之星当代艺术展

尽开颜

75×50×0.8cm

玻璃、丝网印

竞自由

75×50×0.8cm

玻璃、丝网印

创作理念:

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纸张对于书籍文献资料的记载与科学文化思想的传播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相较于纸张的单薄,玻璃虽给人一种“脆弱”的感觉,但时间却不易在它身上留下明显的痕迹。在信息的选择上,两个系列的作品分别从党史,军史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刊物,油印版画等,用玻璃模仿纸张的艺术形式来传递信息,不仅在客观上延长了历史信息的传承,在思想观念上也旨在用材料说话,呼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正视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

郭东澎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作品《远山》入围第五届河北·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

作品《盛世龙腾》荣获2019年高校冰灯冰雕艺术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邀请赛二等奖

浮生

410cmx210cm中间/210cm*75cm左右

玻璃

守望者

200cmx150cmx2

玻璃

创作理念:

在《“浮生”》系列作品中,以当代艺术文化发展为背景并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主要使用彩色玻璃镶嵌蒂凡尼工艺,在此基础上融入玻璃冷加工和中国的传统丝网印技术;将三种传统的工艺技法相结合,探索传统工艺技法与艺术性的复合兼容身份。传统工艺技法的运用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并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这种工艺结合方式能够更好地承载当下时代文化精神。

在《守望者》作品中,创作选材于时代人物,贴近时代主题,通过当代鲜明的时代人物身上所承载时代精神,来起到玻璃艺术的社会意义与教化功能作用,重新探索当代玻璃艺术的身份定位。人生是梦想的旅程,但在实现梦想的旅程中,有的人甘愿奉献甘愿牺牲,做我们身边的守望者。本作品通过彩色玻璃镶嵌的工艺技法刻画出我们身边那些守卫祖国安宁,不畏艰难,心系祖国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无论疫情、洪水,都有他们无私的身影,将这些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反映出时代精神,是我们艺术设计的责任和义务。

导师:孙雪峰

研究方向:金属首饰设计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陈玉欣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参加展览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ACE首届辽宁高效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2021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山东省女画家艺术展,获得第三届台湾国际大学生年度艺术奖、英国生态设计奖、第二届国际潮流文化设计大赛、BICC中英国际创意大赛、香港当代设计奖银奖、香港当代设计奖铜奖、2021青年创意文化大赛等

共生

6x8cm/5.5x7cm/4x6cm/11x4cm/4x5cm

黑木、银

创作理念:

受导师影响,追求“自由”、“无拘束”的设计概念,尊重自然,所以我的许多作品都结合了自然元素,探讨“天然”与“手工”的结合,所以我的毕业作品也延续了这一特质。在木头的天然形态上加以雕琢,借木料的质感与纹理表现作品,佐以银饰,拟水流之态,表达共生的概念。

宁方潇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大同大学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韵》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走板》入选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作品

作品《漾》获第十五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一等奖

秋兴

15x30cm

黄铜、珐琅

照洁

15x75cm

黄铜、珐琅

创作理念:

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致一种病态的社会节奏,“鱼”作为自由思想的体现,我选择“鱼”的形象作为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使用白铜锻造出鱼的基本外形,将蜡沫进行融化凝结成自然的造型,是鱼的变形再设计,不断地开展融化实验,选取不同的蜡沫蜡块组合融化,测试最终表现形态,追寻形态的本质表现特征,映照事物本身的纯洁。

果实所代表的意义,使我萌生了许多设计方面的思考,勤劳的汗水换回了秋天的丰收,为了向用户传递收获时的喜悦心情,将饱满的果实形态串连,制作成适宜佩戴的首饰作品,传递果实所带来的情感,同时思考秋天的意义,是我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设计初期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形态上的推敲。

费庆媛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忆·思》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漫》入选“跨域与再造”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作品展

5x50cm/8x2cm

铜、珐琅

浮游

4x3cm /4x3cm /3x6cm/4x6cm

铜、珐琅

创作理念:

被儿时的回忆包裹其中,就像总有几块积木不翼而飞,时钟永远在转动,时间从来不会停止,所有人都在催你长大,只要你童心未泯,童年,就不会消失。该系列胸针作品运用激光切割技术,铜板上用冷珐琅材料装饰颜色,采用雪花积木拼插式手法,展现了儿童眼中的五颜六色。

广阔无边的海洋世界,充满未知,令人着迷。在无数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中,你可曾留意过这样一个种类——浮游生物。它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随处可见却也被人忽视。 浮游系列胸针选用了灵动飘逸又色彩丰富的水母形象,手工切割的铜板上面用掐丝冷珐琅装饰,展现出神秘海洋世界的一角。

王鼎晖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墨变》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入选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之旅

6.3x15.8x5.8cm

创作理念:

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点、线、面元素作为抽象形态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将这些元素单独展示或组合展示,可以演变成变化莫测的变现形式与装饰图案,提高了设计的灵活度。这系列作品运用了水波纹的抽象首饰,并渲染了银的材质。这组作品的创作构思采用了抽象扭曲的面与线条的感觉,面中延展出线。

导师:韩雨蒙

研究方向:珐琅首饰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王跞

2013-2017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枝桠》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故乡》入选“未来·域”首饰大赛

流光

7.9x5.2cm/5.5x7.2cm

银,珐琅,树脂

li构

4.5x4.2cm/3x4.2cm

珐琅、金箔、银、珍珠

乐游

7.7×6.5cm/8.7×9.5cm

珐琅、银、大漆、螺钿、蛋壳、树脂

创作理念:

灵感来源与设计理念:灵感来源于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本系列作品分两部分表达烛光、时光,选取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与蝴蝶翅膀元素相融合,蝴蝶翅膀灵动且形态优美,蝴蝶破茧化蝶,由丑陋变为美丽,象征着自由,希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都与自由相伴。

《Li构》灵感来源与设计理念:设计灵感来源于立体构成,按照构成的方式,将不同的图形组成具有设计感的形体,通过切割后的图形在空间上的交错穿插来展现构成的魅力,作品中局部融入正负形元素,通过图形与镂空图形的虚实对比营造了空间上的节奏感与流动感,让人通过作品感受到欢快的感觉。通过将不同的构成方式制作出的作品用珐琅的形式进行制作。

《乐游》灵感来源与设计理念:本组作品为灵感来源于在水中山川的倒影,通过对正负形研究对作品产生了启发,山川为正,倒影为负,将水中山川的倒影通过首饰的表现方式将进行展现。

唐莹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大连工业大学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云·茧》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5x6cm

白铜,紫铜,亚克力,珍珠,羊毛毡

创作理念:

《海》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些深海生物。海洋生物的数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的87%,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但就目前来说,已经发现的20多万种海洋生物仅占其总数的5%。相较于日新月异的陆地生活,海底的时间恍若静止犹如另一个世界。然而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却在遭受着污染。作品以深海生物为蓝本,探索时间的节奏,旨在表达海洋生物保护这一主题。

史佳竹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作品《食 . 蚀》获得香港当代设计奖铜奖

作品《水 . 形式》入选 ACE 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尘 . 世》获得“未来 . 域“首饰设计全球竞赛优秀奖

水形物语 之一

7x8cm

画珐琅、珍珠、银、亚克力、不锈钢网板

水形物语 之二

5x5cm

画珐琅、银

创作理念:

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插画《水形物语》,是本科时候的插画设计课程作业。水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水的直接感知。一直以来,设计师围绕着水的自由灵动的形态进行设计。可是但笔者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生物的时候,惊奇的发现水中的世界是异常的复杂于精妙,至此,以显微镜下水世界的场景为灵感创作的插画《水形物语》。

薛雅昕

2011-2015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8-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素》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冰与火”的集淬——现代金工与玻璃艺术展

作品《尾》系列作品入选水贝金座-第四届全国高校珠宝设计作品联展

作品《万物有生·浪舞》系列作品入选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

尾·戒

2.8x3cm

银、珍珠

尾·戒

2.4x2.7cm

银(银镀黑金)、珍珠

汐·舞

6x8.5cm

银(镀金)、无色海蓝宝、巴洛克珍珠

汐·舞

5.2x7cm

银(镀金)、巴洛克珍珠

创作理念:

作品灵感来源于斗鱼的尾巴。自己养了一条斗鱼,它遍体红色,在水中自由摇摆的大大的尾巴,很是优美。斗鱼天生傲骨,不会与同类相处一处,不然会互相打架,有顽强的生命力。每次它摆动鱼尾的时候都好像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在舞蹈,在我看来,那是它的情绪,虽然我读不懂,但是给予了我很大的灵感,于是通过自己的方式设计出《尾》一系列作品。

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形态,浪花每次拍打海岸时,犹如精灵欢快地舞动在浪花上,舞动的痕迹充斥着生命的情绪,欢快、愤怒、急躁、温柔、这种节奏感使我着迷,就像谱写一首富有跌宕起伏旋律的生命之歌。于是将这种形态的情绪作为创作元素,设计出一系列作品。

导师:郭小一

研究方向:漆立体创作研究/公共空间的漆艺创作研究

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杨可新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湘》入选第四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

作品《欲生》入选2020年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作品《翔》获得辽宁省“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作品《盛放》入选“织梦”山西省第二届纤维艺术作品展

有无相生

70x42cm

大漆、麻绳、夏布、瓦灰

有无相生

100x74cm

大漆、麻绳、夏布、瓦灰

创作理念:

这组作品的创作理念融入了道家思想“始源”问题的哲学理论体系,表达自然归一,与天地相汇相融所形成的一种生机勃勃、动静有序的生命韵律。道家美学的重要特征是强调了审美的超功能性,它要求审美情感必须是一种内向的精神关照。老子的美学核心是自然无为,包含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哲学意味,因此选择用绳胎体现作品隐含的规律性。

刘菁琪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8-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香道器·息》入选2019创意工美--中国工艺美术创新作品大赛

插画《至亲》获2019年第七届辽宁省青少年动漫作品大赛漫画类金奖

作品《香道器·启》入选“涌动·浮生·实验”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面具——魅·神·幻》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一念之间

尺寸可变

大漆、亚麻布、瓦灰、金粉、赤虫粉

创作理念:

《一念之间》系列作品是笔者基于对人性“善恶美丑”的理解与感悟,并总结归纳不同的人性特点,从而设计出了九个形态各异的面具。运用大漆独特的属性和漆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展现了面具的艺术魅力。各式各样的面具在精美绝伦的表象下,掩饰着迥然不同的人性特征,暗讽当今社会带着面具的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虚伪的一面,美丑善恶尽在一念之间……笔者意在引导观者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社会、世俗及人性等方面进行深层的思考。

刘浩然

2014-2018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幽浮1》入选第五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展

作品《幽浮2》入选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玄澹·潺

85x81x43cm

大漆、树脂、麻布、瓦灰、银片

玄澹·蓄

46x53x51cm

大漆、树脂、麻布、瓦灰、银片、螺钿

玄澹·涌

42x35x130cm

大漆、树脂、麻布、瓦灰、银片、螺钿

创作理念:

《玄澹》系列创作的中心思想源自老子《道德经》提出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通过大漆独特的属性和加饰技法将水流动的状态进行具象化表现,进而传递出水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其中《玄澹·潺》表现的是潺潺的细流,看似柔弱无力,却无声无息滋养着周围万物。《玄澹·蓄》表现的是不断蓄积的水塘,四处水流皆汇于池塘,体现水的强大包容力。《玄澹·涌》表现的是高耸湍急的瀑布,彰显水蕴藏着的无穷能量。

徐慧芳

2015-2019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

2019-2022年,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

作品《翼Ⅰ》入选2019创意工美—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

作品《翼Ⅱ》获得紫金奖首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最佳展品优秀奖

作品《憩者》入选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实验艺术创作常态选调展

作品《翼Ⅲ》入选ACE首届辽宁高校工艺美术作品交流展

2作品《源》入选“翰墨丹青•辽宁省教育系统献礼建党百年”

作品《荆棘鸟Ⅱ》入选首届“沈绍安奖”国际漆艺大赛

作品《荆棘鸟》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贯羽之序·雏

105x73x105cm

大漆、碳粉、蛋壳

贯羽之序·恒

133x112x68cm

大漆、螺钿

贯羽之序•翗

90x83x77cm

大漆、麻布、玉虫翅粉

创作理念:

《贯羽之序》系列是以蝙蝠的翅膀为创意原点的脱胎漆艺创作。旨在阐释当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呼吁和唤醒人们关注生态繁衍、敬畏生命可贵、重建生态秩序的重要性。

审核/林栋、李程、郭无瑕

编辑/张冉

©来源:鲁美工艺美术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仅作报道交流

- END -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