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高职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 《高等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职教师备考攻略笔记

《高等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基础知识 高职教师备考攻略笔记

第一章 绪论

记一句话:

高职教育,有其鲜明的"职业性"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专门研究与高职教育有关的现象,揭示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为重任,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职业的界定和特征

职业是人一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和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的综合,它既是可以从中获取应有报酬的岗位,又是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履行自身社会职责的天地,它还是使个人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场所"。

1.职业的内涵【选择题】


第一,活动的技术性。有其专门的职业技能或技艺,如各种中高级技工、技师、工程师、设计师、教师、医生、演员等,都得经过一定的学习、培训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才能从事其他职业工作。各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开展,也充分说明了职业的这个属性。


第二,活动的价值性。职业不仅能实现个体谋生的需求,解决个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而且还能使个体发挥其潜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即作为创造者的价值)。

第三,活动的社会性。职业的这个本质内涵反映着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广义:职业教育泛指各种增加人们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职业意识和态度.使人能积极并顺利地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

狭义:指学校职业教育,即通过各级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做好从事某种职业的准备。

特征:职业定向性、技能实训性、社会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按其层次水平可区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代高等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精英教育,同时也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学制一般为3年,要求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渊源和发展趋势

1.萌芽【了解】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有意识地传递生产经验,便通过了长幼之间的口耳相传以及年轻一代精心的模仿,逐渐形成了职业教育的萌芽形态,侧重经验传授和继承。如旧石器时代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米集 、渔猎 、农种,畜牧经验的传承;新石器时代制陶等经验的传承.金石并举时代的农牧、渔猎、手工业等生产经验的传承等。

2.初始形态【选择题】

①奴隶社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分工,为职业提供了产生的温床.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主要通过父传子承的家庭教育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职业教育的最初形式学徒制产生了。

②职业教育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官学如我国古代的算学 中学,律学、医学、天文、水利等专修学校;二是学徒制,广泛存在于民间。

③随着工商业较大的发展,学徒制式的职业教育伴随行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如欧洲从11 世纪始,职业教育制度化的雏形初步形成,并且出现了行会学校职业教育开始有了种规模化的组织形态 并凸显出其职业性和行业性。

3.近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师徒制职业教育形式被突破,创办出一些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如英国的"职业讲习所"。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出现了与普通中等教育并行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

从20世纪 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使中等职业教育开始上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适时诞生,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各国的专修学院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逐步兴办起一批地方职业大学。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明确了职业大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并对其学制做了规定。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