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香港研究生制度  > 了解香港、内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了解香港、内地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考拉读书会发起人,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我带你用三年时间读完心理学入门300本书籍,学完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的本科到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社会工作者是主角也是配角 在前两天的文章里,我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社会工作,介绍了这个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今天我会给大家介绍如何成为一个社会工作者。

很多朋友都是通过阅读我写的关于抑郁症、焦虑症自愈的文章关注我的,很惊讶说为什么不继续写了。我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各位考拉(郁友),只是我觉得眼下更急切的是必须做一些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没有做的事情——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我把抑郁症治疗的一些主流方法都做了简单的介绍,没有细细去写,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最怕大家对号入座,而放弃去医院治疗。抑郁症的治疗要个别化对待,这在医院都很难做到。学会自愈,就是践行个别化这一伦理原则的最好的方式。即使医生对你开出了和别人一样的药,你也要为自己做不一样的心理辅导。

因为我是社会工作者,我没有治疗权,更无权开药。虽然说资深的社工可以化身为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技术为精神疾病患者做康复治疗和健康咨询,但是必须要在精神科医生和社工督导的监督下进行的。在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者既是主角,也是配角。“主角“的意思是社会工作者要主动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去寻访需要帮助的人,积极鼓励困境人士寻求专业的帮助,成为“案主”。在案主康复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创造有利于案主发挥自我潜能的条件。“配角”意思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要有别于精神科医生,甘做医生的助手,案主的伙伴。要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不能做。独挑大梁的做法,即使是出自利他主义的公益心,也是有违职业道德的,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

任何人要尊重宪法、法律这个大框架,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以及健康管理师都不能越界,精神疾病的康复者以精神卫生志愿者的身份分享自己的康复心得,陪伴他人康复,但是不能去治疗别人,即使你在某一方面有精神科医生没有的优势,也不行。这是对法律和人权的尊重。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心理咨询师,你宣传自己业务水平的时候,切记不能出现包治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字样,不能对患者做出大胆的承诺,要把治疗权交还给患者自己,由患者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精神科医生,如果精神科医生出现操纵患者的行为,可以帮助患者维护正当权益,举报投诉医生。

心理咨询师无论你多么厉害,你所接受的医学教育的时间和强度远远没有一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多。所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分清边界,否则违背《精神卫生法》,不仅你的自媒体账号会被封禁,而且你会受到行业协会对你做出的三年内不得从事心理咨询的处罚。

在三甲医院上班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网上有一句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学医很难,考上本科以后,学习、实习、考研、再实习、规培至少要十年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硕士学历是最低标配。即使是选择精神卫生硕士,也需要本科阶段以及硕士第一年全科的学习和实习,对内科、外科、儿科等许多科室都要通学。对医学缺乏浓厚兴趣、没有一颗强烈助人之心的人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你说精神科医生治不好你的抑郁症,没有效果。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你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医生对你不了解,医生很忙,没有时间对你的病情做详细的了解就做出了诊断,可能会有误诊。精神科医生学过心理治疗,但是在医院那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下很难开展。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就充当了一个信息收集者,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将心理治疗的工作放到了案主所在的社区中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补充。

医务社工就是医生得力的助手,虽然医务社工不属于医生的编制,但是也可以在大医院上班,拿一份不错的薪水,这是许多心理咨询师、普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在香港,人们称呼社工为北斗星,具有和医生、律师等一样高的社会地位。不仅收入极高,而且社会形象极好。这个称呼的来源和1976年许鞍华导演的一部电视剧《北斗星》有关。也是从这部电视开始,香港民众对社工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之后,还有很多与社工有关的电影也陆续问世,比如《边缘故事》《流氓社工》《桃姐》等。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主任林一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香港特区,社工和新朋友介绍自己的职业时,人们的反应一般是:哇,原来你是北斗星啊!蛮好蛮好!为何香港社工发展能这么厉害?政府重视,在社工投入巨大是事实。香港地少人多,老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