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传媒聚焦

Sora的出现,让“文生视频”大模型的发展更进一步,关于人工智能未来替代人类职业的言论再度引发热议。AI大模型所呈现出的能力,对一些行业形态可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那么它真的会完全取代人类的部分职业吗?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此前在AI大模型所理解的“AI最容易替代的人类职业”中,“翻译”是排名前列的其中一项。事实上,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多年后,翻译行业又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变革。那么,从业者是如何审视这一行业的?在这场技术革新中,人类译者又该如何应对算法带来的挑战?近日,记者对话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张舒音教授。

张舒音教授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翻译学哲学博士,于2016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人文社科学院助理教授(教学)。她曾获得2022年第九届亚太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口译与笔译研究学术新星奖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年教学成果奖,在文学翻译、机器辅助文学翻译、社区翻译等领域发表论文若干。

1)  AI不会取代翻译行业

    可辅助人类译者开展工作

翻译这个职业“不被看好”并非近两年的事情。早在本世纪初谷歌翻译刚诞生时,很多人就曾热烈畅想过机器取代人类翻译的“前景”。对于翻译行业,一直都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它会被AI取代;也有人认为AI会助力它的发展。

作为翻译专业教授,张舒音对于AI的态度则更为中立和乐观。“我不认为AI会取代翻译行业,但我认为AI可以帮助做一些简单的翻译工作,会给尖端翻译人才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机会。”

她对翻译行业的乐观态度也依据于目前中国内地开设翻译专业院校的数量上:如今内地各大高校的翻译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其中设立翻译硕士的专业院校在2022年增至316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大高校对于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更新,许多院校开设了翻译技术相关的课程。“这反映了翻译专业对于这个技术的乐观态度:AI只是扩大了大众使用翻译的场景,但并不会取代翻译这一专业职业”。

事实上,在应用场景方面,即便是实时翻译模型相对成熟的当下,在一些重要的商业洽谈或外交场合,人工智能翻译设备并不被允许使用。一方面是出于对机器设备的信任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翻译的精准度。“比如针对‘双方意见不一’,该翻译为对立、分歧还是冲突?不同的词传递出来的效果,或许会与希望达到的沟通目的背道而驰。另外,对于人类一些微妙的情感,机器是无法察觉和辨别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翻译技术也正在影响着翻译这一古老的行业发生改变。“我自己也在训练翻译助手。”张舒音透露,从最早的谷歌翻译到后续的ChatGPT,她使用翻译工具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