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预防医学硕士就业现状  > 我院2022

我院2022

专业:预防医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适应我国预防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促进及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培养具有全球公共卫生观念、满足现代化疾病防控体系需求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

1.专业基本情况

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0年入选国家和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专业学位(MPH)硕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已构建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及“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助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标准为:(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2)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3)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技术,具有从事群体和个体预防保健及卫生防病工作的能力。(4)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能力。(5)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我国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6)具备与公众、媒体等人员进行健康相关信息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9)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校生规模

本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在读学生360名,60名为公费医学生。2023年招收60名学生。在校学生中,生源覆盖山东、天津、河北、河南、湖南、海南、吉林、山西、陕西、浙江、江西等省市。外省招生数量平均占当年专业人数的14.21%左右。截止到2023年,预防医学专业共培养本科生533名。

3.课程设置情况

本专业共设置7大类课程。主要包括(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9学分),(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3)学科基础必修课程(83.5学分),包括学科门类课程(50.5学分)和专业大类课程(33学分),(4)学科基础选修课程(8学分),(5)专业必修课程(75.5学分),(6)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7)特设课程(10学分)。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毒理学基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儿童少年卫生学。

4.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配备2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每个班配备1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助学工人员进行日常和学业管理。学院实行学业导师制,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在学业上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院实行院领导联系班级制、班主任制、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实践教育+集中实践教育”四大模块;通过增设《预防医学专业前沿讲座》、《早期社会卫生实践》课程,实施本科生“早接触专业、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培养模式,落实“科教融合”理念,推动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2023年我院学生获批4项国家级、10项省级、1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山东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院师生获得金奖1项。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省级三等奖2项。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在“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预防医学专业赛道A赛道团体一等奖和专业赛道B赛道团体一等奖。4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1.教学经费投入

2022-2023学年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经费投入近百万元(包括教学设备购置)。

2.教学设备

预防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主要依托医学部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依托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同时拥有独立教学计算机房一个。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始建于2005年,目前实验室面积为620平方米。

公共卫生实验室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台式低温高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实时荧光定量PCR、二氧化碳培养箱、解剖显微镜、核酸蛋白快速检测仪、手掌型离心机、纤维素分析仪、台式恒温振荡器、双稳定时电泳仪、凝胶成象分析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小鼠迷宫实验系统、大鼠迷宫实验系统、化学发光成像仪、冻干仪等。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74名,其中专任教师62人,9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的人数达78%,83%的教师拥有在非本校完成学历教育的经历;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47%。学院教师数量和专业结构趋于均衡。教师梯队、年龄、职称分布趋于合理。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助理教授38人。其中,首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21名。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8人。现有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基金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特聘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青年泰山学者4人。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主席、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全球2%顶尖科学家1人。国家一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3人,常务理事1人,理事3人;WHO营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营养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科协基础营养学科学传播首席专家1人;省级学会负责人及理事13人,《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主编(SCI)1人、《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主编(SCI)1人、《Food & Function》副主编1人、国内核心期刊编委14人。

于典科教授获评“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沈晓丽教授获评“青岛大学优秀教师”,姜启晓教授获评青岛大学“十佳班主任”。劳环卫与卫生毒理学党支部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鹿琳主持的“学习水体卫生,保护黄河生态”获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鹿琳主持的“《环境卫生学》思政教学改革”获青岛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姜启晓教授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22-2023学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经费总额155万;山东省基金2项,经费总额70万;其它纵向基金4项,经费总额52.7万;横向课题7项,经费总额560.6万。合计各类科研项目18项,经费838.3万。2022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38篇。本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强,学院所有教授、副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

本专业教师积极将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依托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取得多项成绩。在师德师风方面,本专业教师始终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为理想追求,兢兢业业,以身作则,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师队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团队《食全.食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全流程仿真实验》3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医学统计学》获为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崔莲花教授作为副主编出版《预防医学》教材。明确管理体制,做到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有章可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证了教学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实习基地

本专业现拥有教学实习基地10余所。包括: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青岛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达能特殊食品有限公司、新希望乳业、青岛市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临沂河东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即墨区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胶州市里岔镇卫生院、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单位,主要分布在青岛、临沂、烟台、河南舞阳、即墨等地。

第一阶段的临床教学实习主要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传染病医院;专业实习的第一阶段在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专业实习的第二阶段在公共卫生学院各学系进行。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包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方式,学院提倡教师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建立传统课堂教学与PBL、CBL、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并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立体化教学模式具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