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2021

专业九十八:音乐表演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在所从事的音乐表演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舞台演唱、演奏以及专业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能力1.专业设置

本专业学生按声乐演唱、键盘演奏、民族乐器演奏及管弦乐器演奏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音乐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音乐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掌握音乐表演学科以及音乐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相关音乐表演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行业需求;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较高的人文素养;

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有演绎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掌握音乐表演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演唱、演奏能力;

熟悉党和国家对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在校生规模

近4年每年招生规模

2019音乐表演招生数为79人

2020音乐表演招生人数为79人

2021音乐表演招生人数为81人

2022音乐表演招生人数为71人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310人

3.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专业基础课 38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4)专业核心课 22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5)集中实践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6)专业选修课

①键盘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94学分。

②民族管弦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109学分。

③声乐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122学分。

④西洋管弦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97学分。

(7)拓展提升课程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三、培养条件1、教学经费投入

2020-2022年本专业投入15.5万元,生均500元。

2、教学设备3、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发展与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衡量一个专业、学科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来抓,不断地采取引进人才和送出去培养人才等多渠道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大力培训现有教师,加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音乐表演专业为我院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涵盖声乐系(声乐教研室、歌剧中心)、管弦系(弦乐教研室、管乐打击乐教研室)、民乐系(弹拨乐教研室、拉弦乐教研室)、键盘系(钢琴专业教研室、钢琴基础课教研室)四个系八个教研室,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9名、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8名,从欧美等国外留学人才14名。音乐表演专业也是2009年获批的全国第二批MFA硕士培养的单位。2021年,音乐表演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音乐表演专业拥有近百人的青年交响乐团、青年合唱团、民乐团、室内乐团等音乐实践演出团体。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巩固完善学科教学体系,合理配置学科课程,开设交响乐团合奏课、民乐队、合唱课等实践性课程。学院还为学生提供大量参加演出和比赛的机会,定期举办各项专业音乐会,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水平,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项比赛,建院来音乐表演师生斩获国际、国内大奖近百项,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1)学科带头人

王景彬,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表演学科带头人,声乐系主任,武汉音乐学院特聘专家歌剧导演,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在校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1988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留学并获得音乐硕士学位。主编系列西洋歌剧咏叹调教材。国家艺术基金歌剧《韩信》项目负责人。

邓列加: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提琴教授,硕士生导师,原中国歌剧舞剧交响乐团首席,俄罗斯文化部举办“远东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评委,国家一级演奏员,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山东省教育厅举办“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评委。

孟雷: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分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创作委员会委员,现任民乐系主任、竹笛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特聘教授。

董博超,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键盘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崂山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侯健,教授,1984年-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获大学本科学历。原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演员。2008年获乌克兰国家国际人事学院授予文化学领域(音乐艺术)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获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博士后教育学历证书。2010年获乌克兰国家文化教育部颁发授予乌克兰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与文化历史)博士学位。

(2)高学历青年人才 (博士)

王威:小提琴演奏博士,副教授,毕业俄罗斯于远东国立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在第十届国际青年音乐表演者获得一等奖,中国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馆获电报嘉奖。

于浩:双簧管演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单簧管演奏与教学,在第十届国际青年音乐表演者获得二等奖。

江鹤:大提琴演奏博士,大提琴演奏和教学方向,俄罗斯远东艺术大学表演博士,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硕士,英国伦敦 北伦敦音乐节,巴赫作品演奏奖。

李佩璠:俄罗斯钢琴演奏博士。青岛大学优质课教师,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钢琴学会理事,美国CME 钢琴教师协会高级教师,德国舒密尔钢琴艺术大使。

陶琳:美国音乐艺术博士(Doctor of Musical Arts,简称D.M.A.),钢琴演奏专业,该学位为全球范围内认可的钢琴表演专业的最高学位。陶琳博士毕业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琴表演,副研究方向为协作钢琴、管风琴演奏。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系讲师,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成员。曾于在美国举办多场钢琴独奏及室内乐音乐会。曾于2021年6月在青岛大剧院举办“荣归故里·庆党华诞—旅美钢琴演奏家陶琳博士钢琴独奏音乐会”。

张超:钢琴演奏博士,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曾举办过数场音乐会,荣获第九届圣彼得堡国际音乐比赛现代音乐与复调铜奖,并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个人专辑。

论文: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科研项目:近几年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0余项

目前,音乐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不断引进人才,提高学历层次,争取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力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左右。

4、实习基地:

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要求主讲教师逐渐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教学、网络观摩著名音乐表演艺术家的音乐教学、世界十大歌剧、中外经典音乐会、中国戏曲经典、国家级音乐比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建立3+1多元化创新型教学体系,推进多角度课程改革

(1)组建“教、创、演”课程体系

改革单一培养模式,构建以教学、创作、演出实践能力融合发展、3+1多元化音乐表演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形成动态化管理的教、创、演课程群,搭建宽口径实践课程,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构建大项目与多方向课程联动教学模式

以大项目为载体整合不同专业课程,形成新教学模式。如国家艺术基金歌剧《韩信》的创演,将音乐表演专业、舞美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重组,融合成新的课程体系,以此实现歌剧的排演任务,在演出实战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建立比赛+音乐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对标国际国内赛事,展开比赛+音乐会实践活动,实现多元化艺术实践,建立多元化评估评价机制,提高表演人才的专业水平。

成效:学生连年获得山东省音乐与舞蹈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获团体三等奖和单项二等奖等全省最优成绩。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合峰会音乐展演、金钟奖合唱比赛全省选拔赛取得优异成绩。

2、搭建跨学科教演平台,创新性教研成果显著

利用综合大学优势,探索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国家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韩信》由歌剧艺术中心牵头,经音乐、美术、纺织服装学院整合相关学科的艺术创作能力,进行全方位创新性探索,实现了学科大融合。

成效:获得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2项,同时与新闻传媒学院合作探索开设的电影音乐、动漫音乐等特色课程和课题为本专业发展的新动能。

3、推行双带头人制度、思政进课堂入实践

聘任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加盟”学院教学,同时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教研活动,并与我院专家教授共同组成学术委员会提升我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办学水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以及赵瑞林、朱昆强、左继承、李春华等著名艺术家担任我校兼职教授。

实行双带头人制度,聘请学科带头人为党支部书记,强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性地进行音乐党课,让学生用专业进行思想教育,获得很好成效。成效:学生积极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服务地方青岛市行进管乐培训、扶贫志愿者演出、培训辽宁舰官兵音乐素养等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就业专业对口率:80%

毕业生发展情况:

中国好声音“佳宁组合”孙佳欢、唐娜均为我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王岩获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李诚获山东省第三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于小青获山东省首届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意大利“尼克罗西”声乐大赛二等奖。

马小娟 获“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民族唱法银奖和最佳音色大奖两项大奖。

赵子辉获金钟奖小提琴入围。

青岛市声乐器乐大赛中,音乐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2006级音乐表演系学生陈晓琛获青年专业组西洋乐器金奖,2005级音乐表演系学生刘婧超获银奖,2005级音乐表演系学生王丹青获铜奖,我校学生囊获了这项全市专业权威音乐赛事的金银铜奖,彰显了我校音乐教育的实力。

王殷婷获全国歌剧比赛民族唱法二等奖;蒲公英全国青少年声乐比赛金奖; 山东省第一届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王慧欣获蒲公英全国青少年声乐比赛金奖。

迟洪迪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青岛赛区一等奖;山东省第四届高校师生基本功比赛二等奖;首届山东民歌比赛二等奖。

彭芳获山东省齐鲁风情青年歌手与新作品大赛二等奖;山东省第四届高校师生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张瑞竹获首届山东省青少年音乐大赛获最高奖组委会大奖。

赵青获首届青少年音乐大赛获二等奖 。

王静获第二届山东民歌演唱大赛获二等奖 。

邝兰英获第二届山东民歌演唱大赛二等奖 。

马飞获第三届环渤海地区青年新歌手电视大赛美声组银奖。

赵芙蓉获第十届山东省齐鲁风情青年歌手暨新作品大赛二等奖,首届青岛国际青少年声乐大赛铜奖。

李政泽获首届青岛青少年国际声乐大赛获银奖。

赵雅鑫获山东省第六届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

李政泽、赵雅鑫获获意大利第七届urbania国际声乐比赛荣获大赛一等奖。

刘琪获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比赛优秀奖,获山东省大学生才艺大赛一等奖。

施锦宏、张田、刘锡钰、张文华、王国萍、隆环宇、段昕、王莉媛、姜子涵同学获山东省大学生才艺大赛优秀奖。

在2018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刘琪获声乐二等奖;于淼获民乐三等奖;徐飞婷获声乐二等奖;任若水获西洋乐三等奖。

李兆熤获山东省音协钢琴大赛协奏曲组一等奖。

张贝宁获第八届德国门德尔松国际钢琴大赛复调作品组银奖。

李东泽获2020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组)公开赛铜奖。

刘琦获2019第七届门德尔松钢琴大赛协奏作品组二等奖。

赵曦获2019第七届门德尔松钢琴大赛协奏作品组二等奖。

李浩莹获第13届中新国际音乐比赛中国作品组第三名。

李思璇获(2020年第四届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器乐类古筝独奏大学组金奖。

2019年俄罗斯东方万花筒国际比赛中,花蕾获小提琴三等奖。

郭涵获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民乐组二等奖。

冯雨欣获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声乐组三等奖。

郝文豪获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民乐组三等奖。

李知远获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展示键盘组三等奖。

孔乐同获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赛一等奖。

就业单位满意率:95%

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建院以来,国内外专业音乐院校专家来我院对音乐表演专业进行参观指导,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取得的各项成绩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其中包括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周美玉教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赵瑞林教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圆号,国家一级演奏员朱昆强,著名唢呐、管子演奏家,作曲家左继承等等。

音乐学院完成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任务,山东艺术学院一位资深管弦乐教授在给我院院长的信中写道:“我和我的同事观看了演出,我们感到震撼……没有想到青岛大学的交响乐团会有如此高的水平,如此齐全的乐团编制,如此整齐的规模。我的学生们甚至感到震惊,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地方的综合院校学生交响乐团怎么能将如此高难度的作品演奏得如此完美,看来,你们确实是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从建院以来,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为国内专业艺术院团、各级高校教研单位、企业单位党政工团委、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培训机构输送大量人才,从事音乐相关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

20-30%优秀毕业生考入本院或国内外专业音乐学院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

于涵,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处。

谭梦真,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潍坊市潍城区北关街道张辛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

王晓天,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共产党烟台市牟平区委。

赵钰程,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徐霞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联通山西省分公司。

李晶晶,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青岛大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陶琳我院键盘系本科毕业,后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音乐艺术博士(钢琴演奏专业),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硕士(钢琴演奏专业),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系讲师。

马俊,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

王世哲,声乐系本科毕业,大连艺术学校系主任

马鑫涛,我院声乐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潍坊学院声乐教师

管成峰,我院声乐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山东科技大学声乐教师

荣燕北,声乐系本科毕业,就职青岛理工大学

张舒展,我院声乐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青岛市群众艺术馆

李斌,毕业后赴韩国深造,取得声乐博士学位,现就职聊城大学声乐教师

燕杨,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安徽师范大学

吕方格,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刘殿栋,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哈尔滨音乐学院

缪礼云,我院西洋管弦系研究生毕业,就职四川师范大学

牟文正,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广西师范大学

赵子辉,我院西洋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研究生毕业,就职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助理首席

张婧一,我院西洋管弦系小提琴专业研究生毕业,就职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员

于江,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中国音乐学院三级演奏员

张雅静,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密苏里州交响乐团演奏员

刘勇,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青岛交响乐团

靳华,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哈尔滨交响乐团中提琴演奏员

鄂威,我院西洋管弦系本科毕业,就职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交响乐团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媒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广最快、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之一。音乐的发展取向和层次,直接关系着社会进步。由此,音乐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被社会瞩目。在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中,音乐教育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异军突起,据统计,在全国已有近600所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或建设相关学科,从而使之迅速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新兴学科。

在迅猛发展的影视、传媒行业里,急需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专门人才,综合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建设音乐表演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当然在准确定位后特别要加强的就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内容是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检验标准是毕业生质量和社会评价。关于教学,不能搬用已成规模的音乐表演类专业院校的现成经验,因其体系完全以专业分工而采取细分化,不适合综合大学。综合大学的音乐表演教育在专业建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自身独特性。综合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对比较粗线条,在专业规模上则多是影视合流,这使得综合大学的相关专业设置显出某种模糊性。提倡培养通用人才,鼓励宽口径的专业设置,这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对于综合大学来说尤为明显。综合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往往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宽口径容易扩大就业选择范围。当然这与我国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创办时间短,缺乏深入细致的专业教学能力有关,难以有针对性地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宽口径也显示出某些无奈。如何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结合行业需求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是综合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发展之本。

国家、省市相关文件: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会议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会议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结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势必会对音乐表演专业带来政策性的扶持;对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将会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不足:

硬件办学条件与同等院校相比较有待提高

主动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积极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加强与青岛知名企业合作提升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教师参与青岛文化艺术建设,繁荣青岛文化艺术市场,承担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

专业九十九:音乐学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音乐学、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教学、音乐研究、音乐编辑与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培养能力1.专业设置

本专业学生分为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理论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教育的基本知识,具备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音乐教学与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具备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是社会基础音乐教育的传播者,作为一名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优良的音乐技能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调节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音乐学理论方向需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对音乐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项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的初步能力。

熟悉党和国家对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在校生规模

音乐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近四年在校生人数如下:

2019级音乐学专业人数为44人

2020级音乐学专业人数为43人

2021级音乐学专业人数为41人

2022级音乐学专业人数为41人

目前在校生人数共169人。

3.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曲式;钢琴、声乐、合唱学、指挥法等。

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

①音乐学理论方向 37学分

②音乐教育方向 38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4)专业核心课

①音乐学理论方向 23学分

②音乐教育方向 22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音乐学理论方向所开课程有:音乐学概论、民族音乐学等。

音乐教育方向所开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等。

(5)集中实践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包括教育实习、田野采风等。

(6)专业选修课

①音乐学理论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84学分。

②音乐教育方向 至少修满44学分,开设课程100学分。

(7)拓展提升课程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三、培养条件1.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均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本专业的发展。2021-2022年本专业投入8.45万元,生均500元。

此外,四年内主要有中国民族民间艺术集成(音乐、民歌、歌舞、戏曲、说唱、器乐部分)3.8万。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全套1.23万。

一流专业建设经费60万

2.教学设备:

青岛大学丰富的图书和互联网教学平台、学院图书音像资料室、2间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功能排练演奏厅、山东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中心、教学用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施。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发展与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衡量一个专业、学科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来抓,不断地采取引进人才和送出去培养人才等多渠道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大力培训现有教师,加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是省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4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3%。

(1)学科带头人

王静怡,女,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博士、特聘教授、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和中国音乐史学方向硕士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传统音乐学、先后多次到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交流调研,科研成果卓著,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厅级等科研项目,主要成果有:专著《中国音乐在海外的传播与变迁》(人民出版社)、《音乐之岛》(中国戏剧出版社)、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黄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东南亚华族传统戏剧与酬神活动生存关系之调查研究》《文化认同与马来西亚华乐创作风格的变迁》论文二十余篇,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山东省优秀艺术成果一等奖等。

(2)高级职称人才(教授)

王文俐,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钢琴硕士,特聘教授,在《人民音乐》 《黄钟》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舒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等著作;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改项目3项,获奖情况:科研论文《中国钢琴曲的现代化技法简析》获全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谈即兴伴奏课的改革》获得山东省教委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

于青,女,音乐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师从沈旋、钱亦平教授。长期从事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钢琴表演艺术研究等。出版研究专著一部,获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译文20多篇,获山东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参编著作二部,主持、参加国家、省、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3)高级职称人才(副教授)

苏勇生,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入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修钢琴,1986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1991年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声乐钢琴比赛中获钢琴比赛一等奖、声乐比赛优秀伴奏奖。199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进修钢琴演奏一年。1999年被任命为音乐教育系键盘教研室主任。2007年所担任的钢琴课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课程。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各种音乐期刊上及获山东省、青岛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董文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1到200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研修声乐。多次参加全省声乐比赛两次获得一等奖。在1991年参加全省高校声乐教师比赛获得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山东省教育厅、文化厅获奖,如《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获山东省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论文《唱歌语言的处理》获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有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保存。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声乐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谈歌唱发声的常见病及纠正方法》发表于《中国音乐》核心期刊。《黄河三角洲的民歌挖掘与演唱》获山东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声乐研究生。如学生王维莲等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并有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学生马晓娟获首届维也纳国际声乐大赛银奖和最佳音色奖,翟鹏,王莹莹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声乐大赛中获奖。

王丽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应邀担任全国“第五届武汉樱花杯声乐比赛”和俄罗斯海参威“远东国际声乐比赛”等多项大赛的复赛、决赛评委;主持及参与省级社科项目4项,并荣获省社科联和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浅谈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等论文多篇;4次成功举办独唱音乐会;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中获奖。目前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从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声乐教学工作。

张志红,1996年以声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同年进入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至今。现在是副教授,音乐专业学位(MFA)研究生导师。任教期间,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过数篇论文,获数项科研奖励,培养过大量的声乐学生,其中多人获省、市级声乐比赛奖励。张志红本人2009、2010年获得两次省级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高学历青年人才 (博士)

韩忠岭:音乐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出版著作《音乐教育学导论》在《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省级研究课题。

李晓囡:音乐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美学,在《音乐艺术》等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论文入选参加国际和全国美学学术会议。

万博:音乐学博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于晓菲: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带头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音乐口述史研究、藏族现当代音乐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在《 人民音乐》《艺术评论》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车万里:音乐文化管理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方向音乐文化管理,出版著作《地方演艺团体产业化运营模式研究》等;在《贵州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的省级课题,结项评审获得一等奖。

4.实习基地:

青岛丽音琴行、青岛海韵琴行、青大琴行、青岛艺术学校、青岛市歌舞剧院、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要求主讲教师逐渐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教学、网络观摩经典音乐会、音乐比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大力鼓励教师开设慕课、网课等课程类型,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畅通,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学习模式。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1.学科建设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音乐学专业实现了省重点学科、艺术硕士、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类型的突破。

2006年获批山东省“十一五”唯一的音乐学重点学科;

2011年再次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音乐学重点学科;

2009年获批音乐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2011年,获批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

2020年,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亮点:

音乐学专业从招生之始即实行技能期中跳级制,在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教学中,实行分级教学从曲目定级到定级考核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

依托学院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研究中心聘请的山东琴书、山东吕剧、柳子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口头性非物质文遗产的保护与收集整理工作,并把成果运用教学中,使音乐学院的本科教学浸染上浓郁的本土民族文化色彩。

每个学期教研室内部采取交流的模式公开授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所有教师加入讨论,重点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利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做到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与舞台表演融会统一,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

改革原来的理论考试卷面模式,考试形式多样化,学生答辩、论文、讲座形式进行考试,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

国际化办学特色更加突出。与韩国、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签订了教研合作项目3项,合作项目涉及到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面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一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改变音乐学人才的培养理念,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鲁西,挖掘、整理、编创当地音乐文化,服务区域文化建设,走一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实践演出三者紧密结合并和区域经济文化需求相联动的适应音乐学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模式。

5.大型会议的举办

在2019年,音乐学专业举办了两次重大的全国性及国际会议,包括2019年4月举办的全国音乐史学会,以及2019年11月举办的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音乐学会,两次大型会议的召开扩大了青岛大学的影响力,证明了本院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能力。

五、培养质量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强、善于创新的音乐学人才的课程体系。在校屡屡在参加省、市和国际性的艺术文化活动中斩露头角。

冯雪、姜蕴倚、刘金城同学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获全能二等奖,以及团体三等奖;冯雪同学获理论奖项。在2015年举办的山东省音乐舞蹈基本功大赛中,我院音乐学专业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中张煜扬获一等奖,陈奕彤获一等奖,刘艺获二等奖。

陈奕彤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获全能二等奖。

在2018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陈姿佳,李小凡,高爽全能团体一等奖。陈姿佳获个人全能一等奖。李小凡获个人全能二等奖。高爽获个人全能二等奖。

在202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中,程艺航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

在2021山东省第八届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大赛中,程艺航获得个人全能组一等奖,冯翔超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李承晓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袁恩泉获得键盘二等奖。

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考研率高,应届学生考研录取率达20%,且部分学生考取全国知名高等音乐院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攻读博士研究生。

通过十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强、善于创新的音乐学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严格的课程教学、训练和系统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屡屡在参加省、市和国际性的艺术文化活动中斩露头角。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提高了艺术类学生就业率。音乐学专业近几年就业率达到90%(包括灵活就业),就业方向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电视台、出版社、报社、文化馆、老年大学、琴行、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等。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95.83%。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职业期待吻合度达97.91%,主要行业为教育业,占64.88%。校友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处于较高水平。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鼓励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任课教师不定期开展就业辅导座谈会,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给他们提出合理的职业建议,并积极鼓励本系学生继续深造,通过考研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与平台。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我系毕业生,积极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晚会,本专业都会积极邀请各有意向的用人单位前来观看。利用各种机会,充分展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典型案例:

孙宁宁,毕业后赴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并留任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韦辉,毕业后赴上海音乐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

李晓囡,毕业后赴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副教授。

俞璇,毕业后赴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任国家大剧院发展部高级主管。

李霏,毕业后赴上海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任青岛音乐时空艺术培训学校执行总监。

刘忠林,毕业后自主创业,在青岛市胶州地区成立青岛金螺号文化创博有限公司。

张静思,毕业后自主创业,创立“乐学岛”文化艺术培训学校。

万博,毕业后赴中国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

王晗,我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诸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韩铭慧,我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烟台市福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王艺璇,我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体育局。

范硕业,我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周嘉璐,我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现就职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教育部推进艺术教育,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2014-01-14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指出: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

依托国家政策方针,我院将继续把音乐学专业作为重点学科,优化学科资源。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制度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升队伍学术水平;优化科研政策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水平;加强地方共建,打造音乐品牌;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存在不足:

硬件办学条件与同等院校相比较有待提高

主动参与社会文化艺术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积极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筹措资金,加强与青岛知名企业合作提升改善办学条件。

鼓励教师参与青岛文化艺术建设,繁荣青岛文化艺术市场,承担起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

专业一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一、人才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充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专业音乐创作能力和坚实的作曲理论基础,能从事专业音乐创作、音乐理论及教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体现本专业特色的各类综合型人才。

二、培养能力1. 专业基本情况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颁布(1998年)的音乐本科专业之一。作为音乐学院 “产、学、研”一体化的标志性专业,在音乐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的一环。我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自2005年起正式招生,已办学十多年,是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学科专业,学科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自2008年开始招收作曲类硕士研究生,设有作曲、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合唱编创与指挥等研究方向。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设有专门的作曲教研室,负责作曲专业本科主课和作曲专业四大件,如复调、和声学、曲式学及管弦乐配器,以及作曲专业选修课的教学。

2.在校生规模

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自2018年起年每年招收本科生5人,山东省内3人,省外2人,学生入校前通过了山东省高校音乐专业联考与文化课考核,在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演奏方面的学习均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目前本专业有在校就读本科生20人。

3. 课程体系

作曲专业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最低学分为:170学分;授予学位: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 —— 艺术学学士学位。

(1)主干学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2)核心课程:作曲、和声、复调、配器、曲式。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音乐会、创作展演与学术研讨、社会调研与采风。

课程设置情况如下:

①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③专业基础课 43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④专业核心课 1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⑤集中实践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方案。

⑥专业选修课

至少修满45学分,开设课程92学分。

⑦拓展提升课程 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毕业环节要求:作曲专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作品与毕业论文。考核要求:

①提交两部学位作品:一部中大型器乐作品(不少于 6 分钟),如为双管制管弦乐队、民族管型 乐队而作的作品;或一部室内乐体裁作品(8 分钟左右);另提交一部(首)声乐作品或或器乐独奏作品。

②毕业论文应结合自己创作实践和学习体会进行阐述与总结,不少于三千字。

三、培养条件1.教学经费投入

2021-2022年本专业教学经费共投入1万元,生均500元。作曲专业近3年内投入教学仪器及设备有:小型播放机一台;A4打印机一台;普通电脑一台;空调二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及音箱。

2.教学设备

供作曲专业创作、展演和教学的设施有:大音乐厅、小型演播厅和作曲专用教室、电子音乐教室和琴房等; 音乐学院专业学科齐全,已建有的管弦乐队、民乐队和合唱队等,对于作曲师生的作品实践演出,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大学的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的书籍、刊物、音响资料可满足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地处山东东部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较为繁荣的青岛“音乐之岛”文化品牌建设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学生开拓艺术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3.师资队伍建设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下设两个教研室:作曲教研室和音乐基础公共课教研室。

作曲系现任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8人。作曲教研室专业专职教师现有4人。

(1)高级职称人才

张宝莉,副教授,视唱练耳、音乐教育等方向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基础乐科专家组成员。

学术领域:多次参加中、美、俄、意、法、德的国际视唱练耳大师班及教育部主办的“高等学校高级教师视唱练耳研修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及多项课题立项与获奖。其中在人民音乐发表《首调听觉的分析与训练》;中国音乐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国成人教育《谈成人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成人教育《成人如何学习首调唱名法》等文章;多部课题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在省级立项两个;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立项三个;校级一个;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大学公共鉴赏课教材》;参与编写《青岛文化建设研究》;《艺术鉴赏通论》等书籍,所指导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市视唱练耳大赛及自弹自唱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

颜咏,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作曲技术理论和钢琴教学多年,承担国家、省、市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刘炼,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视唱练耳教学法、音乐理论分析、音乐海外传播和人工智能作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俄罗斯托姆斯克国立大学学报唯一华人编委。曾获俄罗斯克里米亚文化协会会议报告一等奖。2012-2014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乌克兰文化部科研专项(音乐艺术形态的国际认知研究)工作。以独立作者名义发表了十余篇学术文章(其中2篇被ESCI检索,7篇被Russian SCI检索)。主持中国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一项。

(2)高学历青年人才 (博士)

韦辉,副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向。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曾在《音乐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创作器乐曲、歌曲十余首。其中钢琴作品《戏韵》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音乐创作》,原创歌曲《海上丝绸路》获青岛市海燕杯原创音乐作品优秀创作奖,获山东省群文学会原创作品二等奖。

4. 实习基地

作曲专业学生通过采风、新作品音乐会、创作比赛以及其他音乐创作实践,基本达到运用传统音乐语言及写作技术能力、运用近现代音乐语言及写作技术能力和培养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能力。 近年来,作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由他们创作的和编配的各类体裁作品在密苏里州立大学音乐节、意大利萨萨里音乐学院作品交流音乐会、青岛大学校庆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成功上演,部分作品在《音乐创作》(国家音乐类核心期刊)期刊发表。

实习基地包括:青岛市艺术学校,各大琴行,青岛市老年大学,中小学等。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作曲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内容安排根据教学需要相应调整,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复调课的学制为四个学期,并提前开设,这样更好地辅助了专业课的教学。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教师能够因材施教自编教材,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我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扎根齐鲁传统音乐文化厚土,遵循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及其观念与本区域民间音乐艺术资源和素材相结合的教学与创作理念,倡导和培养学生挖掘和继承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创新。为了强化特色性教学与创作实践,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除了系统化和严谨的专业技能训练,还注重学生的齐鲁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创作的作品更具有浓郁的齐鲁文化特色。

为了方便师生定期到民间采风、创作新作品,已在省内设置了多处民间采风点。为此,大学曾专门设立基金,供师生探究沂蒙山等地区的民间音乐,这些措施不仅有益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紧密地配合和响应了山东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新发展战略。另外,倚仗综合大学各学科交叉优势,如:音乐学、美术系、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专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形成有力的辅助性支撑。

五、培养质量

我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本科教育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性放在首位,要求学生明确“本科阶段打基础、硕士过程出成绩、博士平台建功业”的专业奋斗目标。本专业尤其重视“本科阶段打基础”这一人才培养环节,并以此作为专业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此,先后修订、制定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教学计划》,进一步规划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作曲本科生王邑同学的学士论文获山东省政府优秀论文奖(2012年),部分学生的作品展演屡获好评,有的优秀作品被国家期刊《音乐创作》刊载,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此外,作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和相关机构举办的音乐创作比赛。2018年,作曲专业多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在青岛市首届合唱原创作品大赛中获奖。2019年,作曲专业多名学生参加“我的青春,我的校园”原创音乐比赛并获奖,其中本科毕业生王万增获得第一名。2022年,段思凯获6.21国家级器乐演奏日优秀奖。同年,黄雪岩参加“搜星中国”全国青少年艺术展演,并获第七届孔雀杯邀请赛钢琴组金奖。

近年来,我系的毕业生有些已考取国内外音乐院校的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些到地方群艺馆、各中小学、音乐培训机构、唱片公司等就业,还有些同学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公司或琴行,继续从事音乐普及教育工作,为繁荣区域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1.毕业生就业率

作曲专业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但专业特点鲜明,个人音乐创作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较高。近5年,作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考研升学率为40%,具本系跟踪调查的正式就业率达90%,总体灵活就业率为100%。

2.就业专业对口率

近5年,作曲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为82%。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鼓励本系学生继续深造,通过考研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与平台。鼓励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就业辅导座谈,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就业指导,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我系毕业生,积极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利用各种机会充分展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音乐教育中的传统专业项目,是公认的“小众型”音乐龙头专业。20世纪90年代,该专业的设置及教学方法已与国际并轨。进入21世纪以来,该专业更加注重学者型作曲家培养,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作曲专门人才。基于作曲人才成长所需要的社会阅历和成熟的创造力,本专业尤其注重打造学生的作曲基本功建设,以便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为了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乡土风情和民间音乐,进一步修订《社会调查与民间采风措施》,使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作品。

由于作曲专业招生人数较少,生源质量有限,为了学科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可以在校内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实行作曲方向第二专业(学位)教育。申请学生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艺术修养,作为第二专业培养,可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方面,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来说,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培养质量。

放眼未来,作曲专业将继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升队伍学术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社会实践,打造原创音乐品牌;培育“二专”项目,深化交流与合作。

我校作曲专业已走过十几年路程,本专业将继续汲取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半岛地区乃至省内外教学专业化、创作特色化和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学科。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存在不足:

硬件办学条件与同等院校相比较有待提高

服务地方文化艺术服务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努力通过学校和社会筹集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参与各类比赛与社会文化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青岛大学作曲专业为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为进一步提升作曲专业的办学水平,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奋斗。

专业一百零一:舞蹈学一、培养目标与规格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较强的舞蹈表演艺术能力,能从事各级文艺团体、大中小学舞蹈的表演、教学以及编创等工作才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人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和舞蹈学专业知识技能,通过表演实践、教学实践掌握舞蹈表演、教学、编创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人文社科、法律法规和责任道德的素质修养。具体地说,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规格:

①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②热爱舞蹈事业,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能在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从事舞蹈表演与编导工作;系统掌握各专业方向所需的表演、表现技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多舞种风格的把握能力,奠定各专业方向所需的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③掌握主要舞种的风格特点、技术技巧,具备舞蹈基本技能及实践能力、舞蹈编创、剧目鉴赏和教学能力,可以从事专业文艺团体、文化艺术单位、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也可以成为学校师资和基层舞蹈文艺骨干;

④了解和掌握中国舞蹈界的基本状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各类剧目的表演工作,掌握基本的编舞技法,能够独立完成舞蹈作品的排演工作。

⑤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般的文献资料检索、查询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⑥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不断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培养能力1.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背景: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让青少年受到良好的舞蹈文化培育,已成为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共识。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推进和21世纪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对就业者受教育程度和高文化品格与气质的要求,为舞蹈的普及和编导人才的社会需求提供了十分广阔的舞台和市场。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5年度第71号令《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第五条:“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普通高中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职业院校要在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开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第十三条:“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普通高校要根据美育课程开设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制定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中小学校美育教师紧缺问题,根据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通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综合改革实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师补充机制,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美育教师。实行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采取对口联系、下乡巡教、挂牌授课等多种形式,鼓励城市美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其中要求各级学校要开设舞蹈课程,而鉴于以往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大格局,舞蹈师资的配备远远低于学校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数据中心2003年统计,全国有42.6万余所小学、7.8万余所中学、1552所普通高校,按北京市中小学缺编率推算,舞蹈教师缺编人数超过十几万。随着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逐步重视,各层次学校对于高素质、复合型舞蹈教师的需求会更为的迫切,舞蹈艺术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专业培养基本要求:①系统掌握各专业方向所需的表演、表现技能;②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多舞种风格的把握能力;③奠定各专业方向所需的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④了解和掌握中国舞蹈的基本状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⑤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般的文献资料检索、查询能力;⑥能够胜任各类剧目的表演工作,掌握基本的编舞技法,能够独立完成舞蹈作品的排演工作。

2.在校生规模

2002年,音乐学院在音乐专业设置舞蹈表演方向。录取学生为音乐表演(舞蹈)方向。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舞蹈学专业。2008年舞蹈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招生资格,成为胶东半岛地区首所拥有授予舞蹈学硕士学位的院系。

2019级舞蹈系在校生23人

2020级舞蹈系在校生23人

2021级舞蹈系在校生23人

2022级舞蹈系在校生23人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92人。

3.课程设置情况

主干课程:舞蹈基础训练,剧目,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现代舞,中国古典舞身韵,武功课,排练课,汉唐舞,舞蹈学科基础课程,舞蹈专业基础课程等。

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至少修满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3)专业基础课26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舞蹈学专业培养方案。

(4)专业核心课32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舞蹈学专业培养方案。

(5)集中实践10学分。

见艺术学学科门类培养方案中舞蹈学专业培养方案。

(6)专业选修课至少修满46学分,共开设课程92学分。

4.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舞蹈学专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将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培养高素质、多样化的舞蹈人才。同时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的教学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舞蹈人才。

三、培养条件1.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每年均投入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本专业的发展。2021-2022年本专业投入教学经费4.6万元,生均500元。

2.教学设备:

青岛大学丰富的图书和互联网教学平台。

学院的图书音像资料室。

101舞蹈教室:学生的排练厅以及大剧院的候场厅

               

102舞蹈教室:舞蹈排练厅、上课教室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发展与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衡量一个专业、学科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来抓,不断地采取引进人才和送出去培养人才等多渠道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大力培训现有教师,加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舞蹈系现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一名,讲师四名。兼职教师三人,均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骨干教师简介:

张琪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山东省舞蹈家协会理事,青岛舞蹈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表演与教学研究。多次在省、市各级舞蹈比赛、考级中担任评审工作;曾代表青岛大学赴韩国进行教学培训工作,为韩国的华侨子弟传授民族民间舞蹈,获得过青岛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2008年,受青岛奥帆委委托,参与选拔奥帆小姐的工作。著有《中外舞蹈作品赏析》、《形体—表演基础教程》等著作;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舞蹈比赛中获奖;其中指导学生在2014年台湾“阿里山杯”音乐舞蹈才艺大赛中获得金奖,本人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在山东省第十届青少年舞蹈比赛中,获得了金牌指导教师奖。

(2)高学历青年人才 (博士)

王朗,教育学博士,毕业于韩国信韩大学。研究方向:舞蹈编导与舞蹈教育。创作舞蹈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导演多台舞蹈专题晚会,并致力于促进高校舞蹈海外交流工作。

4.实习基地:

本专业与青岛市歌舞剧院、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青岛艺术学校,定期派本系学生到各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实习,不仅为各单位提供了演出、教学人才,也使得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要求主讲教师逐渐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教学、网络观摩经典舞蹈剧目、舞蹈比赛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舞蹈审美能力。并大力鼓励教师开设慕课、网课等课程类型,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便捷畅通,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的学习模式。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借助音乐学院山东省传统音乐传承与保护中心平台,积极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课堂,进行授课,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极具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的传统文化艺术,也让学生近距离的学到这些传承人身上的瑰宝。

立足本土:山东省是有悠久历史的乐舞文化之乡,“山东秧歌”在中国乐舞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300多年历史的“胶州秧歌”与“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并称山东“三大秧歌”,是我国当代舞蹈艺术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的文化资源。青岛地区拥有良好的舞蹈文化氛围,民间舞蹈文化非常繁荣,所以我们创作及课堂教学主要以山东三大秧歌为源泉。

放眼国际: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创一流”的办学思想,积极开拓对外联系渠道,努力增强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培养高水平的舞蹈人才。设立专业以来先后聘请多名国内外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来系访问、演出、交流。国际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了青岛大学音乐学院的办学水平。落实了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的指导思想。

教学管理:舞蹈系学生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将本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体育课程、外语课程以及计算机课程等培养计划内容修满相应学分才能达到授予学位的条件。

五、培养质量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硬、实践能力强、善于创新的舞蹈表演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严格的课程教学、训练和系统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校期间即完成一系列舞蹈创作和演出,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并屡屡在参加省、市和国际性的艺术文化活动中斩露头角。2018、2019年,本专业学生在山东舞蹈家协会举办的山东省青年舞蹈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8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提高了艺术类学生就业率。如:专业艺术学院近几年全校综合就业率达到91.4%,其中学校的优势专业——舞蹈近几年就业率达到80%。山东省近几年来人才招聘会舞蹈已成为颇受欢迎的热门专业,青岛大学舞蹈方向的学生就业率达90%(包括灵活就业)。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鼓励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任课教师不定期开展就业辅导座谈会,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情况给他们提出合理的职业建议,并积极鼓励本系学生继续深造,通过考研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与平台。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我系毕业生,积极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毕业晚会,本专业都会积极邀请各有意向的用人单位前来观看。利用各种机会,充分展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我系毕业生王文斌,毕业之后自主创业成立了青岛金霖海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其任执行董事、艺术总监,该公司是一家策略为主导的实战型活动策划执行团队,以提供活动策划、具体执行为基础,提供包括:企业公关、品牌推介、商业演出等专业活动代理服务,该公司业务涵盖了大型生活体验馆,商业贸易运营,大型圈层策划等三大主要板块,是集文化生活体验、文化项目贸易交流、文化项目执行于一体的全方位文化运营中心,下设品牌中心、运营中心、艺术中心三大模块,固定资产一千多万元,年营业额达几百万。该毕业生还吸收了大量我系毕业生,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1.加强和发展硕士舞蹈研究生的教育: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建设的需求,我系有针对性的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良好素质,以及采取放养式教学理念,在学生研二期间将学生送去国内顶尖专业院校学习舞蹈以及将学生输送国外顶尖院校学习先进的现代舞以及爵士舞。努力为国家的舞蹈文化事业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