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非连续性文本中考真题及答案  >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练习15篇附答案解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保护“非遗”,中国在行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发布、火爆异常的“非遗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讲述着动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诉说着非遗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也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材料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云游非遗 影像展”活动登上了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频平台,其中非遗相关音乐在平台累计播放已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庞大数字的背后,是1亿多“90后”“00后”网友的“流连忘返”。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90后”“00后”群体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酷狗收听了27.5万次,播放时长累计超过16万小时。(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站)1.根据材料一,你得到什么信息?2.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材料三画线句中的“约”字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4.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非遗“守艺人”,如果让你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你打算怎么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材料二: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5.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6.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7.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8.阅读下列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材料一]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2020年的81.3%提升了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4月23日讯,有删减)[材料二]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材料三]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阅读时长[材料四]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成年人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显示,中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B.网络阅读克服了传统印刷纸张的束缚,把阅读学习简单化,是比纸质阅读更好的方式。C.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人类理性的洞察力。D.朱永新认为唯有通过书籍阅读,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2)材料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发现在当前成年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3)“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请联系材料,说出此标题的作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联合国在2020年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中明确写道:“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森林面积在1990年至2020年损失了178万平方千米,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值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而且还在加速。据统计,全球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超过16亿人依靠森林和非木材林产品谋生,世界上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天然动物。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材料二】我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典型案例、重大项目成果的宣传普及,推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宣传;通过推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警示意义和激励作用的陈列展览;通过面向地方各级党政干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主任德钦次仁说,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融入国家发展政策中。这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材料三】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采取的措施 统计时间 取得的成绩植树造林 2020年 造林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04%,种草改良草原283万公顷,完成退化林修复197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 2020年 建立自然保护区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我国朱鹮从7只增至5000余只,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建立国家公园 2021年 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颁布渔业捕捞法规 2021年 以洞庭湖为例:洞庭湖区域水鸟74种40.4万只,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水生生物种类较2018年增加了近30种,胭脂鱼、鳍鱼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原文有改动)9.选出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联合国报告显示,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最高值高出几十甚至几百倍。B.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不会构成重大风险。C.通过推动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我国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警示意义和激励作用的陈列展览。D.我国建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洞庭湖5个国家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10.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可观成绩的原因。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材料一]“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摘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有删改)[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 90.89%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27.3%的 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红色经典。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有助于树立三观、确立理想 73.9%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优良品质 17.3%对自己毫无意义 3.2%青少年对红色经典认知来源情况认知来源 影视剧 81.8%教科书 72.4%学校活动 58.39%网络媒体 45.6%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摘自吴茜《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有删改)[材料三]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红色经典《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刷中,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欣赏这样的影视剧,观众能在热血沸腾的历史中审視自己,收获历经坎坷却又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摘自曹巧兰《火出圈的1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A.“红色经典”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核心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B.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很高,都能发现其对自身的意义。C.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青少年对红色经典的认知来源是影视剧。D.《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人物形象立体丰富、个性鲜明、可信可亲。12.材料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3.从时代和个人角度看,为什么要传承红色经典?请结合材料和材料三简要回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各小题。材料一∶"神十三"这样回家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为我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圆满句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 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 1.5小时。首次快速返回,对着陆场的搜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 、推返分离、再入大气层、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反推发动机等关键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历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通过科技人员控制好3个"度",神舟十三号飞船最终稳稳落地。神舟飞船在轨道 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 接近第一速度 。如此快的速度下 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此外,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 区域,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神舟十三号飞行过程中速度、角度和方向的精准控制,使其最终着陆在预定地点。神舟系列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 .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实现了 多个首次。材料二∶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人民论坛)14.下列对以上几则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十三"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同时也对着陆场的搜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B."神十三"载人飞船返回要依次经过推返分离 、轨返分离、再入大气层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反推发动机等关键环节。C."神十三"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飞船,任务实现了多个"首次"。D."神十三"载人飞船返回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航天人推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15.简要概括"神十三"能够稳稳落地,需要控制好哪三个"度"。16.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亦。阅读完这几则材料,你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什久新的认识? 你想对中国航天人说些什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摘编自叶小文《美育为什么重要?》)材料二: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