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量化金融研究生专业好不好  > Top2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去互联网大厂还是量化投资?

Top2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去互联网大厂还是量化投资?

这是对白的第 73 期分享

作者 l 对白出品 l 对白的算法屋

大家好,我是对白。

在我去年秋招的时候,就听说过几家做量化投资的私募公司,不仅offer很诱人而且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比如九坤和幻方,这两家公司在业内非常著名,并且给应届生开的薪酬相当高,例如九坤的AI算法研究员,SP offer提供100W年薪,SSP offer提供200W年薪,且工作地点任选,还提供北京户口,这种待遇已经完全超越了互联网大厂的头部计划,如阿里星、腾讯大咖和美团北斗,像200W年薪的offer,在大厂里也只有阿里P8、美团L8这种职级才能达标。

最近有一个学弟咨询我,作为一个Top2计算机应届硕士,毕业后是直接去互联网大厂做算法,还是去搞量化投资,我是这样建议的。

1.私募股权行业更喜欢绝对的牛人

这是一个具有相应产业背景的从业者的定位。由于你在计算机行业比较深度的背景,你去了PE/VC之后也未必会对你的金融财务知识有硬性要求。如果对方愿意面试你,那也是看中了你所掌握的产业知识、资源、人脉,而非你懂不懂财务知识,毕竟这些产业知识更难获取,投资人层次直接去看可能难辨真伪。所以,如果你真的愿意进入私募股权行业,建议你围绕自己的产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做文章,不要直接把自己安排到全日制金融硕士的定位上去,直接靠纯粹的金融技能吃饭,那你肯定是劣势的。

2. PE/VC行业用到的财务知识未必深奥

具体来讲是和项目相关,有的项目,你的leader也就想让你帮着扫描一下公司所在的市场的规模、增速,这时候你去查数据就行了,最多自己按照咨询公司的套路估计一下,其实也没有对错之分,合理即可。最常见的项目应该就是找一个初创阶段的企业投资进去。这时候,你能围绕公司给的财务数据搭建起来完整的DCF模型,然后知道怎么做后续调整,会按照退出时的P/E倍数算投资期间的IRR,CoC基本就可以了,如果你运气好,遇到一个Pre-IPO阶段的项目,这时候初创公司可能是有对应的上市辅导券商的,财务模型可能券商就做完了,你拿过来会看就行(虽然很多时候也就停留在利润表上了)。头部的PE/VC一般会在业务团队面试之前给你几个小时徒手搭建一个估值建模,作为一个小小的笔试。我曾经面过云锋,开着双机位在电脑前远程用两个小时做了一个只有利润表的模型。不过估计这些内容也就是HR会来检查,而且看的很粗糙,我记得我在算企业自由现金流时使用的公式好像是错了,但是笔试轮居然过了,可见能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来完整框架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关键细节比如公式的加减号(自由现金流的计算、企业价值和权益价值的转换,最好也别错)。而这个模型的搭建,往最慢了说你一个月基本也就学会了,但是最好找已经会了这个东西的同学一对一的教你,主要是任意格式的三张表配平的技巧(以及敏感性分析),这个还是找人教最快。然后这些东西你也不必去那种公众号上找大几千的课程,淘宝、咸鱼(尤其是咸鱼)应该就有不少国内外资投行或者PE从业人员赚外快的卖家,和他们商量一对一,应该能便宜一些。到此为止,这个行业搬砖阶段一个比较硬的技术门槛就算迈过去了,至少有迈过去的具体方法了,剩下就是执行了。至于MA和LBO,其实基础也还是三张表的配平,只不过有一些并购前后的计算和涉及到夹层融资的计算,具体我没有在工作中碰过,不过也学得会。

3. 建议先找本专业工作

中国目前经历的是资产荒而非资金荒,真正稀缺的其实是能做好产业的人才,即职场上的稀缺品是企业家而非资本家,目前一级市场上钱相对充裕,但是好项目太少。所以,能在产业界的高端领域积累多一些,哪怕不是做研发,做产品、售前岗位的经验也很有价值(当然经验本身要真的有技术含量或商业价值),对日后跳槽私募股权行业也是有帮助的,人家问你相关行业知识的时候,你也有的吹。而且,说不定你到最后走上了另一条与PE/VC打交道的路线——创业。

4.职业发展先去互联网,再转量化

从职业发展上看,我认为先去互联网要好一点。对于PE/VC行业,一份大牛简历很重要,从头到尾的大牛简历能帮助你省去很多麻烦。牛简历,最好就是从头到尾都是大厂核心业务或者大项目、大机构。所以,如果你的终点是PE/VC,那么你的简历上从top2的博士开始,以后所有的经历最好都符合这个条件。而反观私募股权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哪个行业能提供相对多一些的top坑位?一定是互联网。许多顶级的私募股权基金,几年不招人也没什么问题,很多岗位一年只招一个人,而和你一同竞争的优秀硕士生就太多了:这些优秀硕士生,有着完备的顶级金融名校背景、完美的实习经历、过硬的面试技能,还有一部分甚至出身权贵,而且金融硕士什么行业都能碰一碰,比如PE/VC最喜欢的消费行业。但是,同样是这些人,面对一些每年招几十、几百的互联网岗位,完全没法胜任,比如说研发岗。所以,从刷简历的角度,互联网方便一些。

5.PE/VC挫败感挺强的

可能一般Top2的学生听到PE/VC之后脑子里反应的马上就是光华硕士毕业里面每年有几个能去上的那几家,黑石、华平、红杉、高瓴、腾投、鼎晖之类的。殊不知,有大量的PE/VC从业者其是在小机构或者一些国资主导的VC里默默耕耘(这种就太多了,比如北京中关村的,上海青浦区的,苏州市的,还有各种大型国企下面也有比如上汽集团的、上海城投集团的,文化上肯定没有那么洋气和职业。),刚刚开始只有20-30万的总包(关于总包这个东西,希望有懂行的大佬不吝赐教,有的说和基金规模有关,有的说和每年投出多少项目有关,然后直观的感觉是国资背景的私募股权总包少很多,这个我其实也不懂。)。PE/VC现在头部化十分严重,一些日后能成为怪物的大项目,恐怕只有头部能逮到,毕竟优秀的创业者现在更稀缺,有选择投资者的权力。小PE/VC可能根本没有什么能激发你成就感的项目,而且即便你去了大机构,在你有限的职业生涯中真的能投中那样的项目吗?也不一定吧(投是一方面,但是退出的怎么样也要考虑,有很多小公司,能卖给产业资本或者上新三板就已经算是善终了,要是能投出来上得去科创板、港股、美股的公司,肯定值得吹了。大项目也不是那么省心,比如软银的WeWork、滴滴、商汤估计也悬,红杉华平投资的云鸟科技前几天也被曝出高层集齐跑路退群的消息)。而且,即便做了PE/VC,也有人过几年又发现了其实做FA也挺好,那离你的“投中公司->激发成就感”就更远了,你说看项目还有点门槛,但是FA的工作,我甚至见过有HR小姐姐说自己兼职做FA。

6.算法是通用的

我觉得能输出到产业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你手中有技术这个工具在,而不是技术本身。即便是做了对口的技术岗位,工作中也有大量的你从未接触过的新任务等着你,这个时候你的学习能力又派上用场了,比如我见过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做toB售前或者产研团队的管理者的,工作岗位上肯定是不写代码的、时间久了估计也不看代码,但是也能混得开。

7.互联网和量化投资都挺好

做投资和产业哪个好?我现在的观点是哪个做到高位了都行,做到高位之前大家赚钱差距不大,看个人喜好吧。马化腾、刘炽平、沈南鹏是能够坐到一起投资东南亚的酒店的,头部一些VC的项目,你要是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成员,估计你也能摸得到,可见其实是地位决定了一切,其实更值得考虑的是我在哪个路径上能做到比较高的段位:计算机学术、计算机产业、投资(一级、二级都可以)。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在听了PE/VC的故事之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