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部队文职法律真题答案  >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库(含答案)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库(含答案)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40题)1.教育制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是()。

A.职业教育B.成人教育C.终身教育D.高等教育

2.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

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乏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4.《学记》设计的教学进程,达到大成需要()

A.五年B.七年C.九年D.十一年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

6.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

7.()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A.教育目的B.教育规律C.教育内容D.教育任务

8.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针对这一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A.运算能力的培养B.操作能力的培养C.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D.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9.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

10.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11.某研究者欲考察教师对学生期望值的高低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性,他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这种观察是

A.参与式、结构式观察B.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式、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式、非结构式观察

1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

13.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

14.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A.量力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1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

17.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18.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

19.小明的爷爷当年就读于半工半读学校,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既学到了系统的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接受的教育属于

A.正规教育B.半正规教育C.非正规教育D.业余教育

20.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21.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

22.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完全正相关的相关系数是

A.0.01B.0.05C.1.00D.2.00

23.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涵养道德B.开发“民智”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

24.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

25.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

26.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7.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A.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28.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29.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A.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B.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C.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3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抗日军政大学

31.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A.习得效应B.情绪唤起效应C.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

32.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

33.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B.《论语》和《中庸》C.《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

34.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A.补偿教育B.义务教育C.终身教育D.回归教育

35.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A.最高B.最低C.中等D.最高或最低

36.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B.文科学校C.实科学校D.国民学校

37.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B.发展师范教育C.扩大高等教育D.推进社会教育

38.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39.我国教师就身份特征看是()。

A.专业人员B.国家干部C.公务人员D.技术人员

40.定量分析的前提不包括()

A.数据资料客观性B.数据资料完整性C.数据资料有效性D.数据资料准确性

二、多选题(10题)41.关于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A.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B.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

C.美育与艺术教育有明显的不同

D.美育与音乐、美术的教学一样注重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E.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唯一途径

42.关于智力表述正确的有()。

A.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B.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C.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43.关于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A.从学制类型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属于双轨制

B.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C.从层次上来看,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D.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E.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五个层次

44.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E.课程的基本结构

4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有()。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46.不属于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七艺”的有()。

A.几何B.物理C.化学D.生物E.修辞

47.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E.权威性

48.墨家确定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纳为()。

A.政治和道德教育B.科学和技术教育C.文史教育D.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E.经学教育

49.关于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促进教育改革的活力

B.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C.丰富科学研究活动

D.培养未来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E.更准确地解释教育现象

50.20世纪后期,教育的发展特征有()。

A.教育终身化B.教育民主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精英化E.教育现代化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其中,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C。

2.C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年)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科学教育的倡导者。其教育代表作《教育论》。《教育论》是由题为《智育》《德育》《体育》《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论文汇集而成的。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明确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主义教育,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①教育目的。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因此,他明确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即为“实在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并指出了最有价值的标准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有价值,而在于它们的比较价值,比较的尺度在于各类知识与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关系。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他将人的活动分五种,并按照这些洁动对人生的重要程度,将其依次排列为: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社会政治活动、闲暇爱好和情感活动。并依据这五种活动,提出了课程体系。斯宾塞还批判以洛克的“绅士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他主张以科学教育取代古典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目的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3.B

4.C《学记》提出:比年(每年)入学,中年(隔一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小成需要七年,大成需要九年。

5.B

6.A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是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砑究.从面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4)主朱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定教学方法的依据。故选A。

7.A考察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8.D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在一定意义上不需要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并且能够通过假设推理来思考、解答问题。即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9.A

10.D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国民政府颁布了《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和《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文理科等。

11.D参与式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实身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式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结构式观察指的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非结构式观察指的是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研究者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教室随机观察师生互动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记录观察结果,属于非参与式和非结构式观察。

12.A

13.C

14.B本题考查考生对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尤其是二者对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关论述的掌握程度。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知识的唯一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唯一真实基础,因而他将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15.A

16.C《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实施终身教育。故选C。

17.D

18.C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昆体良提出的主张: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可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进行教学。故选C。

19.A教育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其中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和半工李读式琴多知影式

20.D

21.B本题考查有关科举考试方法的内容。科举制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代200多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帖经,是把所试的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两边遮住,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住三字,令应试者填出来。主要考查考生的记诵能力,对考生的其他能力是无法检查的。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墨义,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主要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也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策问,相对较为高深,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列问答题,具体办法是设题指事,由考生行文对策。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方法。诗赋,命题创作诗词,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

22.C

23.D蔡元培,中国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24.D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该理论认为物质资本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土地、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等;而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题干中提到的“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

25.A

26.D创造性认知品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27.A布卢姆提倡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目的在于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布卢姆还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A项符合题意。

28.B

29.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内部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叫做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等特点;运动技能又叫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等特点。

30.D1938年8月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成为该校的校训。故选D。

31.C

32.A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与他对立的现代学派代表人物杜威提出的“新三中心”是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儿童(学生)中心。

33.D

34.B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是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近代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和法制化等方面。故选B.

35.C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第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第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中等,因为中等难度(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最有挑战性,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36.A泛爱学校是在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出现的,主张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等。

37.A黄炎培在1913年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改革普通教育

38.C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强调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因此故事反映环境对人的影响。

39.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