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语文考试例题分析  > 2023届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特征及趋势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特征及趋势分析

试题中的六句话来自不同的时代,却都是中华名言名句,涵盖奋发图强、家

国情怀、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时代与个人等不同方面,引导学生体

会中国文话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的力量,通过自主思考,将名言名句与

自我体会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传承文化的

使命感与自觉性。再比如在古诗文阅读板块,2020 年浙江卷选材《论语》为情境材料,引导考生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设置的两道考题在交互关系上有过渡也有梯度。第一道试题属于二级组合型情境化试题,学生主要依靠文言文基础知识,理解孔子的治国理政的理念,第二题要求学生分析“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以一字之差为切口,引导学生感悟孔子认为的做一件事居心要敬重,思虑要周全,但行事时简要的原则。一字之差内涵的思想确有天壤之别,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与人生哲理的深

入思考与内在感悟。同样对《论语》中思想进行考查的试题在2018 年北京卷中也有涉及。除此以外,在情境化默写试题中,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表现也尤为明显,所考查的句子都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璀璨文明。

(3)强化责任担当,勇担时代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学生,务必要加强对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与新任务的认识,

在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不可阻挡发展之势的同时,强化个人责任担当意识,胸怀

远大抱负,以大无畏的精神,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发展中去。高考情境化试题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汇集历史与当代,着眼国际与

国内,联系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聚焦时代使命,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在

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2021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以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为中心的一段材料作为试题情境,体现试题对建党一百周年大事件的关注,通过列举体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日、歌曲、文学作品、革命烈士等素材,

进一步丰富了情境的内涵与张力,基于此引导学生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展开

创作。“时代大有可为,青年勇于作为”“乘可为之势,做有为之士”都是不错

的创作题目,充分彰显了情境化试题对学生责任意识和勇担时代使命意识的强化

与培育。2019 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试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呼应建国一百周年大事件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几个重大历史节点的认识与感悟,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事件,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典型任务,既体现了情境化试题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同时也体现了命题人对情境与任务适配度设计的匠心。

2、跨科创设真实情境,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断革新,

从最初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关注走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者并重的目标,直到今天,我们以更加全面、科学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

无论是课程设计、学科教学还是教学质量评价,出发点与立足点都是围绕培育与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因此,高考对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其关键亦在于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对于考试来说,试题本质是学生需要在考场上完成的任务,传统试题缺乏真

实具体的情境,学生做题时往往是对既定知识的复述或是对答题技巧的操练,而

情境化试题通过真实的情境包裹着对特定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让纯粹通过复现知

识、机械地使用“固定模板”来作答的“套路”不再适用。因此,从情境材料上

看,2017-2021 年高考情境化试题中的试题情境所选取的材料在跨多个学科领域的同时,体现出真实具体的特点,以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为典型,这两类阅读所选的情境材料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跨多个学科领域,体现了试题对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情况的考查。

(1)论述类文本阅读彰显学术性、写实性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情境材料往往是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性的文章或者文章节选,其内容包含现实生活不同学科领域的前沿话题,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

注重了情境的真实性。例如2018 年北京卷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为计算机科学领域、2019 年全国卷Ⅱ的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为古代文学领域,2020 年全国新高考卷(山东)的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理学领域,2021 年全国甲卷的严佐之《导读》为目录学领域。这些情境材料设计不同专业的研究热点,但又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也体现出了情境的写实性。

(2)实用类文本阅读具有社会性、真实性

实用类文本阅读情境选材多为紧贴时代的社会性材料,以新闻报道形式的文

章为主,引导考生关注家国天下事,把握时代脉搏。同时,快速、准确、有效地

阅读、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当代优秀人才的必备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这样

的人才需求也进一步深化了对高考试题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的要求,

真实性与新闻报道类文体的特征也相契合。因此,实用类文本阅读涉及的学科领

域广泛且前沿,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方

法与能力。例如,2018 年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围绕量子力学领域展开,全国卷Ⅱ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属于法学领域,全国卷Ⅲ立足图书出版行业及市场变化组合三则材料,属于新闻传播类学科领域。

3、重视学科情境创设,倾向“学科+”的语用情境

2017-2021 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中的情境化试题立足语文学科本体,以学科素养为根基,统摄对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的考查,充分将“学科”与“个人”“社会”相结合,积极构建“学科+社会”“学科+个人”的语言运用情境,以实现对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的考查。

(1)写作部分

以2021 年北京卷的微写作试题为例:

该试题创设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情境,第一小题,立足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的

考查,突破传统试题以直接问答或填空的记忆性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感受自圆其说,不仅将学科情境与个人体验情境相结合,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开

放度,拓宽了学生在一定限度内多样化表达的空间。第二小题取材学生校园生活,

创设了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的语用情境,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置于更加富有

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对学生展开了考查。相比于第一、第二小题,第三小题看

似更偏向于对语文学科中文学创作能力的考查,但仔细研读试题我们会发现,诗

歌或是抒情文字本就是学生个人生活情感体验的抒发,而题目“醒来的瞬间”也指向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在微写作中设置诗歌创作类试题,弥补了常规作文写作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限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进一步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涵养。

(2)阅读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材料主要为叙事抒情类的散文或小说,是将“学科认知”与“个人体验”结合的典范,通过与学生的个人情感对接融合,让学生能基于文本,立足自身,体会作品情感的同时丰富自我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品味与正确。的价值观。例如 2021 年天津卷第 21 题,以方龄贵 1940 年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送给一位远征的友人——给到 X 北工作的 L》一文为阅读文本,以李大钊所说的一句话为试题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

该例题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有充分的理解,还需要将阅读文本的内

涵与李大钊所说的话相联系,找到共同点,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谈,试题包含

了对学生基本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测评,更暗含了对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人积

极向上价值观的考查。

(3)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以2020 年全国卷Ⅲ的第 21 题为例,该例题以一则关于新冠疫情下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情灾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的新闻为情境材料,这表现了疫情下高考情境化试题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反应,以新闻报道为情境材料增加了试题的现实感,而获取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并能简要转述也是作为现代人每天都会面临的真实实践活动,因此,这类试题体现出高考情境化试题在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在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并有意考查学生将言语表达与在生活中会面临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能力。

4、着力高级任务设置,构建“思维+”的典型任务

从任务设置上看,立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精心构建“思维+”的典型任务,进一步凸显试题从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向考查学生健康人格与高级认知能力转变的意识。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理论以及语文高考大纲中的相关规定,在语文学科中,信息筛选、解释说明、举例分类等都属于语文基础能力,而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比较批判、生成创造等才是语文学科的高级能力,影响着学生高级认知与思维的发展乃至核心素养的养成,

属于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

(1)综合分析性思维

综合分析思维着眼于学生对情境材料内在剖析与归纳整合的能力,学生在对

材料进行信息筛选、概括提取、分类总结的基础上,还要透过表面描述把握内核

信息,并整理形成自我的认识与结论。例如对文章词句具体内涵、多重意蕴的理

解分析,对作者情感态度、作品传达的价值观的体会感悟等。以2020 年全国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第 9 题为例,试题以双雪涛的《大师》(节选)为情境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具体分析理解文中父亲所说的“我们下棋是下棋”这句话的含义。学生需要透彻把握全文,紧密联系句子所在上下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才能体会到父亲这句话的多重含义。

(2)鉴赏评价性思维

鉴赏评价思维以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为基础,进一步指向学生对文本的欣

赏和评价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最常见的即是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在

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也体现了学生的艺术思维。例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 9 题:

该例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取向的鉴赏评价能力,突破了传统命题思路,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评价思维,还需要有广阔的文学视野与文学修养,体现了试题在典型任务设置上的深度考量。

(3)比较批判性思维

比较批判性思维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在分析比较中做谨慎多角度地思考和理解,是对学生多视角观察、思考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2019 年浙江卷第 13 题,典型任务为在“磨房里外”与“冯歪嘴子”二者之间选一为《呼兰河传》的节选文段拟定一个标题,该试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比较分析、评价批判思维的考查,给出的两个标题实际上都有其可用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二选其一,但是需要从文中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并且加以分析。

(4)生成创造性思维

生成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科中主要体现为富有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情

境化试题基于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设置具有开放性的典型任务为激发学生的思

维张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性、生成性与开放性提供了可能。例如

2017 年天津卷第 20 题。

该例题在挖掘情境价值,扩充典型任务的开放程度上都为学生的生成创造提

供了充分的空间。试题以2006 年度和 2016 年度“天津旅游”词云图为情境,第

一小题为概括天津旅游十年间发生的变化,为第二小题做好铺垫,第二小题基于

此进一步拔高试题对学生认知考查的层次,要求学生结合2016 年度词云图反映的情况,写宣传推介短文。该例题对学生的考查以汉语语言文字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极富应用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生成创造性思维的考查与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