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语文古诗词高考真题  > 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

高考真题汇编

Pei nong du ce

陪侬读册

2022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

新高考全国Ⅰ卷

(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 A

【解析】“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16. 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知人论世]

魏了翁(1178—1237) ,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1237)卒,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高"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诗歌鉴赏]

【注释】

醉落魄:即“一斛珠”,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

箫、鼓、笛:乐器名,此用以形容节日歌舞之盛。

祈麦祈蚕:祈求农事丰收,麦、蚕代指诸多农事。

元正七:即农历的正月初七。 翁:父亲。

扶掖:指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此指孙子搀扶祖父。

商行贾坐:商贾均指生意人,在古代的分界是行卖叫商,坐卖叫贾。

会得:懂得、领会到。

【译文】

处处都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

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如能领会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

【赏析】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和词中的“元正七”,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 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陽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 ”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 ,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 的执着。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 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祈麦祈蚕”,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

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炼。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从“箫鼓”至“耕织”,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 ”,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本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答案仅供参考】

我们

号:satan281861102

阅读|随想|备考|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