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语文中考真题  >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3分)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1. 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手记一 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2. 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B. 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C. 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D. 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如今,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3. 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振聋发聩 B. 雨后春笋 C. 波澜壮阔 D. 车水马龙手记三 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老厂区被改造为数字艺术园区。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转型后的“热电厂”,,,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生活场所。4. 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触动 B. 冲锋 C. 干扰 D. 打击5. 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 恢弘 新奇 多元 B. 多元 恢弘 新奇C. 恢弘 多元 新奇 D. 多元 新奇 恢弘手记四 北京城市图书馆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6. 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结语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7. 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答案】1. 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2. C3. D4. A5. B6. 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7.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察”等易错字的书写。【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C.根据意思“世代居于此地的人”,可知“原驻民”应该为“原住民”;其他三项中提到的词语都没有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振聋发聩: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言论文章唤起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形容《新青年》这本书唤醒了头脑糊涂的人,符合语境;B.雨后春笋:指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常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这里形容各地进步报刊大量涌现,符合语境;C.波澜壮阔: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这里形容新文化运动规模宏伟,符合语境;D.车水马龙:指车辆像流水,马连成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这里形容参观者很多,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触动:指碰动;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冲锋:指突入敌阵,以短兵冲杀;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干扰:扰乱;打扰。打击:本意是攻击;殴打;使受挫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老电厂“同框”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更是一种触动。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恢弘:宽阔;博广。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多元:多样的;不单一的。结合手记三句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知这里注意解释的是数字艺术园区的“多种功能”,故与“多元”对应;结合句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可知这里介绍了“壮观的景象”,故与“恢弘”对应;结合句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知这些“热电厂”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这“同框”的景象是之前没有的,故非常“新奇”。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搭配不当,“促进”和“生活”不搭配,“北京市图书馆”和“新样本”不搭配;可改为:……改善了/丰富了……文化生活;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新典范/新标杆。【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B.结合句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可知把“箭杆胡同20号”比作“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采用了暗喻的手法。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4分)8. 默写(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_______。(《论语·子张》)(3)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句子,不断让我们获得启迪和教益,如“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答案】①. 绿杨阴里白沙堤②. 仁在其中矣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阴、堤”等字词容易写错。第(3)小题结合题干要写出带有“思想光芒的句子”,能获得“启迪和教益”的,故一般可写任意两句带有思想哲理的诗句,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二)(共5分)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 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_______,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______。10. 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9. ①. 群童抱茅②. 雨水10. ①“三重”茅被风卷走,侧面烘托出深秋时节,狂风呼号,气候恶劣,凸显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暗示着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②“千万间广厦”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和博大胸襟,彰显出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题干“穿竹林而去”可知,定位到第②段,结合“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可知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故第①空可填:群童抱茅;结合题干“娇儿”“连绵的”可定位到第③段,结合“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当时的处境非常窘迫,连绵的大雨更显凄凉。故第②空可填:雨水。【1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赏析。结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知大风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卷”走“三重茅”,而且富有浓烈的感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三重”是虚指,写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一方面,侧面写出了风的大,另一方面,也暗示诗人非常在意被卷走的茅草,诗人如此在意是因为生活非常穷困,物质上比较拮据,由此可知“三重”极言当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凄惨、悲凉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惨状,战况惨烈,民不聊生,表达了作者对天下百姓的担忧。“千万”是虚指,写出了广厦之多,诗人希望有多多的广厦来庇护天下的寒士们,让他们有一个能遮风挡雨、安居乐业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和个人崇高的理想。结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知,诗人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此可概括作答。(三)(共8分)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 “隶而从者”中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从头至尾 B. 择善而从 C. 从长计议 D. 从天而降12. 对“其境过清”中“境”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 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B. 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C. 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D. 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13. 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①_______”,探看小潭全貌;浦枋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②______”,得以欣赏“佳境”。【答案】11. B12. D13. ①. 伐竹取道②. 呼舟对渡【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隶而从者”的句意是:跟随着去的人,“从”意思是跟从;A.从头至尾:意思是从开头至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从:指拿……作起点,起于……;B.择善而从:(同行者中)选择好的(人),跟从(向他学习),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从:跟从;C.从长计议:①慢慢儿地多加商量②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从:指拿……作起点;D.从天而降:从天上突然降下来。形容突然出现,出乎意料。从:指拿……作起点,起于……;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结合第④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知: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因为作者因被贬内心悲凉,故他的快乐是暂时的,终究是悲伤的。选项“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有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题干两个空都带双引号,可知这是要求引用原文作答,故要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结合《小石潭记》第①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可知,本处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隔”“闻”“乐”“伐”“取”,直至发现小石潭为止。故第①空填:伐竹取道。结合《游明圣湖日记》“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可知:我因为环境的幽寂感到愉悦,于是叫了一只船过河一看究竟,这实在是绝妙的境界呀。故第②空填:呼舟对渡。【点睛】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去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游明圣湖日记》:二十五那天,游完里湖,登上放鹤亭,一会儿又把船停在西泠桥下。爬上岸走到西村,隔着对岸眺望孤山。红色的栏杆靠着水边,翠绿的帘幕垂挂在床上,古楼覆盖着小屋,小船系在门外。我因为环境的幽寂感到愉悦,于是叫了一只船过河一看究竟,这实在是绝妙的境界呀。三、名著阅读(5分)14. 小说中的场景与人物形象关系密切。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中任选一部,说说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求:写出某一人物所处的两处场景,分别解释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场景变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100字左右)【答案】示例:在《水浒传》中,林冲原本身为朝廷武将,身处繁华的东京城,却因遭受陷害而流落江湖。在梁山泊,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兄弟,从孤独的受害者转变为英勇的反抗者。场景的变化不仅揭示了林冲的遭遇,也塑造了他从软弱到坚强的性格转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只要任选一部名著,写出所选名著中主人公或某一重点人物所处的两处场景,分别解释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写出场景变换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即可,注意字数要求。《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生动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形象。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因各种原因被逼上梁山,结义为兄弟,共同对抗官府的压迫。书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仗义疏财的宋江、智勇双全的吴用、刚猛不屈的武松、粗鲁直率的李逵等。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歌颂了梁山好汉们的反抗精神和兄弟情义。《西游记》由吴承恩创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懒做但心地善良;沙僧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唐僧慈悲善良但有时过于迂腐。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幽默的情节,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宗教思想,表达了对正义、勇敢和坚持的赞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年轻人,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后,他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最终自暴自弃,沦为行尸走肉。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对劳动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艰辛。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艰苦劳动,在伤病和磨难中不断成长。尽管身体残疾,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这部作品展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励了无数读者。《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自幼父母双亡的简·爱,不断反抗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爱情。她自尊自强,不向权贵低头,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在寄宿学校的艰苦生活中,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在爱情面前,她坚守自己的原则,最终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部作品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尊严,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示例一:《水浒传》以鲁智深为例,他在五台山出家时,寺庙的清净与戒律与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不羁的个性。而在野猪林,他出手相救林冲,展现了其侠肝义胆的一面。场景的变化使鲁智深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寺庙的约束到野外的英勇,他的人物形象在场景转换中得到了丰富和深化。示例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形象深受场景影响。在花果山水帘洞,他作为猴王自由自在,展现了其桀骜不驯的原始野性。而当他陪伴唐僧西天取经,在磨难中历练,他的形象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学会了忍耐与智慧。场景的变化见证了孙悟空从顽猴到斗战胜佛的蜕变。示例三: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的繁忙场景衬托出他勤劳朴实、渴望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的决心。然而,当他经历多次打击,最终失去希望时,他独自一人在破旧的胡同里徘徊,这一场景则揭示了他内心的绝望和迷茫。场景的变化深刻揭示了祥子命运的转折和人物性格的发展。示例四: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因为在学校的不良行为被迫离开学校,开始了艰苦的食堂劳动生活。这段经历不仅展示了保尔的叛逆性格和对社会不公的初步认识,还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面对敌人毫不退缩,战场上的炮火和硝烟则进一步升华了他英雄主义的形象。两处场景分别展示了保尔在不同环境下人物性格的成长和升华。示例五:在《简·爱》中,简·爱在舅妈家的阁楼里度过了孤独的童年,昏暗的阁楼和冷漠的亲戚关系凸显了她坚韧不屈的性格。而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相遇并相爱,庄园的宁静和美好则展现了她内心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两处场景的变化不仅展现了简·爱生活的不同阶段,也揭示了她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变化。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共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 。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材料三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所示。表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时间间隔(小时) 记忆保持数量(%) 遗忘数量(%)0.33 58.2 41.811 44.2 55.88.8 35.8 64.224 33.7 66.324×2 27.8 72.224×6 25.4 74.624×31 21.1 78.9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1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B. “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C. 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D. 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16.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B. 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C. 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D. 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17.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 、② 、③ 三方面下功夫。【答案】15. B16. C17. ①语文课程和教学引导;②把握汉字结构特点;③强化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多写、多看、多复习)【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B.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结合“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区分。选项理解有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的现象,这是在描述“几乎有了”的现象定义并强调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材料后半段“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可知举例说明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画线处需要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几乎有了”的现象在汉字书写中尤为明显,结合后半段材料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此现象的原因。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筛选与概括。结合材料一“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可知语文课程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故可加强语文教学;结合材料二“把握汉字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不同的汉字根据结构特点去识记能更好的记住写法,故可提炼:把握汉字结构特点;结合材料三表格可知,间隔时间越长,记忆保持数量越少,遗忘数量越多,结合“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可知可采用多写、多看、多用手写的方法来提升汉字的准确性,即加强长时记忆。(二)(共11分)阅读《海内存知己》,完成下面小题。海内存知己①前天到医院去探望巴老。坐下不久,曹禺来了。这是我最近第二次在医院里看到他。一年来,几次与曹禺相遇都在巴金家里。他们是老朋友,谈起天来热烈而随便,海阔天空地说着许多事情。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话真是一种快乐。他们对谈,有时也争论。曹禺的耳朵不大好,戴着助听器也还要时时把头凑到巴金身边去,因此巴金说话时就比平常更放大了声音。我坐在对面,他们就像发表演讲似的,对着我这个唯一的听众,摆出他们的看法,好像时时想打动、说服我。这真是非常地有意思。②记得是1946年,在霞飞坊巴金家里,我第一次见到曹禺。他是我敬重的剧作家和前辈,他在南开中学搞演剧活动,是在我进入这个学校的六七年以前。1946年,他好像正在导演他自己写的电影《艳阳天》,剧本同时也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我得到一册签名本,顺便请他写字,他在诗笺上题写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写下这两句,也许是在哪个剧本前面的“献辞”吧,但却也能形象地写出他的为人。他是个天真的人,似乎随便和谁都能立即成为极熟的朋友——当然,这只是我从表面得到的认识。可以作为例证的,是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门口的一次经历。那是一部有名的美国西部片的首映日,片名译为《三叉口》。散场后,我在影院门口的人潮中碰到曹禺。我问他片子怎么样,他兴奋地连说好,很好,同时还做出了只有一个中学生才能做出来的表情动作。这使我很吃惊并留下了至今不能忘记的印象。我想,曹禺真是浑身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人啊!③当时我们没有什么私人交往,也不怎么清楚他的生活情况,只从朋友们的谈话里听说他做电影导演并不如意。④这以后就是三十年不相见。⑤偶然听到关于他的种种消息。有人说他的身体很不好,情绪很不稳定,有时激动,有时颓唐。但对照过去仅有的印象,我直觉地感到,他会走过来的。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奇妙的能适应种种情况的强盛的活力,同时他还是一个有着高昂激情的善良的诗人(不一定写诗的才是诗人,这是我最近产生的一种强烈感受)。这样的人很难在风浪中被冲垮、卷走。⑥我的猜测可能并没有错。⑦近来曹禺常常从北京到上海来住一阵子。他是来工作的。工作之一是想完成他三十年前没有完成的剧本《桥》。工作是艰巨的,重拾旧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然而这却是值得努力以赴的工作。在巴金家里有几次都谈到了《桥》。曹禺说他在设法寻找当年《文艺复兴》上发表过的前两幕原作,同时努力寻忆、收集40年代重庆的生活印象,他很努力地继续写,有时感到非常艰难。这时巴金就总是给他“打气”。“打气”并不是他们对话的全部,让我这个旁听者受到非比寻常感动的,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对话。巴金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我看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他吃力,但耐心,一点点地使劲地推。他微笑着,说着笑话,但总不离开主要的目标。笑话有时是有点辛辣的,这时曹禺就像个爱撒娇的孩子,躲闪着,但也会承认自己当年有些举动是可笑的。在这种地方我看到了曹禺的诚直、天真,这是非常可爱的性格。我想,他终究会被一步步推上桥顶吧。⑧巴金对曹禺说的话,有些已经写进他的《随想录》了。近来巴金有机会就要劝朋友多写作品,多做工作。他对不同的对象说的话是不同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总是一个,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老人拳拳的心是摸得到的,从温暖至炽热。从他和曹禺的谈话中,我仿佛看见了从当年读《雷雨》原稿时就已经点燃了的火焰,一直燃烧到今天,四十多年了,依旧、也许是更加炽热了。⑨这是我所看到的少有的一种人间美丽景象,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友情”的东西。1983年2月9日(取材于黄裳同名文章)18. 文章回忆了1946年,但重点描述的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巴金与曹禺交往的场景,赞美了跨越几十年的“人间美丽景象”。为什么这样写?19. “活力”在第②段和第⑤段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解释其不同的含义。20.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并分析“吃力”“耐心”“一点点地使劲”的表达效果。21. 巴金“希望我们努力工作,争取为人民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精神财富”。【答案】18. 从第一次见到曹禺到三十年后的再见巴金和曹禺的故事,可知他们两人的友谊非常深厚,赞美了这跨越时间、空间的纯真情谊,正好点题“海内存知己”,令读者动容;内容上也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19. 第②段“活力”:指青春、天真,写曹禺像中学生一样青春活泼,有少年气;第⑤段“活力”:指坚韧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即便在衰病中,也定然可以抵御一切风浪。20.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巴金先生鼓励朋友写作比作推着车子过桥,结合“吃力”“耐心”形象生动又准确地写出了年近杖朝的巴金先生,在艰难中坚持着“为人民”的信念,始终为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留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