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诉讼法学硕士  > 诉讼法学硕士点介绍

诉讼法学硕士点介绍

    诉讼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是正在快速成长中的硕士点,在诉讼理论、司法实务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如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刑事卷宗制度、少年司法制度、刑事和解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量刑程序、司法任免与惩戒制度等等。本硕士点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牵头成立了省内首家专门从事少年司法研究与服务工作的校级科研机构。近5年来,本硕士点业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司法部项目1项、省哲社规划课题3项、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省社科基地等市、厅级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教材4部,发表CSSCI、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教育部哲社成果二等奖一项。

一、特色

1.研究方法的实证性:立足于本土国情特别是西部地区政治、经济与社会现实及司法实务对理论指导的需要,借鉴域外先进研究经验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通过对司法活动现状的经验观察与实地调查,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强调理论回应实践,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究角度的独特性:将刑事政策学研究引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用刑事政策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论打通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之间的专业壁垒,拓展了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视野,为推动刑事一体化制度的构建提供更加科学和相对统一的理论依据。

 3.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根据当下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需要,强化对非讼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刑事和解制度的研究;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推进的紧密步伐,强化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及司法人事与财政制度改革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4.研究重点的现实性。鉴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硕士点紧贴现实需要,联合司法机关与社会组织,牵头成立四川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研究与服务中心,依托本硕士点在少年司法制度研究领域的理论积淀,积极开展少年司法领域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优势

1.较为深厚的诉讼法学教学与研究积淀。在法学院多年的法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历程中,诉讼法学作为主干课程,一直受到特别重视,形成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与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大都具有较长时间指导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硕士生培养经验。

2.结构均衡的学术梯队与较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本硕士点的导师现有5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其中4人具有法学博士学位、3人在45岁以下、3人在市级司法机关挂职担任过领导干部、3人为兼职律师、4人有境外访学进修经历,四川省诉讼法学研究会秘书长1人、理事3人,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知识背景均衡合理的学术梯队。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在诉讼理论、司法实务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如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司法卷宗制度、少年司法制度、刑事和解制度、量刑制度、司法任免与惩戒制度等等。

3.有较高质量本科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支持。法学院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过关率连年稳定在全国社会考生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2004年法学院参赛队首次参加“Philip C.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即获得中国赛区第七名的好成绩,2015年荣获全国二等奖;在本硕士点导师的直接指导下,法学院参加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屡获佳绩:2013年获亚军,2014和2017年获最佳书状奖,2015和2018年获季军,2015、2016和2017年获最佳辩手奖,2016、2017、2019和2020年获冠军。

4. 较高水平的科研为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近年来本硕士点导师承担的重要科研课题  

       2020年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课题研究项目《成都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实证研究》,主持;

       2020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问题研究》,主持;

       2019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警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出庭作证制度改革背景下警察法治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主持;

       2019年四川省法学会法治实践创新专项一般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点亮火把”大小凉山彝区禁毒防艾工作调研》,主研;

       2016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研究》,主持

       2016年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探索》,主持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惩戒委员会制度构建研究》,主持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我国法院量刑决策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主持

       2015年四川省软科学项目《法治化科技决策制度构建研究》,主持

       2015年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厅级一般项目《公证案例指导制度研究》,主持

       2015年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厅级一般项目《基层法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实证研究》,主持

       2014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法治中国建设语境下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机制实证研究》,主持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机理与规制:中国法官失范行为考察》,主持

       2013年贵州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公诉程序滥用研究》,主持

       2013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我国法院量刑决策实证研究》,主持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研究》,主持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量刑辩护实证研究》,主持

       2013年四川省社科重点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厅级一般项目《基层司法机关量刑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主持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主研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地方性刑事司法规则研究》,主研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主持

       2009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法官惩戒制度实证研究》,主持

  2)近年来本硕士点导师出版的重要学术专著

          《中国刑事卷宗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9月版,独立作者;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第四作者;

      《中基层法院法官任用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第二作者;

      《刑事立法权的异化——中国地方性刑事诉讼规则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版,独立作者;

      《刑事和解:理论基础与中国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作者;

      《法官惩戒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版,独立作者。   

       3)近年来本硕士点导师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

          “大陆法系刑事卷宗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10期,独著;

      “法治视角下的事件通报”,《法学》2011年第8期,独著;

      “论刑事二审的证据调查”,《法学论坛》2011年第4期 ,独著;

      “论刑事诉讼中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国司法鉴定》2011年第5期,独著;

      “论原件与原本——兼辨复制件与副本”,《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独著;

      “审前阶段刑事法律援助实证分析”,《法学论坛》2013年第4期,独著;

      “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之转型”,《当代法学》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

      “量刑建议实证分析”,《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2013年第8期全文转载,独著;

      “域外法官惩戒制度基本架构比较“,《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1期,独著;

      “论司法独立的有限性——以法官选任为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独著;

      “理论与实践之争:量刑规范化改革评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独著;

      “什么是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理论视野》2015年第4期,独著。

         

     三、导师方向  

    本硕士点目前下设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研究、少年司法和涉外诉讼与仲裁5个研究方向,共有5位导师:

    李长城 教  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研究、少年司法

    全  亮 教  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研究、少年司法

    苏镜祥 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研究、少年司法

    孟昭华 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涉外诉讼与仲裁

    李文汇 副教授,研究方向:刑事诉讼、少年司法

   (各导师的具体介绍请参看本网站“学院概况”>“学院师资”内相应条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