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出台,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订。
2019年,全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进入“大查重”时代。六年来,全国高校对论文要求越来越严,查重、评审、答辩、回查、抽检……流程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细。
如今,新《学位法》出台,其中新增的“不授予学位和撤销学位”条款,让有些学生担心:“拿学位又难了?”
大学生们获得学位,真的会更难吗?
大学的“层层加码”
其实,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取得学位,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法律法规,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要想取得学位,都得满足相应的要求。
比如: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成绩合格或修满学分;按照国家体测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而要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还需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修学分、上必修课、考体测、完成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并通过审查、答辩……为了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学生们要做的已不少。而且,在统一的标准之上,有些学校还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附加要求。不少学生发现,各高校都会在授予学位细则上“层层加码”。
比如,个别高校长跑成绩及格线比国家标准高,又如,游泳本不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体测项目中,不少高校却在毕业要求中增设了这一考核项目。
同时,部分高校还把各种特色课设为“必修”课程,包括太极拳、滑冰甚至种菜。
此外还有很多教育部没有,但各高校自己提出的学位授予标准规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等合格证书。如果是研究生,还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几篇论文......
大学能给学位“加码”吗?
曾经,这个问题一度引起争议。
比如,针对部分高校“不过英语四六级,不给学位证”,时不时就出现“学生告学校”的案例。对此,教育部多次重申,从未要求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
此后,众多高校对此做了“合法化”处理,对学位授予,不再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用校内英语水平测试,或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来替代。
而新出台的《学位法》则赋予了学位授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