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生导师  > 西南科技大学教师信息

西南科技大学教师信息

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科研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雷劲松

一、团队简介

         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长期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方面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课题7项,横向项目10余项以上,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考虑土与建筑结构、支挡结构相互作用情况下,岩土体受力性能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合理刚度计算、上部结构强震作用非线性受力分析、隧道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压力变化及结构变形特征、基坑开挖引起周围隧道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硬化土本构模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黏性、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基础和有价值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振动与冲击》、《湖南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篇。

1.主要研究方向

(1)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静力动力分析研究;

(2)复杂环境下建筑结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计算研究;

(3)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动力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4)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灾害机理及跟踪、检测预警系统研究;

(5)复杂环境下,土与大型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6)岩土体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7)隧道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压力变化及结构变形特征及基坑开挖引起周围隧道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

(8)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中黏性、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

(9)结构非线性非线性受力分析。

2. 主要研究内容

本团队将长期致力于以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1)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情况下,合理考虑各因素对上部结构静、动力受力性能影响分析研究。

(2)复杂环境下,建筑结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考虑地下水、开挖过程、时空效应、土体蠕变松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土压力计算问题研究。

(3)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静、动力计算分析中,相关接触面模型、人工边界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4)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整体系统的动力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5)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灾害机理及跟踪、检测预警系统研究。

(6)复杂环境下,土与大型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7)进行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提出具体技术规程建议和编写技术规程。

本团队近五年将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内容:

(1)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情况下,合理考虑各因素对建筑结构的静、动力受力性能影响分析研究,提出有效地考虑各因素(如:填充结构、荷载等)影响的建筑结构刚度计算方法。

(2)基坑支护结构考虑地下水、开挖过程、时空效应、土体蠕变松弛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土压力计算问题研究,建立更为合理的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公式。

(3)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静、动力计算分析中,相关接触面模型和人工边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接触面模型和人工边界处理方法。

(4)在合理计算上部结构刚度、接触面模型及人工边界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西南地区强震多发区土与建筑结构相互作用静、动力性能计算分析方法研究,提出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使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公式,为编写相关技术规程提出具体建议或编写相关技术规程。

(5)在更为精确的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二、团队主要教师简介

   雷劲松,汉族,1971年1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7月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2002年7月年昆明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13年12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2月-2016年8月在日本广岛工业大学建筑工学科抗震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94年7月至今,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承担了本科生《钢结构》、《结构力学》及硕士研究生《高等钢结构》、《抗震工程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事业委托重大项目等20余项;参加《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支座应用技术规程》编制,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20余篇;现为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教学委员会委员。

 

王宁,男,汉族,1962年7月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工程检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及工程结构检测等;曾主持或承担过“六五”、“七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近20项;近年来,主研自然科学基金二项、承担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一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一项,主持或参与其他科研项目近20项;获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振动与冲击》、《摩擦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简斌,男,汉族,1979年7月生,副教授。2002年本科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土建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2013年起在西南交通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大跨径桥梁抗风、旧桥承载力检测与评估。曾主持或承担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讲《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吴艺,汉族,1975年8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汕头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8月-2015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项目资助到美国夏威夷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2009年7月至今,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承担了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建筑结构选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4项;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校博士基金项目1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篇,被EI检索10余篇。

刘德贵,男,汉族,1983年6月生,讲师,工学博士。2005年本科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08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2014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承担《桥梁工程》、《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本科课程,及《现代桥梁结构》、《现代结构试验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结构几何非线性、加筋挡土墙、传统农房改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教育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各1项;参与省部级及地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姜兆华,男, 1983年10月生,工学博士,讲师。毕业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岩土体工程稳定、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参与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项目,横向项目6项;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等杂志社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被EI收录5篇。

    陈国毅,男,汉族,1978.1月生,硕士,讲师。2000年7月重庆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9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生毕业。自2000年7月本科毕业一直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承担了本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建筑结构优化,绿色建筑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发表公开论文十余篇。

 

三、承担科研项目

1.国家支撑计划:传统农房建造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2015BAL03B03-05),97万元, 2015.7.1-2017.12.30。

2.国家863项目:再生混凝土和新型钢结构建筑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2009AA032304),368万元,2009.01.01-2011.12.3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害分析和救灾措施的研究(50848008),9.0万元,2008.06.01-2009.06.3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考虑桥塔气动干扰和斜风作用的斜拉桥典型施工阶段抖振响应研究,10万元,2015.01.01-2018.12.30。

5.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对策(03JY029-038-2),3.00万元, 2003-01.01-2004.12.30。

6.四川省科技厅项目: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机理及其抗震对策研究(2010JY0174),3.00万元, 2010.01.01-2013.10.31。

7.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粘土岩细观结构及渗透特性对封闭机理的影响研究(2014HH0007),20万元,2014.01.01-2016.10.31。

8.四川省教育厅项目:软弱岩土体高边坡滑坡机制及处置措施研究(2005B031),2.0万元,2005.05.30-2007.05.30。

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系数取值研究,3.00万元。

10.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初始荷载效应对轻型钢框架结构受力性能影响研究,3.0万。

11.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风荷载特性研究 , 5万元, 2014.01-2015.12

12.横向项目:基于工程设计及结构安全鉴定评估与项目可行性的技术支撑研究,50万元。

13.横向项目:工程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50万元。

14.横向项目:平武林业局林间道路改建工程研究,50万元。

15.横向项目:不规则异型空间网架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模块开发研制,39.8万元。

16.横向项目:彭州500千伏变电站进站公路及主控楼地基检测,30万元。

17.横向项目:奥林春天建筑施工沉降观测,26万元。

18.横向项目:双排分级抗滑桩挡土结构力学性能及结构参数研究,50万元。

19.横向项目:冲击荷载作用下梳齿型泥石流拦挡坝力学特性及结构参数研究,60万元。

20.横向项目:地质灾害区工程结构损伤检测及加固技术研究,32万元。

21.横向项目:复杂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50万元。

四、科技成果

雷劲松, 王如恒, 杨东升等. 非滑动型连接钢框架抗冲击性能研究.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07, 8(6): 669-673.(EI收录)

雷劲松, 陈敏, 邹银生. 粘弹性阻尼器消能结构基于H2和H∞性能优化设计. 湖南大学学报, 2007, 34(1): 5-8.(EI收录)

Lei, Jinsong, Zou, Yinsheng, Wang, Yali, et al.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wedge devic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1, 685-689(EI收录)

Hu Ying, Lei Jinsong, Luo Wenxia. Analyses in seismic respons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ccentrically braced steel fram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43-249, 2011, 3737-3742(EI收录)

Lei Jinsong, Ma Qing, Xue Bo.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unequal altitude double-tower connecting structure with the changes of connecting beam lo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63-167, 2011, 4043-4047(EI收录)

Luo Wenxia, Lei Jinsong, Hu Ying. The passive energy-dissipation study of brac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163-167, 2011, 318-322(EI收录)

Ma Qing, Lei Jinsong, Yin Wenzhi. Buckling analysis of double-limb lipped channel section member under axial loa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43-249, 2011, 268-273(EI收录)

Zheng Feihua, Lei Jinsong, Yin Wenzhi1. Effects of initial geometric imperfection on stability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2, 276-279(EI收录)

Lei Jinsong, Zhang Ling, Yin Wenzhi, et al.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Braced Steel Frame with Wedge Devices.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2010, 2103-2110(ISTP收录)

LEI Jinsong, ZOU Yinsheng, HuYing, et al. The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raced steel frame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 9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2010, Beijin, 2010, 1216-1221(EI收录)

Lei J S, Zou Y S, Wang R H, et al. Mechanical behavior Analysis on Steel Plate Joint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 with SRC Beam.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 Mechanics, Huangshan, 2008, 232-235(ISTP收录)

Lei Jin-Song, Yuan Wei-Bin, Zou Yin-Sheng. Study on the Non-symmetry Corrosion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Hangzhou, 2008, 779-784(ISTP收录)

Wu Yi, Lei Jinsong, Zeng Xianwu, et al. Developing linear viscous-elastic material construction in ANSYS with UPF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hangsha, 2010, 530-536 (ISTP收录)

Wang Yali, Lei Jinsong, Zheng Feihua, et al.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teel frame adding the viscoelastic damper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166-169, 2012, 2461-2466(EI收录)

韩志型,王宁. 急倾斜厚矿体无间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2):367-370.  (EI收录)

Wang, Ning, Han, Zhixing,Su, Wenmei,Li, Wenxu.Test research of dynamic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n geogrid reinforced cohesive soil under cyclic loading[C]. IACGE 2013: Challenge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Geotechnical and Seismic Research and Practices -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3:252-262.  (EI收录)

Zhuo, Shuai Wang, Ning; Lu, Ping; Yao, Yong.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inforced red mudstone using triaxial test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466),:1445-1449. (EI收录)  

吴艺.一维问题的等效远置动力人工边界条件[J].岩土力学,2011,32(11):3508-3515.(EI收录)

吴 艺. 一种新型的时域动力无穷单元[J]. 工程力学, 2012, 29(7):63-68.(EI收录)

Wu Yi. An equivalent far-field dynamic-artificial-boundary condition and its accuracy studie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43-249: 3795-3803(EI收录)

吴艺,房营光.弹塑性地基中粘性与粘弹性人工边界条件的有效性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5(2):3468-3473.(EI收录)

吴艺,房营光.条形基础在水平及弯矩作用下的稳定性突变分析[J].岩土力学[J].2006,27(12):2213-2218.(EI收录)

Jian, Bin ,Lei, Jinsong, Liu, Juanjuan. Bear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imple Beam Bridg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J].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1, 255-260: 947-951.(EI收录)

Jian, Bin .Application of rubber asphalt in urban road reconstruction[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361-363:1547-1550.(EI收录)

 姜兆华, 张永兴, 蔡宇. 邻近隧道的岩质深基坑开挖影响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2):3520-3525.(EI收录)

 Zhao-hua Jiang, Yong-xing Zhang. Second development of hardening soil constitutive model in FLAC3D.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2, 17(W): 3429-3439. (EI收录)

Zhao-hua Jiang. Numerical analysis of deep excavation influences on existing adjacent tunnel.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 18(U): 5105-5116(EI收录)

Zhao-hua Jiang, Jian Liang. Analysis Method of Influence on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of Tunnel Heaving due to Excavation.2013, 18(W): 5473-5480(EI收录)

周世军, 刘德贵.任意形状板考虑初始荷载效应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33(12):15-23.(EI收录)

刘德贵,周世军,王宁,姚勇.初始纵向、横向荷载效应对薄板静力性能影响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 50(3):336-344.

刘德贵,周世军,王宁等. 初始纵横向荷载效应对薄板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6, 33(2):171-181.

刘德贵,周世军,王宁;四种非正交边界板考虑初始荷载效应的后期荷载位移近似解[J],固体力学学报,2015,36(5):436-443.

刘德贵,周世军,王宁;初始荷载效应对板的稳定性影响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5,6:895-9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