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自考多选  > 【核心素养】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茨威格的一篇人物传记,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人传记,茨威格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可以获得一些人物描写的启示。【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但是,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且涉及到一些陌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学目标】1.语言运用: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和关键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思维能力: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审美创造:通过对托尔斯泰形象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文化自信:通过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了解,让学生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托尔斯泰的形象特点和精神世界。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法学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字、词汇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2.问答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文学手法。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理解,提高其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提高其分析和批判能力。5.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托尔斯泰的照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俄国文化背景。【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知人论世,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总结。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来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吧!【设计意图】由对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粗略了解传主的生平,知人论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文。【活动二】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丑”任务1.预学展示作者简介;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字词清单”栏目)【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任务2.整体感知师: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预设 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任务3.聚焦“肖像画”师:自由地默读课文第1—5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于文段的先后顺序)学生发言中,要关注以下几处难理解的语句:(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预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来比喻“多毛的脸庞”,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脸部的总体特征——多毛、胡髭浓密。(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预设 用“树皮”比喻脸上的皱纹多,用“树根”比喻又长又粗的眉毛,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的这张脸除了邋遢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3)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预设 用“低矮的陋屋”比喻托尔斯泰的外貌,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身材的矮小与普通,与“天才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4)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预设 “小屋”不是指托尔斯泰工作的地方,而是指他的外貌,比喻奇特而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托尔斯泰长相的粗陋。综上,可得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粗鄙”。第2课时【活动三】再读课文,品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任务1.概括“眼睛”描写师: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预设 写目光犀利;写目光蕴情丰富;写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提示他人生的不幸。任务2.分析“眼睛”特点师:跳读第6—8段,寻找并画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生交流作答)师:以下是从文中挑选的关于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组合成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对眼睛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眼睛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那样这对眼睛是手术刀这对眼睛是X射线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它主人的心窝预设 这对眼睛目光犀利、敏锐、深刻,蕴含丰富感情,威力大。【设计意图】把比喻句组成小诗,语言特点更加鲜明,让学生理解更为直观、透彻。任务3.分析引用句师:文中引用的高尔基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课件出示: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预设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它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课文中对这双眼睛的具体描绘可以视为这句话的注脚。这双眼睛因优美的音乐而热泪涟涟,因精神上的满足自在而闪闪发光,因忧郁而黯淡,显得麻木,神秘莫测;或者冷酷锐利,或者意趣盎然。任务4.分析比喻句师:齐读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交流其含义。课件出示:(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预设 (1)将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极言其目光的犀利、敏锐,直戳要害。表现了托尔斯泰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充满智慧的眼睛。(2)把托尔斯泰犀利的眼神比作“寒光四射的匕首”,表明托尔斯泰对自我的审视和解剖也是冷酷而锐利的。他是自我灵魂的不断探寻者、解剖者。他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谛,审视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地主与农奴,还有宗教、革命……他在这种探寻中发现自己灵魂中的丑恶,为之痛苦并深深地忏悔。任务5.分析写作手法师:从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赞美托尔斯泰还是贬低他呢?作者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交流讨论,举手作答)预设 主要是赞美托尔斯泰。这种手法叫作欲扬先抑。文章以“突然”为标志,来了个逆转,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是为了突出其眼睛的美,这样写让重点更突出,让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能窥见托尔斯泰的内心世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照应教材P40批注(“那对眼睛”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是如此丰富),体会托尔斯泰眼睛的犀利、敏锐,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学习作者比喻、夸张的语言表达及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第3课时【活动四】深层探究,感悟托尔斯泰的“幸福”师:阅读第9段,解决课文批注的最后一个问题:“‘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提示:1.“看透事物本质”,托尔斯泰看透了什么?2.“看透事物本质”与“失去幸福”之间有何联系?资料助读1:课件出示:托尔斯泰曾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黎明,他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而是说给这个世界,他说:“我爱真理。”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82岁,他走完了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17卷文集,是驰骋俄国文坛60余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预设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世间种种罪恶的根源,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使得他不但没有找到幸福感,反而倍感痛苦,而这痛苦使他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资料助读2:课件出示: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师小结:难怪有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一个“痛苦的清醒者”。但老师认为托尔斯泰肯定是“宁做痛苦的清醒者,也不做无忧的梦中人”。——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魅力所在。【设计意图】此环节引用图文材料点拨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帮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业布置】1.基础型作业:作者驰骋想象,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文章语言典雅优美,文气酣畅。对一些精彩的语句,可以反复诵读,细细品位。2.提升型作业:课外阅读《托尔斯泰》全文或《三作家》全书,还可进一步阅读茨威格的《三大师》,走进伟大作家的内心世界。3.拓展型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找相关资料,试着动笔画出你心中的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安全教育】防磕碰: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教学反思】1.思得:2.思失:3.思改:

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