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自考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全部  > 第十四课 连词“而”的五种用法(笔记)

第十四课 连词“而”的五种用法(笔记)

一、连词“以”的五种用法

连词“以”是从介词“以”虚化而来的。

1.连接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译为“又”;

①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②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2.连接动词和动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

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②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③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 jí鲧于羽山以死。

(1)“以”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行为,有时两者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后一动作行为

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④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惟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⑤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⑥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

(2)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

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⑧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guó。

⑨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3.连接因果复句,“以”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

(1)“以”常连接由果溯因的两个分句:

①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②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

(2)“以”也用于由因及果的复句:

③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④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3)在因果复句里,“以”常和“故”搭配使用,这时“以”的连词意味更为明显:

⑤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⑥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4.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前者是动作行为进行的条件、方式、状态等。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潜师”帮助“来”的方式]

②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醉,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

其可也。

[“矫举”帮助“祭”是无诚信的装模作样]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以”连接状语“欣欣”和谓语“向荣”,且与“而”对用,帮助“以”和“而”在这个用法上有相同之处。

]

难点:怎么区分介词与连词中的“以”

“以”的连词、介词用法容易混淆,主要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以”充当连词和充当介词都表示原因时。

例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分析:以是介词,“以言”构成介宾结构,修饰谓语动词。

翻译: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例2: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

分析:以是连词,与后面的“眛在公所”不发生结构关系,只是连接结果和原因分句。

翻译:汉王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

2.另一种是:在介词“以”省略宾语,直接与它所修饰的谓语动词相连时,容易和连词用法混淆。

例1:围人归,以告夫人。

(介词—围人回来,报告了夫人)

例2: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连词)

(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都直接出现在动词前,但例1 中告的内容在上句并没有出现,必须通过“以”介绍补充。

以伐京,看起来是可以补出介词宾语“之”,但是补充出来的之指代“帅车二百乘”,

所以实际上是连接“帅车二百乘”和“伐京”两个动作,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