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汇总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解析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答题解析汇总

part1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解析:(读本P45~46,教材P8)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的主要表现。 解析:(读本P47,教材P8)主要表现是: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3.简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以及文化渗透各方面的表现。 解析:(读本P48~53,教材P21~31)。 (1)在军事侵略方面的表现: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在政治方面的控制有:①控制中国的内政。②操纵中国外交。③享有领事裁判权。④把持中国海关。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⑥扶持、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方面的侵略有: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③对华倾销商品。④对华资本输出。⑤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的内容有:①宗教渗透和侵略。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③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4.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解析:(读本P55,教材P15)。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按要点答即可)

5.简述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解析:(读本P60,教材P37)。 (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的反抗放在首位,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危及自身的统治,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导致反侵略失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而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没有改变,同时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6.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读本P55,教材P17)。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②当外国列强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7.试述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解析:(读本P47,教材P9)。 (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从而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 (2)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美洲,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法国,经过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欧洲其他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3)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8.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解析:(读本P53~54,教材P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力量很软弱。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广大人民生活贫困,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解析:(读本P56,教材P18)。 (1)两大历史任务: 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相互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 ②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10.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59,教材P35)。(1)重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他们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

11.简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解析:(读本P65~66,教材P44~45)。 (1)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2)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12.简述《资政新篇》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66,教P45)。(1)性质:《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2))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②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③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13.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训。 解析:(读本P68,教材P47)。 (1)主要原因: ①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②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信奉的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革命斗争。 ③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本质也缺乏理性认识。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是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14.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解析:(读本P70,教材P50)。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5.简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读本P71,教材P51)。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派企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对企业采取的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缺乏生机和活力。

16.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67,教材P46)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7.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解析:(读本P69,教材P49~50)。 (1)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洋务事业:①兴办近代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8.简述洋务派创立的新式学堂的种类及目的。 解析:(读本P70,教材P50)。 (1)翻译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2)工艺学堂,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3)军事学堂,主要培养新式军人,如福州船政学堂,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19.简述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解析:(读本P72,教材P52~53)。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以活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20.简述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解析:(读本P75,教材P57)。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政治上维新派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幻想采用和平方式实现。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思想上,借用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维新派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一直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3)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在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不仅脱离群众,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21.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74,教材P56)。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22.简述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解析:(读本P84,教材P69)。它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2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解析:(读本P84,教材P70)。 (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24.简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解析:(读本P85,教材P78)。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不利于团结一切革命力量。

25.简答题:简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的表现。 解析:(读本P86~87,教材P73~74)。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26.简答题: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动了哪些主要斗争? 解析:(读本P88,教材P76)。 (1)1913年,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二次革命”。 (2)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发动了护国战争。(3)1917年和1921年,为捍卫《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分别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

27.论述题: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81,教材P64~65)。 (1)主要内容: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意义:这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28.试述1905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围绕的主要问题以及重要意义。 解析:(读本P81~82,教材P66)。 (1)主要问题: 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2)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意义: ①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从而加入革命的行列。 ②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的统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29.论述题: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85,教材P71)。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精神的解放。 (5)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0.简答题:简述1926年至1927年,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 解析:(读本P103,教材P124)。 (1)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其战略方针:首先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31.简答题: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92)。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2.简答题: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类及代表人物。 解析:(读本P95,教材P109)。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

33.简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解析:(读本P99,教材P121)。党的二大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2)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4.简答题:简述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解析:(读本P101)。 (1)内容: ①会议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②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意义: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5.简答题:简述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解析:(读本P101,教本P123~124)。 (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6.简答题: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解析:(读本P92,教材P102)。(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 (2)他们把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其目标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37.简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读本P103)。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38.论述题: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析:(读本P93,教材P104)。 (1)十月革命启示中国先进分子,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十月革命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39.论述题:试述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读本P93,教材P106)。 (1)五四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五四运动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3)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潮流的影响,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40.论述题: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解析:(读本P94,教材P107)。 (1)特点: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②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了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意义: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41.论述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98,教材P119)。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42.论述题:试述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05,教材P126)。 (1)原因: ①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悬殊,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二是革命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②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2)历史意义: 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演习。 ②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43.简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14)。井冈山根据地意义: (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44.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解析:(读本P110)。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4)企业规模狭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外国垄断资本、本国官僚资本以及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5.简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13,教材P133)。 (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46.简述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解析:(读本P113,教材P133)。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在于:(1)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开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47.简述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13)。 (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2)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48.简述1931年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 解析:(读本P118,教材P139)。 (1)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2)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3)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49.简述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13,教材P133)。 (1)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2)毛泽东充分肯定开展农民运动的必要性,强调军事运动必须同民众运动结合起来,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50.简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读本P115)。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part2

1.简答题:简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19~120,教材P141)。 (1)八七会议之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地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面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2.简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21,教材P143)。 (1)主要问题: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2)意义: 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简答题:简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解析:(读本P121,教材P143)。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论述题:试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解析:(读本P119,教P141)。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退出革命阵营,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 (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方针。 (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5.论述题: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22,教材P145)。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6.简答题:简述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解析:(读本P127,教材P151~152)。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7.简答题: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29,教材P154)。 (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2)意义:一二·九运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简答题: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31,教材P155)。 (1)1936年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解决。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9.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解析:(读本P140,教材P166)。 (1)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阶级。 (2)争取中间势力。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10.简答题: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46,教材P178)。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11.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读本P146,教材P178)。 (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2)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在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

12.论述题:试述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 解析:(读本P136,教材P162)。 (1)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2)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是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3)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4)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13.论述题: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解析:(读本P145,教材P176)。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盟军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中国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4.论述题: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45,教材P179)。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5.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 解析:(读本P155,教材P188)。 (1)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64,教材P202)。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7.简答题: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解析:(读本P164-165,教材P203)。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4)总结经验,集中到一点: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8.简答题:简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是什么? 解析:(读本P165,教材P207)。 (1)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2)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19.简答题:简述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65,教材P204)。 (1)关于国体和政体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③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关于基本民族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④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关于经济工作方针 ①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②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关于外交工作 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论述题:试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解析:(读本P160,教材P196)。 (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同共产党一起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 (2)全面内战爆发后,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公开宣言,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21.论述题: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66,教材P206)。 (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它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22.论述题: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解析:(读本P167,教材P207)。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23.简答题:简述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解析:(读本P185,教材P242)。 (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其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且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24.简答题: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解析:(读本P170,教材P223)。 (1)能否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5.简答题: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特点。 解析:(读本P179)。五种经济成分是: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26.简答题:新中国1949年至1952年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解析:(读本P180,教材P227) (1)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2)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7.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解析:(读本P181,教材P231)。 (1)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8.简答题: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解析:(读本P182,教材P238)。 (1)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9.简答题:简述1952年我国开展的“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解析:(读本P176,教材P227)。 (1)为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严重“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 (2)内容: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30.论述题:试述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解析:(读本P170,教材P213)。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将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31.论述题: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及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76)。 (1)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2)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劳资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32.论述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解析:(读本P181,教材P232)。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累积了初步的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33.论述题:论述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解析:(读本P183,教材P239)。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就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不待农村发生剧烈两极分化,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34.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读本P187,教材P245)(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5.简答题:简述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解析:(读本P191,教材P252)。 (1)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6.简答题:简述中共八大如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解析:(读本P192,教材P253)。 (1)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