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心理学(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行政法(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专业选考课程。依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要求,依据科学分工的要求和本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看成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并有自己独立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人
(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二)具有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特点。理论性在于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社会心理学流派以及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状态,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所产生的原因。实证性在于它是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母体学科的成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研究的是一种什么现象,又应怎样去研究它,始终是在争论和探讨中逐渐得到解答的。www.zikaosw.com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社会心理学(二)的学习,使考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理解人与社会交往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心理现象,将实验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加强考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环境的了解,掌握如何促进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心理学原则,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行政法(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这四门课程可以帮助考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更好的学好本门课程(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掌握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几种基本研究方法,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
识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基本的派别,掌握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符号相互作用学派、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观的新进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www.zikaosw.com(一)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重点)
识记: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发展过程
应用:刺激-反应理论、模仿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对应的应用范围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重点)识记: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理解: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的社会需要和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动机原因
(三)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次重点)
识记:格式塔学派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理解:格式塔学派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的基本发展过程
应用:格式塔学派理论、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的应用范围
(四)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及其新理论(次重点)识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思想
理解: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
应用:辩证地吸收其合理内核,对其进行有扬弃的继承、加以改造
(五)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新进展(一般)
识记:公正理论、地位建构理论、要素理论、正统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理解:公正理论、地位建构理论、要素理论、正统性理论的基本发展过程应用:公正理论、地位建构理论、要素理论、正统性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化及其重要性,明确社会化及个性化的关系,熟悉社会化的发生机制,认识自我概念及其作用,掌握自我概念的发展机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识记:社会化、自我概念
理解:社会化的心理机制、自我概念的功能、结构、及其发展
应用:社会化和自我概念的相互作用中,个体能依照角色要求和期待社会化,又能依据自我概念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和定向
第四章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知觉的概念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法则,理解知觉他人的过程以及自我知觉理论,了解社会知觉的主要偏差,掌握社会推理的步骤以及三种认知启发,了解内隐社会认知的作用和策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认知:认识他人的高级过程(重点)识记:图式、认知启发的三种类型
理解:社会推理步骤、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内隐社会认知应用:掌握认识他人的这一基本过程并运用于实例分析
(二)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和认识(次重点)识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印象管理的策略
理解:对印象管理的几种基本理解、印象管理的识别
应用:学会根据情境、交往对象的特点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形象
(三)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次重点)识记:自我知觉理论
理解:知觉他人的过程和内涵、社会知觉的偏差应用:处理好知觉他人与自我知觉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社会知觉及印象的形成(一般)识记:社会知觉的含义
理解:社会知觉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应用:了解自己的知觉特征和提高自身知觉能力
第五章归因与决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归因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实质含义,认识导致各种归因偏差的主要因素,掌握不同归因风格和决策风格的主要特点,熟悉归因训练和决策树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www.zikaosw.com。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决策风格与决策技术(重点)
识记:决策树的含义、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理解:决策风格的三种类型
应用:掌握培养决策能力的方法
(二)归因风格和归因训练(重点)
识记:归因风格、归因训练的含义理解:归因训练的方法
应用:能结合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特点,形成正确的归因风格
(三)决策及其理论(次重点)识记:决策的定义
理解:决策理论的基本内涵
应用:能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决策
(四)归因及其理论(一般)
识记:归因的含义、归因原则
理解:归因的相关理论、归因偏差应用:掌握进行正确归因的方法
第六章态度及其改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态度的定义及其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及合理行动理论,态度形成的几种理论,明白劝说情境的模式及影响态度改变各因素的研究,掌握态度测量的方法。www.zikaosw.com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态度形成理论(重点)
识记:学习论、诱因论、认知相符论理解:三种理论的形成过程(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应用:根据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其态度的形成过程
(二)态度的改变(次重点)识记:态度的改变的含义
理解: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模式、通过劝说改变态度的研究应用:结合案例,提出改变态度的方法
(三)态度的测量(次重点)
识记:态度测量法、投射法、行为观察法的含义理解:态度测量的三种基本方法的发展和使用应用:结合案例,对其态度展开测量
(四)态度及其形成(一般)
识记:态度的含义、态度的功能和作用
理解:态度的分类、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应用:把握影响意向和行为的因素去培养良好的行为意向和社会行为
第七章沟通与人际吸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沟通内涵及其意义,熟悉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和沟通类型,了解身体语言及其沟通作用,掌握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熟悉吸引的相似于互补原则,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际吸引的条件(重点)识记:人际吸引的含义
理解:人际吸引的原因和类型
应用:学会根据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人际吸引力
(二)沟通的意义和结构(次重点)识记:沟通的含义
理解:沟通的结构
应用:理解沟通的意义,善用沟通
(三)沟通的类型(一般)
识记:词语沟通和非词语沟通、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含义
理解:四对沟通方式的区别与表现
应用: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运用多种沟通方式
(四)身体语言沟通(一般)识记:身体语言的含义理解:身体语言的分类
应用:学会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进行表达
第八章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了解个人心理领域与人际关系,掌握人际关系的四个原则及人情增减规律,了解沟通状况的自我评价,熟悉人际关系改善方法,掌握社会测量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际关系的原则(重点)
识记: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的含义
理解:四条原则的基本观点
应用:根据人际关系交往的四条原则,理解人际关系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二)人际关系及其建立与发展(次重点)
识记: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
理解:人际关系的意义和状态、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深度
应用:能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网络,理解特定的人际关系的产生原因
(三)人际关系的改善及技术(次重点)识记:改善人际关系的技术类型
理解: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正确使用身体语言、人际关系改善的综合性心理学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应用:能结合实际生活来对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四)人际关系的测量(一般)识记:社会测量法的含义
理解:社会测量法的实施方法、图形法社交测量结果处理应用:能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图表分析测量的结果www.zikaosw.com
第九章侵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侵犯概念及其与敌意的区别,熟悉侵犯的本能基础及学习经验与侵犯的关系,熟悉侵犯的个性与社会原因,了解去个性化和宣泄、移情对侵犯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与途径(重点)识记:三种方法的基本含义
理解:宣泄、移情能力培养、成熟个性的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应用:能结合实例,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减少侵犯行为的建议
(二)侵犯的影响因素(次重点)
识记:影响侵犯行为的三种因素
理解:情绪唤起水平、道德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大众媒介对侵犯行为影响
应用:从引起侵犯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减少社会侵犯行为的责任落实到社会各个基本单位上来
(三)侵犯行为的控制(次重点)
识记:三种控制侵犯行为的因素
理解:侵犯行为的社会契约、去个性化的避免、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的基本内涵
应用:从多角度提出控制侵犯行为的建议
(四)侵犯的实质(一般)
识记:侵犯的定义、侵犯-本能论、挫折-侵犯论、侵犯的社会学习观点的含义
理解:侵犯与敌意的区别、侵犯-本能论、挫折-侵犯论、侵犯的社会学习观点的基本内容
应用:根据人的侵犯行为及其所处的背景状态分析其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
第十章亲社会行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了解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助人行为的研究和理论,掌握品德形成的几种理论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亲社会行为与品德教育(重点)
识记: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价值观的概念理解:群体影响与德育的作用(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应用:能针对案例提出与价值教育相关的建议来改善人的亲社会行为
(二)亲社会行为(次重点)识记: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理解: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相关理论
应用:能辨别出人的亲社会倾向以及亲社会行为
(三)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次重点)
识记: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情景因素、被助人的因素、助人者个人因素
理解:影响亲社会行为因素与增多助人行为的方法之间的关联应用:针对案例提出如何增多助人行为的方法
(四)助人行为的研究与理论(一般)
识记: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利他主义模式与规范激活论、移情实验和社会行为论的基本含义
理解: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利他主义模式与规范激活论、移情实验和社会行为论的基本内容www.zikaosw.com
应用:能解读根据这四条理论所绘制的数据或图表所反应的信息
第十一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群体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了解人在群体中行为效率改变及改变条件的创设,了解社会惰化、群体极化及群体思维的发生机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重点)
识记:社会助长、脑力激励法、社会惰化的概念
理解: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脑力激励法的基本内涵、社会惰化的性质与机制
应用:了解产生群体性效果的可能原因
(二)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次重点)识记:群体思维的概念
理解:群体极化的内涵及机制、群体思维的过程与预防
应用:针对群体所出现的群体极化及群体思维倾向,提出合理的意见来处理好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三)群体及其形成(一般)识记:群体的概念
理解:群体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群体的结构及其功能应用:能正确辨别群体类型,分析某一特定群体的功能
第十二章合作与竞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及其心理机制,了解合作心理和竞争心理的趋势,了解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了解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次重点)识记: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含义
理解:合作与竞争产生的原因、合作与竞争的心理趋势、个体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发展
应用:理解人际交往中合作与竞争关系产生的原因
(二)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次重点)
识记:合作与竞争受相互作用的次数、奖励以及奖励方式、信息沟通状况、威胁、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理解: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六种基本因素的内涵
应用:能根据材料分析影响案例中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因素
(三)合作与竞争的概述(一般)识记:合作与竞争的概念
理解:合作与竞争的类型、合作与竞争的辩证关系应用:能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从众、服从、依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从众的本质及其与社会规范与群体压力的关系,熟悉各种从众的心理原因,熟悉权威-服从实验,了解人服从的社会心理原因,认识依从诱发策略。www.zikaosw.com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众(重点)
识记:从众的概念、影响从众的因素
理解:社会规范的形成、群体压力的研究、从众的类型和原因
应用:能辨别哪些行为是属于从众行为,分析从众行为产生的原由
(二)服从(次重点)
识记:影响服从的因素
理解:权威-服从实验、服从的原因应用:正确地运用服从行为
(三)依从(一般)
识记:低球技术、“附加价值”策略、“过度理由”效应的基本内涵理解:依据“一致”“互惠”原则的依从策略、依从诱导的策略
应用:根据理论,结合实例提出能影响大多数人朝共同利益集中的策略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认同的基本概念、基本条件、心理历程和心理效应,认识社会认同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认同的条件(重点)
识记:激活社会认同的三个条件
理解:激活社会认同的条件、社会认同最简群体范式的基本内容应用:掌握激活社会认同的方法
(二)社会认同的概念(次重点)识记:社会认同的定义
理解:社会认同与角色和身份之间的关系、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社会认同与人类需求的满足之间的关系
应用:了解社会认同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己基本符合社会期待
(三)社会认同研究的应用领域与理论意义(次重点)识记:社会认同研究所涉及的应用领域
理解:社会认同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应用:培养自身丰富社会认同理论的兴趣
(四)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一般)
识记:社会类别化、自我类别化的含义
理解:社会类别化和自我类别化、社会身份的定位或认同、社会比较应用:掌握社会认同心理机制发生的四个阶段
(五)社会认同的效应(一般)
识记:内外区隔与内群体偏私效应、内群体成员典型性效应、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理解:三种效应的基本内容
应用:理解社会身份的认同会带来的一些效应,并能自如地应对这些效应
第十五章领导者与下属群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领导者在群体中的地位与从群体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条件,了解领导者影响下属心理与行为的作用力及群体接受领导的条件,了解领导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所导致的群体心理效果、了解领导行为与情境相互作用与最佳领导行为的选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领导行为与情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宜领导行为的选择(重点)识记:掌握集中合适的领导行为与领导方式的基本含义
理解: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领导的连续带模式、生命周期理论、通路-目标模型、领导-参与模型的基本内容
应用:根据材料分析案例中的领导行为与领导方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领导者与心理影响力(次重点)识记:领导者心理影响力含义
理解:权利影响力、非权利影响力、高影响力的领导者应用:根据材料分析领导者具有高影响力的原因
(三)领导行为与心理效果(次重点)
识记:有效性、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理解:领导及其有效性、领导行为及心理健康、领导激励及心理效果、领导方式及心理效果
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出领导行为的分类以及领导行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四)亲社会行为(一般)
识记:特质论、情境论、行为论
理解:领导者及其地位、领导者的产生和群体接受应用:掌握领导产生的因素,结合案例提出建议
(五)民族文化与领导行为(一般)
识记:民族文化对领导方式及其效果的影响
理解:三维领导模式导图、CPM理论、家族主义与领导行为应用:根据材料分析民族文化对领导方式具备哪些方面的影响(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灾害或自然环境突变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社会灾害或人为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了解人造环境特别是都市化、城市建筑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www.zikaosw.com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造环境与社会心理(重点)识记:了解人造环境的几种类型
理解:干预模式和社会作用力论、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式、利他主义模式与规范激活论、移情实验和社会行为论的基本内容
应用:根据材料分析社会心理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灾难与社会心理(次重点)识记:社会灾难
理解:灾难时的逃避、灾难的压力症候群、灾难主观概率提升和需求结构调整、生活信心降低和无力感增强
应用:了解社会灾难之后人会出现的一些症状
(三)自然灾变与社会心理(一般)识记:自然灾变
理解:地震传言、地震恐慌、震时反应、震后的情绪反应、震后的行为异常、灾时共产主义
应用: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候会出现的人类行为以及应该采用的措施
第十七章应激与健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应激的定义及其内涵,了解应激生活实践的研究和测量方法,了解应对方式的分类及其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应激的应对(重点)识记:应对
理解:成功应对的标志、应对的社会资源
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如何应对特定的应激事件
(二)应激与认知的关系(次重点)识记:影响应激事件评定的因素
理解:情绪性、不确定性、意义评定的基本含义
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应激事件的产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三)应激的生理学(次重点)识记:生理反应
理解: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出应激会导致哪些生理反应
(四)应激的定义(一般)识记:应激的定义
理解:应激产生的原因以及效果
应用:了解应激的产生过程
(五)应激生活事件的研究(一般)识记:生活事件
理解:对应激事件的测量、应激生活事件与疾病、应激生活事件的后果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出案例与应激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十八章教育社会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育社会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了解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理解互动论的学习观及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理解教师期待效应的产生过程,理解合作学习的特点、优点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师期待的心理效应(重点)
识记:自我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待
理解:《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的研究和自我实现的预言、教师期待效应的作用过程、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
应用:根据理论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二)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次重点)识记:学习行为
理解:教育社会心理学对学习的看法、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学习模型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在学习方面是如何将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整合起来工作的
(三)合作学习(次重点)识记:合作学习的概念
理解:关于学校里的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合作学习的目的和特征、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局限、何时使用合作学习
应用:根据实例提出应该如何使用合作学习来发挥团体优势(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四)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概况(一般)识记: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理解: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由来、发展和基本研究内容应用:能基本陈述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十九章婚姻与家庭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爱情的成分与类型,了解爱情的产生与爱情关系建立的社会心理条件,了解夫妻婚后的心理变化与和睦美满的条件,了解夫妻的心理与行为冲突及其原因,了解离婚的心理历程与婚后的心理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夫妻婚后幸福与婚姻稳定(重点)识记:建设型夫妻关系
理解:夫妻幸福与否的判定因素、夫妻关系稳定与否的判定因素应用:能根据实例提出夫妻关系稳定与幸福的建议
(二)夫妻心理冲突与离婚(次重点)识记:离婚的含义
理解:夫妻的心理冲突、离婚的原因、抉择、感受
应用:能根据夫妻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来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
(三)爱情及其类型(一般)识记:爱情
理解:爱情的成分、爱情的类型、中国人的爱情类型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爱情的基本状况
(四)爱情的基础与产生(一般)
识记:情绪-认知观点的基本含义
理解:关于爱情的生理观点、关于爱情的习性观点、关于爱情的情绪-认知观点、关于爱情的社会依赖的观点、关于爱情的社会交换的观点
应用:了解现实生活中爱情产生的原因www.zikaosw.com
第二十章犯罪与司法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行为的根源,犯罪心理倾向及其形成,犯罪心理过程及其相关因素,罪犯在审判中的心理活动及与审判者的相互作用,了解对犯罪的社会对待与犯罪者的心理回应。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对罪犯的社会对峙与犯罪者心理回应(重点)识记:行为控制模式
理解:犯罪行为与社会对峙、犯罪者对刑罚的社会心理反应
应用:根据犯罪者可能的心理回应,提出相应社会策略来促使犯罪者的身心转变
(二)犯罪心理的倾向及其形成(次重点)识记: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
理解:先天素质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含义
应用:针对案例分析出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三)犯罪心理过程与情境(次重点)识记:犯罪心理过程
理解:犯罪与受害者、无关者之间的关系、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应用:了解犯罪心理,尽量减轻灾害程度
(四)犯罪行为的引发和决定因素(一般)识记:自由意志论的含义
理解:引发犯罪行为的决定因素
应用:能辨别出什么样的情况会引发犯罪行为,并尽量避免其产生
(五)犯罪心理状态与行为破绽(一般)
识记:犯罪心理状态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
理解:犯罪准备阶段、进行过程、行为结束后的心理状态
应用:根据犯罪心理状态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寻找犯罪线索(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六)受审心理活动与供述(一般)识记:审讯
理解:审讯情境下受审者的心理反应、影响受审者供述的因素
应用:了解影响受审者供述的因素,并提出促使受审者供述的建议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2. 参考教材:
教育心理学概论,陆志韦、桑代克,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朱志贤,中国卓越公司出版社,1990年版现代心理学,张春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 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 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自考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 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 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 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www.zikaosw.com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内 容
学 时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溯源、对象与方法
4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6
第三章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
6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5
第五章
归因与决策
5
第六章
态度及其改变
4
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吸引
4
第八章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
6
第九章
侵犯
6
第十章
亲社会行为
6
第十一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6
第十二章
合作与竞争
6
第十三章
从众、服从、依从
6
第十四章
社会认同
6
第十五章
领导者与下属群体
5
第十六章
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
5
第十七章
应激与健康
6
第十八章
教育社会心理学
6
第十九章
婚姻与家庭心理
5
第二十章
犯罪与司法心理
5
合 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 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www.zikaosw.com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
40%、“应用”为40%。(本大纲由湖南自考生网提供)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 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0%,次重点占30%,一般占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B.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C.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 D.动物心理与行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作用于人的信息分为非社会信息和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知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海德的归隐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论述影响领导者树立良好领导形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