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试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故事  > 走进中国旧时最大的科举考场

走进中国旧时最大的科举考场

科举制度自隋创立、唐完备、宋改革、元中落、明鼎盛至清灭亡,历时逾千年。数不清的中国读书人在科举的道路上,以经史子集为本,以“学而优则仕”为纲,穷其一生,竭尽全力,换取仕途功名。科举之利弊,自有众人评说,然而它确实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其影响依然可以从当今高考等各类考试中窥见一斑。 图为1888年的江南贡院,大批学子步入考场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江苏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明清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同时可容纳20644名考生参加考试。

图为贡院内明远楼,取“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之意, 呈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是考试期间考官和执事官员警戒,发号施令的地方。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

展开全文

图为考生考试期间所居的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

号舍充分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因为考生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参加科举,科考不仅是考核成绩,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

图为景区内的老年读书人雕像,古代取士百中取一,很多读书人熬尽一生都取不到一功名,才有了“范进中举”,可是封建社会,考功名是成为上层人的唯一途径,有诗云“十年寒窗无人识,一朝金榜天下知”

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1918年(民国七年),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只保留了明远楼、至公堂、衡鉴堂及少量号舍。

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江南贡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陈独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则徐、曾国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贡院担任过主考官。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世界人才管理制度影响深远。

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