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政治多选题目  > 2021考研政治哲学选择题21

2021考研政治哲学选择题21

21.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我国北方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这说明

A.自然规律的变化取决于人的观察结果

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答案】B

【简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错误。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正确。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并不是相互决定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决定客观规律性,C错误。真理是一元的。也就是说,在同-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D错误。

【点拨】关于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见《肖秀荣2021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第15页“拓展与点拔”。

22.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等,本身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进行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安慰剂可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安慰剂效应说明

A.物质世界存在着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B.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C.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D.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C

【简析】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错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B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C正确。D本身内容正确但与題意无关。

【点拔】精神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但不能说“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2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就是运动 【答案】B

【简析】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正确。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A错误。不能把物质与运动等同起来,因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是表明这个客观实在是怎么样的范畴,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变化的主体,运动不过是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存在着。因此,“运动就是物质”与“物质就是运动”是不正确的,C、D错误。

24.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从电视转播画面上来看,天宫二号的对接部缓缓滑向神舟十一号并最终停止,意味着二者已经形成组合体共同飞行。整个对接过程看似缓慢、平静,而实际上这两个8吨多的“大家伙”是在距离地面393千米的圆形轨道上以每秒7.9千米左右的速度在飞行。以上材料说明

A.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 B.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运动形式 C.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绝对静止只能是暂时的

【答案】A

【简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的,不了解静止就不能具体地了解运动。恩格斯指出:“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A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错误。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说法错误,D不选。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把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运动是形而上学机械论,B错误。

25.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答案】D

【简析】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点拨】审题时要能判断出此处的重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运动观上的体现。类似的情况还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6.“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表现在它的对立面中,即表现在静止中。”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A.静止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静止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C.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的,不了解静止就不能具体地了解运动

【答案】D

【简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A错误。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D正确。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B错误。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点拨】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见《肖秀荣2021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第9页下方的“拓展与点拨”。

27.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光年)来衡量的。这说明

A.时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B.时空是绝对的 C.时空是无限的 D.时空是人们意识的产物 【答案】A

【简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人类使用太阳、地球、月球等天体的运行来确定年、月、日,说明时间是以物质的空间运动来度量的;人类使用“光年”这一单位测定宇宙天体之间的距离,说明空间同样也是以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来度量的。A为正确选项。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B、C说法不准确。D是唯心主义时空观。

28.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昏”: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 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同样的时间却可能有者不同的时间观,这是因为

A.时间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B.时间是意识和观念的产物 C.人无法认识时间的无限性 D.人对时间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答案】D

【简析】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时间的客观性是绝对的。A错误。时间是客观的,不是观念的产物。B错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C错误且与题意不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创造性。认识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简单、直接的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因此,不同的人对时间可能产生不同的时间观。D正确。

2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D

【简析】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正确。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都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错误项;“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此观点虽然承认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把时空看作脱离物质运动与物质运动并存的东西,称之为“事物的贮藏所”,但它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故C也是错误项。

【点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同运动观、时空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物质的属性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示出来,而时间和空间构成了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在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上都要注意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了

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