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考研彻夜失眠  > 21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谁不是呢?

21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谁不是呢?

这是三联周刊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西部普通家庭的女孩,考上了石油类大学的石油工程,然后感觉就业不好,因为危机开始准备考研和考编,但是5年下来,失败了。

这篇文章描述中,这位女孩很苦:

学习很苦,从早到晚,经常学到晚上一点;为了不让自己休息,会去掉床上的休息物品。

生活也很苦,与父母的矛盾一触即发,自己也经常彻夜失眠。

专业记者文笔精湛,所以故事读起来让人跟着痛苦跟着压抑。

然而让我心寒的是,相同出身的网友,对这件事的评价——

”三年考研都没过英语国家线,不用自我感动了,洗洗睡睡吧“

”是披着考研考公的皮混日子吗“

”她是在祈祷,用一种类似于自我折磨的方式祈求上天,希望上天可怜可怜她,赐她一个研究生/编制。”

毕竟都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上述评价,说不上没道理,但是冰凉冰凉的。

因为这种嘲笑,很势利眼——它的落脚点只有一个,这位同学失败了。

如果TA考上了呢,那就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了。我发现考公的同学,爱用这句话来庆祝胜利。之前辅导一位同学,全职考公3年,第三年也纠结过要不要报名2.7万的面试辅导班,第四年考上了,在朋友圈晒自己的复习资料和这句诗。

考编的阵营中,考上的和考不上的,阵营区分明显。但是价值观和认知上,没什么本质区别,不过都是服从世俗标榜的等级。有一次听一位专家讲政府改革(听众99%都是公务员),提到各级部门都有大量的编外人员,做着差不多的事情,却拿着不同的工资,让财政编制人员统计需要重新评估。这本就是个客观的学术观点,但是我身后有两位听课的同学嗤笑道,”那我们都是考试考上的,当然和他们不一样“。

上面的评价,很势利眼。

这位被困在考研考编这么些年的同学,自然是有自己的问题。但是首要问题应该不是她不够努力,我相信她吃了很多苦。

第一、这个问题中,有被时代裹挟的问题。比如2018年在高校里叫开的四大天坑专业,比如中间的3年疫情让每次继续考公考研的决定并不费力。还比如网上,有大批的考3年以上的同样经历的人陪着……就好像物理学中的合力。

第二、这些问题不足以否定这位同学的过去和未来,我没看出嘲笑她的人比她强多少。这几年,谁没有被困在什么里呢?有的人被困在中年失业与再就业的循环中,有人被困在车子房子中,有人被困在体制内,她不过是困其中之一而已。我想再过些年,会有类似的文章,《27岁到57岁,我被困在体制内的30年》

我认为她的问题是:从众。从众之后,时代的悲哀成为你人生的悲哀。

从众的路上,潜能并不能被激发,多背一个单词都是负担。

但是很多同学,却没办法不从众。

考编考研成为很多毕业生百分百的尝试。我今年6月份,去北京一所二本人文社科类学校做校外论文专家,和老师学生聊起来,6月中旬了,从硕士到本科没有市场求职的,全员考编。而且似乎没人觉得这是个问题。我不识时务的问了一句:有多少考上的?老师自豪的说:”我们学校的同学考编有专业优势,大概能有10%吧“。没人觉得这不正常吗?

考编考研成为人生正确且成功的唯一标准。在这篇《21到26岁,她被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文章中,最后文中的女孩已经找到一份教育行业的工作,不过面临行业波动,今年打算继续求职,这本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但是并不妨碍,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还是嘲讽她。再次强调,这些嘲笑的落脚点只有一个,你没有考上公务员。

这样的结局,真的很凄惨吗?

最后,回到我的本职工作上。我对这个女孩的未来不乐观,但是我不乐观的点不是因为她不在体制内就万劫不复,是她可能因为过往几年的折磨而在职场不自信,那就没有魅力和影响力。

我的建议:找到当下的热情和意义,追求事业,来得及。

如果能从心底长出一份驱动力,就开始写好简历、广泛投递,不折不挠地跑面试,入职后每天积极适应,做好理财,情绪稳定。这种状态,保持上3年,你的社会根基就牢固了——有存款、有社交、有地位,跳槽有下一步方向和机会。

但是要找到当下的热情意义而不是继续在从众的道路上消耗自己,需要认知的改变。这也是最难的。

我们不仅是被困在社会环境里,也是被困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

难改变的认知之一是习得性无助,即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于是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苟且。如果心里反复的问这样能成功吗?来得及吗?没用吧?那么情况就很难。其实我觉得大量的年轻人扎堆考研考公,其背后也有习得性无助的情绪操控。不过也请理解,我不做心理咨询,处理情绪是比考公更难的任务,看你是否能在习得性无助中,撕开一个口子走出来。

难改变的认知之二是对私企的不信任和恐惧。进入私营企业,会不会被老板吃的骨头都不剩,被资本家剥削致死呢?我有时候分享优质私企,或者分享职场规则建议,总有年轻人留言骂我是资本家的走狗,就知道给年轻人洗脑要努力,而不敢要求资本家将员工当人看。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1、真正的企业家(有担当有追求的老板)确实少,所以求职私企是要好好挑选的。我不仅有提醒年轻人工作社交礼仪的内容,我也有不少内容是提醒大家筛选雇主的注意事项。

2、只要是私企老板,老板和员工之间就存在马克思说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之类的)。这是时代和社会允许的;因为老板比员工投入

相关推荐: